趙輝
摘要:要想教好歷史,首先是多讀書,其次是會讀書。同時,歷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同樣重要。作為歷史老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更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品質,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樹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也才能正確地影響與引導學生。觀念必須不斷更新,這是對每一位老師的共同要求。更新觀念,包括要更新教育觀念;要不斷開擴視野、增長知識;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要堅持充實自身的知識庫存,經(jīng)常性地閱讀并鉆研和自身工作有關的圖書和知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能力;讀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221-01
1.必須認識到功夫在史外的意義
我們知道,初中時期的歷史課程是一門學生不重視、家長不重視、社會不重視的小副科,因而等學生上了高中后,由于以往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方法不當、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也就直接影響了歷史的繼續(xù)學習;更重要的一點,學生少了一條了解古今中外世事變遷的渠道。更談不上“以史為鑒”。怎么辦?有的學生,甚至有的老師,便一味在書本上、資料中尋找提升成績的渠道。我們都知道“功夫在詩外”這一說法。此句原是詩人陸游講授寫詩經(jīng)驗時所寫一首詩中的一句。陸詩的大意說:他起初做詩時,只知道在辭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直到中年才領悟到這種做法不對,詩應當重內容、意境,應當體現(xiàn)百姓的需求和喜怒哀樂。當然,關鍵還是要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來帶動學生動腦和實踐,以正確的史學觀、價值觀統(tǒng)領我們的思想,以科學的方法、思維指導我們的學習,從而獲得圓融的境界。
2.讀書對學習歷史的重點性
應當說,凡是崇尚讀書的民族,才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很重視讀書。劉向說: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同樣的道理,無論是要教好歷史,還是想學好歷史,都必須首先多讀書,其次是會讀書。甚至可以說,讀書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對此,我國近現(xiàn)代史上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將讀書分為三個境界(亦稱人生三重境界)。經(jīng)過“千百度”的苦讀,你得到的將是物欲私念的超脫、人生哲理的頓悟、精神境界的升華、創(chuàng)造靈感的激發(fā)。“三種境界”道出了一條讀書求知的規(guī)律。遵循這一規(guī)律,我們就可以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3.善于培養(yǎng)學習歷史文化的興趣
最常用的方法是故事導入,以激發(fā)其興趣。一個有趣的故事往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其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來吸取知識。先哲們說過:“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保鬃樱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保◥垡蛩固梗┮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4.德才兼?zhèn)?/p>
德才兼?zhèn)?,實際上就是過去所說的又紅又專。德,是指一個人的政治素質。這種素質決定了這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指這個人的智能水平。包括理論知識、科學知識、專業(yè)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習近平同志曾經(jīng)指出,要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切實把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上來。充分說明了德才兼?zhèn)涞闹匾?。自古以來,我們評價人的基本標準是先看其德、后看其才,德高才厚,謂之君子;德高才低,謂之庸人;德薄才厚,謂之小人。我們歷史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該首先教育學生思想品質?!墩撜Z·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笨鬃舆@句名言體現(xiàn)出的德育方法是:身教勝于言教。俗話說,政史不分家。很多時候,歷史與政治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歷史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既方便又活潑。由此可見,歷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同樣重要。既然如此,作為歷史老師就應該首先加強自身的思想品質建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品德修養(yǎng)。
5.關鍵在于效果
在人類歷史上,各類人物眾多,歷史事件繁雜,年代、背景紛紜繁復,極易混為一團。如果不講究方法,一味死記硬背,效果不但不好,還會事倍功半。當然,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儲藏的知識也有一定局限,正如歷史老師未必什么都會一樣。我們只需在自己的歷史專業(yè)上有特長,歷史知識要學得精,這是起碼的條件;對歷史事件、人物等應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基本的要求。有關歷史的話題很多,許多時候歷史往往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
6.及時更新觀念
時代在發(fā)展,觀念要更新,這是對每一位老師的共同要求。更新觀念,包括要更新教育觀念;要不斷開擴視野、增長知識;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要堅持充實自身的知識庫存,有選擇地多讀一些和自身工作有關的圖書。老舍說:“風格是各種花的特有的光彩與香味。”新課程也強調,教學過程應當是“師生交流、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里面其實就有個更新觀念的問題。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通過加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提高自身知識能力而完成的。
總之,歷史教師要把繼承和發(fā)展、學習和創(chuàng)新結合起來,促使自己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更快形成和更好發(fā)展。要有“樂教”的積極精神,把歷史教學當作一種藝術性事業(yè),創(chuàng)造出一種歷史教學的藝術個性。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說得好:“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夢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xiàn)夢想?!痹肝覀兊母咧袣v史教學也能插上理想的翅膀,在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的同時,多把功夫用在課本之外的品德、能力鍛造上,只有如此,教與學的效果才能得到雙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