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林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當前素質教育在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也在全面深入開展,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怎樣才能做到呢?
一、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校本管理制度
一是要真正落實校長負責制,讓財權、人權形成一個責、權、利統(tǒng)一的實體。二是對學校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建立健全由教師、學生、學生家長、教育專家或社會知名人士共同組成的校務委員會,以及以教師為主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同時,還可以建立民主協(xié)商對話制度、民主評議和競爭上崗制度、班主任聯(lián)席會、家長聯(lián)席會、學生代表會等。各種制度制定與實施必須交校務會討論,使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在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中享有主人翁地位。三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校長和教師在工作中體驗到享有的課程權利,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二、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長要努力整合學校人力和物力資源,在學校營造一種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氛圍,建立教學研究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同時,校長要當好“伯樂”,能識別“千里馬”。這樣才能發(fā)揮每個教師的特長。在學校教育實踐中,讓教學研究在學校取得“合法”地位,讓全體教師認識到校本教研是學校發(fā)展和教師成長的緊迫任務,同時也是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讓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從而解決問題。
三、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考評制度
考評內容和標準制定,要把教師的教學研究、教改實驗、創(chuàng)造性教學和校本課程開發(fā)以及師生關系引入考評的內容。在考評的組織實施中,要杜絕一切形式主義,讓教師在過程中學會反思、學會自我總結,從而提高認識、更新觀念,以此為動力,讓每一位教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考評結果上,杜絕分數(shù)主義,要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全過程來看待每次考評的結果,讓教師全面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和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讓考評制度對教師有最為直接的導向、激勵、控制作用。
四、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
首先,要讓每一位教師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學校的領導、管理人員和全體教職工都要有超前意識,在心中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fā)展的意識,對教學質量和工作質量要永不滿足。其次,明確每個教職工的責任,將職能細化為具體的任務,分配落實給各位教職工,使其承擔相應的質量責任。充分調動和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創(chuàng)造條件。最后,學校各職能部門授予其相應的權力,發(fā)揮民主管理職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總之,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要堅持校本管理,建立學校管理的新機制。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為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條件,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