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盼龍
(鎮(zhèn)原縣馬渠九年制學校 甘肅·慶陽 744511)
親情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體驗。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主體得到全面智能開發(fā)和完整的生命生活體驗,追求學生個體情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部編版初中階段語文教材中更是注重學生個人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引導和關照。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對單親、孤兒、離異家庭學生、家庭暴力學生、留守兒童實施親情教學,如何保證課堂情感輻射到他們身上,避免學生和原有情感產(chǎn)生疏離感,是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必須克服的一個難題,加之中學生處于情感形成階段,感情體驗上細膩而敏感,稍不注意就會對學生情感成長造成巨大的創(chuàng)傷。因此需要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親情類課文文本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情感關照,讓單親、孤兒、父母離異、家庭暴力下的學生同樣受到情感的慰藉,撫平已有的創(chuàng)傷,讓他們同樣在課堂教學中獲得完整、幸福的情感體驗。
“小花,你來說一下文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小女孩先是一驚,木訥地從座位將身體拖了起來,沈默不語,小手不停地來回揉搓,略略有些發(fā)紅,一會竟然吧嗒吧嗒滴下了淚珠。
這節(jié)公開課上,小陳老師正在聲情并茂地講解課文《臺階》,在不起眼的角落的一個小女生卻是無精打采,繼而趴在桌上啜泣,與熱鬧的課堂氛圍顯得格格不入,我們都以為她可能是不舒服或是害羞,直到回答問題時發(fā)生了這一幕,我們才意識到事情原來并不簡單。原來小女孩是單親家庭,很早以前父親便因為車禍離開了自己,面臨這樣的情景難免觸景傷情,由他人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親,從而陷入對過世父親的思念之中無法自拔……
然而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同時也令許多語文教師極為苦惱,其實情感價值層面的缺失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關照來實現(xiàn),這樣的學生往往根源在于內(nèi)心情感的缺失和不足,加之內(nèi)心由于情感缺失導致的自卑和敏感,負面情緒往往會擴大和失控,進而造成學生情緒的崩潰和內(nèi)心的挫敗。這樣的情感缺失和課堂情境失控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情感關照和課堂教學策略來改變已有的頹勢,化被動為主動,轉變原有的學生主體情感主導,轉而干預和引導學生的情感。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掌握學生的一手資料,這樣才能運籌帷幄、未雨綢繆。單親、孤兒、離異家庭學生、家庭暴力學生、留守兒童孤僻、敏感,情感缺失的源頭在于家庭、學校、親友以及其他人的疏忽和關心的缺乏;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和關注,但內(nèi)心由于各種原因排斥外界,但是生活中對于情感關照的訴求從未改變,反而會變得更加強烈。因此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親情教學之前必須先做好學生的信息收集工作,無論是否作為班主任,就語文課堂教學開展而言,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很有必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情感訴求和學生情感缺失成因。
首先應該做好單親、孤兒、離異家庭學生、家庭暴力學生、留守兒童等特殊學生的信息篩查和信息收集工作,有條件的教師也可以進行心理輔導和家訪,也可以借助QQ、微信的等相關通訊軟件來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朋友、親戚等來側面了解情況。
其次建立班級特殊學生臺賬,形成電子和紙質資料,要注意信息的準確性和保密工作,以免造成信息泄露,形成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最后了解這些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在校在家表現(xiàn),可對重點學生進行簡單記錄,制定相應對策,提前構思情感關照預設和初始方案。
總之,前期信息收集在課堂教學方案制定中占很大比重,是一個比較長期且繁瑣的工作,要認真對待,早做準備,才能為后續(xù)做好準備。
語文課堂中親情類課文往往會涉及父母親情,對于這些父愛和母愛遭受創(chuàng)傷的學生而言,課堂教學的盲目會造成學生的二次傷害和損害加重。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親情類課文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學生直接面對情感傷害,避免出現(xiàn)前文出現(xiàn)的課堂情境,學生因為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感沖擊和外在壓力而情感崩潰。
(1)定向觀察是有效規(guī)避相關學生直接接觸情感創(chuàng)傷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必須做到有效掌控課堂動向,通過特定人物在特定時段和課堂的表現(xiàn)來預測學生的情感動向和心理活動。前面我們已經(jīng)做到了學生資料信息掌握,現(xiàn)在需要對特定學生進行觀察即可,及時關注學生動向。
(2)隱性學習是親情類課文教學的“軟”著陸,就是避免學生直接討論和學習,做到化整為零。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又給這些特殊學生留下了一定的自由空間,既能保證課堂教學任務,也能給這些學生一定的個人情感疏導空間。
(3)課堂情感引導。可以設置“給文中的父母寫一封信”等形式,不必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展示,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以“給爸爸媽媽提意見”為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情感宣泄,有助于從心理上等多個層面來消解學生的不良情緒。
總而言之,就是通過教師在語文課堂的行為干預和教學策略預設等形式來避免親情受損的學生直接面對情感沖擊,保證課堂的順利開展。
這些學生的敏感多疑和情感脆弱的根源在于自身情感的缺失和情感的失衡,課堂的情感補償也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取得絕佳的效果。
(1)適時鼓勵,形成自我肯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規(guī)避敏感問題的基礎上,就簡單問題進行提問,長期以往形成學生的自我認識,讓學生覺得自己可以獨立自主完成更多事情,從而建立學生的自我認同和自我榮譽感。讓學生從情感上的依賴別人傾向于相信自己,從而保證在學校的課堂空間中收獲自我情感認同。
(2)眼神交流,安撫緊張情緒。語文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于部分學生可以適當進行眼神交流,對學生的課堂行為予以鼓勵和肯定,安撫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有利于課堂活動的正常開展。
(3)語言引導,傳遞正能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師可以在課程結尾的時候進行語言引導,助力學生形成豁達樂觀積極向上人生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巧用語言的力量讓學生從自我錯誤認知的陰霾中走出來,擁抱生活中的陽光。
單親、孤兒、離異家庭學生、家庭暴力學生、留守兒童這些學生都是在情感上有缺失和自我認知受限的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設想和語文課堂教學來引導他們的情感和情緒,讓他們重新感受來自學校的溫暖和關注,在陽光下健康成長。我們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前學生資料收集掌握、課時傷痛轉移和結尾情感遷移三個層面來完成,具體教學設計和活動設置則應該根據(jù)不同課程因時因地而異。讓我們共同攜手,每一位學生享受語文課堂,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享受一種完整而幸福的快樂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