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519020)
中國,一個泱泱大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經濟迅速騰飛,而且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當一個國家強大的時候,其他國家最開始的就是想要了解這個國家的語言,從而了解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并融入其中,所以大家都想揭開漢語的“神秘面紗”,也因此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潮”。
目前,世界不少國家都有孔子學院,并且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在不斷地增長,特別是在近幾年許多中小學都開設了漢語課堂。而上好一堂課,教材的選擇就十分重要,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來說,如果一本書乃至一個課堂沒有趣味性,他們就很難提起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的興趣,所以教材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而教材的課文安排是否符合初級漢語學習者的接受程度,課文的內容有沒有反映特色的中國文化,人物和故事的情節(jié)是否合理,課后的活動以及練習是否豐富多樣并且能訓練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因此,該文結合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快樂漢語》這本書為例展開對青少年初級漢語教材的趣味性研究,希望能對未來不論是學習者、教師在選取教材方面還是教材的編寫方面提供些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教材是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之中的,所以想要上好一堂課,教材的選用十分關鍵。并且,趣味性是青少年教材的靈魂,是教材編寫所應該遵循的原則之一。
進入21 世紀以來,國家為了推動漢語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許許多多的措施,比如,舉行“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演講比賽”以及設立“漢語橋”基金,以及每年舉行的國家漢辦的考試,選拔出一批批優(yōu)秀的志愿者對想學習漢語的學習者進行教學。在此現(xiàn)象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漢語教材出現(xiàn)。徐家禎(1997)指出海外大學和各級學校的漢語班對初級漢語課本的需求量十分龐大。隨著漢語事業(yè)的發(fā)展,漢語教材的市場逐漸從成人教材拓展到青少年乃至兒童教材,例如,國家漢辦組織編制了《漢語水平考試(少兒)》,《漢語樂園》等教材,都讓我們看到漢語教材市場的逐漸龐大。然而李泉(2002)提及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現(xiàn)狀時,講到“現(xiàn)有的教材數(shù)量不算少,但普遍受到國內外師生歡迎的不多”[1]。從這里來看,一本高質量的漢語教材還是十分稀缺的,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研究探討怎樣去編寫出一本好的、受歡迎的教材。所以,在拋開課文內容以外的方面,教材的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關鍵。在筆者看來,只有真真正正受到學生和教師喜愛的教材才算是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因此才更加需要我們的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漢語教材,為國家的漢語事業(yè)做出貢獻。
該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11~16 歲的初級漢語學習者。隨著中國的發(fā)展,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國家從小學、中學就開設了漢語課堂,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習者來說,教學的內容不能太過于簡單,并且要讓他們在一開始就提起對漢語的學習熱情?!坝杏貌拍苁箤W生產生持久的興趣。”(李泉,2002) “課文內容實用而又有趣,青少年學生容易感興趣,而青少年的需要多樣化且具有變化性。因此課文中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語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鄧恩明,1983)這些都是專家們認為青少年漢語教材所應該具備的功能。另外,不論是教材課文的設計、練習活動的設計,還是一個課堂,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主導的作用,要讓學生真正開口說漢語,讓學生融入漢語的學習環(huán)境?!妒澜缟賰簼h語教學與研究》的李潤新主編曾提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理論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
為了配合這一趨勢,滿足世界上中小學漢語教學對教材的需求,中國國家漢辦編寫了《快樂漢語》這套教材。該教材從設計、編寫到制作出版,每一方面都力圖做到符合11~16 歲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它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漢語的興趣和漢語交際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漢語實際上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和經歷,同時能夠為以后繼續(xù)學習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這套教材是十分優(yōu)秀的,也是筆者選取該教材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可以為將來更多的初級青少年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借鑒價值。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有機體獲得經驗的過程,不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聯(lián)結,而是通過積極主動的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也就是說,認知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而不是靠外部的刺激而使學習者被動學習。
該文研究的是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中形式運算階段的青少年,通常是初中時期的青少年,在這個年齡層,學生們的認知相對于兒童時期來說有一個上升和提高的過程,所以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方面會更加的迅速,他們會很快地讓知識點在大腦中進行反應,并迅速吸收。并且,在這個時期,是培養(yǎng)他們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的開端,也就是不同于以往的教師傳授什么學生就學習什么,而是開始要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自身的推理能力。所以,對于教材方面來說,在課文課題設計和練習的設計中,就要注意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在趣味性設計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舉一反三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不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在他們這個階段,心理開始慢慢成熟。他們的邏輯思維也已經慢慢地占據優(yōu)勢,并且對新知識的學習也會有更強的好奇心和熱情,這非常有利于對第二語言的學習。但是,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情緒容易不穩(wěn)定,很容易激動和不安,并且課堂上的注意力還是較為難以集中。這是因為他們童年的模式被打破,但是成年的模式還沒有建立而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不平衡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以如果一本教材具有趣味性并且其知識的安排能夠吸引到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話,這對于學習第二語言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劉珣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概論》[2]中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結合教材的特點,教學原則可以概括為“五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系統(tǒng)性。針對性指的是面對不同的學習者,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學習的目的,學習的起點,學習的時效都有所不同,在教材的編寫方面應該對不同層面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的教材類型,也就是適應古代孔子“因材施教”的觀點,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習者關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實用性就是教材所選取的話題要貼近青少年這個年齡階層的生活,也就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經常能夠用得到的。科學性也就是教材的內容設置得是否合理,是否按照由淺入深的難度來編寫,教材的內容知識是否準確,有無出現(xiàn)錯誤。系統(tǒng)性也就是課文的結構安排。學習者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無非就是4 點:聽、說、讀、寫。因此在教材的安排上都要合理,4 個方面都要有所側重,特別要注重的就是精講多練[3]。最后一點就是趣味性。對于一本教材來說,要具有趣味性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劉頌浩(2005)提到過關于我們的漢語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原因:第一點是方向有誤。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教材把一些“中國式的幽默”強加于教材當中,但是各國之間文化有差異,外國人往往不理解我們的這些幽默,所以適得其反。第二點是重視度不夠。有些教材為了讓學習者盡快掌握這門語言,從而在一課的內容中設置大量的詞匯,這就會導致“教材內容沒意思”,而喪失趣味性。所以對于初級學習者來說,不應該設置太多的詞匯量,課文的篇幅也不宜過長。第三點就是了解不夠。教材喪失趣味性還有一點就是對學習者的了解程度不夠,從而不了解他們的喜好是什么,當然也就很難讓他們對教材感興趣。因此,趣味性原則在初級漢語教材中的體現(xiàn):第一,教材的趣味性與教材的實用性、交際性緊密相關。以《快樂漢語》為例,它非常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學習者學習漢語,大都運用于日常交際,所以這本教材的主題都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學習者會非常愿意學習。第二,教材的內容與中國文化內容息息相關。了解一個國家,了解它的文化往往是學習者學習興趣的開端,學習者往往會對不同的文化感興趣。所以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往往體現(xiàn)了教材的趣味性。第三,多樣的練習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對于青少年來說,如果課文一翻開給他們帶來的感覺就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更加容易投入學習,并且如果練習的內容多元,會讓他們感覺在玩中學,這也是學習者對教材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4]。
趣味性原則既然可以成為教材編寫的其中一個原則,就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也說明對于一本好的教材來說,趣味性必不可少。劉珣在《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中指出:“語言教學在與交際活動相脫離的情況下,需要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動力,加強教材的趣味性就顯得更為重要?!睂τ诔跫壍膶W習者來說,當他在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的時候,最快能讓他以他自身情況掌握這一門語言的方法就是讓他擁有第二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好比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富有學習經驗的成年人在沒有第二語言的學習環(huán)境下和一個在第二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下的嬰兒同時以自身第二語言零基礎的條件下學習第二語言一段時間,結果是嬰兒比成年人更快掌握與他人交際的能力。所以說讓學習者融入第二語言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但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也要體現(xiàn)在教材方面,因為教材是整堂課的線索。而趣味性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把學生帶入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然而,劉頌浩(2005)說:“趣味性是教材編寫中的輔助原則,沒有核心原則那么重要,但在可能的情況下,教材編寫應該兼顧趣味性?!盵5]對于教材趣味性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是筆者認為,其他的教材編寫原則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忽視趣味性,趣味性對于一個教材來說起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4.1.1 教材中話題選擇的趣味性
一本教材能否受到學習者的歡迎,課文的內容和語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課文的內容又與話題息息相關,有趣而又實用性強的話題才能受到學習者的喜愛,并且能讓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很快掌握。
“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習者掌握語言規(guī)則、能正確地運用語言,更要掌握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得體的運用語言?!彼耘囵B(yǎng)交際能力尤為重要,不論是學習任何哪一種語言,在學習其基本的使用規(guī)則之后,最主要的就是運用?!犊鞓窛h語》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主要運用的是交際法,并且以聽說法為輔。交際法本身就是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yǎng)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鍛煉的就是學生的實際表達能力和聽的能力。
這本書一共是3 冊,每一冊分為了8 個單元,包含了24 課的內容,每個單元的話題內容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冊的話題都是貼緊實際生活、豐富多樣的。第一冊包括了的話題內容就有介紹自己、介紹我的家庭成員、飲食、學校生活、時間和天氣、工作、愛好以及旅游和交通。第二冊的話題內容包括介紹我和朋友、介紹我的家、購物、學校生活、環(huán)境與健康、時尚與娛樂、媒體、旅游與風俗。第三冊的話題內容包括介紹和推薦、城市與環(huán)境、家居與購物、學校生活、健康、娛樂與休閑、欣慰與傳媒、旅行與習俗。這三冊的話題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個別有一點點的變動。就比如,“學校生活”三冊都有提到,只是內容有變化,這就足以說明在話題差不多的情況下,三冊的內容難度在不斷地增加。
關于話題的形式,每一冊的話題所涉及的方面都是非常廣的,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并且非常貼近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些課文是把實際中國的城市圖片展示出來,有一些則是引出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說剪紙,這樣就能夠讓學生融入中國這個環(huán)境,了解中國文化,也讓學習者覺得在生活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這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1.2 教材內容設計的趣味性
從人物的安排上,貫穿三冊書的人物有8 個人,中國人有4 個,外國人也是4 個。他們分別是:小海、麗麗、小紅、明明、Mary、Ann、Tom 和Mike。這8 個人是整本書的線索,就仿佛是學習者的朋友一樣訴說著他們的故事,學習者也會仿佛身臨其境,會有一直想要學下去的欲望。同時,設置4 個中國人和4 個不同種族的外國人其實就是在給學習者傳達一個理念:各國之間都是友好的,大家都可以和平共處成為好朋友。這種友好的氛圍十分有利于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對于青少年學習者來說,他們也會渴望這能交到中國朋友進行交流。
《快樂漢語》這三冊書主要是以情境對話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知識內容,第一冊主要是簡單對話,第二冊在第一冊的基礎上慢慢開始更長句子的學習,第三冊雖然課文的內容不多,但是有了第一冊和第二冊的學習基礎,開始慢慢進行成段的閱讀和學習,這種難度是由淺入深的,非常有利于青少年學習者的學習,能在學習者學習的一開始就給他們樹立信心,并且這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能讓他們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增添喜悅感,開心愉快地學習知識。
從體現(xiàn)中國的特有文化元素上也可以看出這本教材的內容設計具有趣味性。這本書筆者覺得非常有趣的一點就是它不是單獨列出一個章節(jié)來專門介紹中國文化,而是穿插在課文的內容之中,這就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到中國的文化,這是非常吸引學生的一點。比如說,第一冊中出現(xiàn)的“李小龍”“日晷”“剪紙”“成龍”等都是有關中國特有的人物或者是文化元素,所以這可以增強課堂及教材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不釋手。
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如果光有輸入,沒有輸出也是沒有效果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想要“釣上魚”,那就必須得要練習,練習可以幫助你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因為這是運用的過程。
這三冊書的練習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聽、說、讀、寫4 個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它比較注重的還是聽、說的能力,它致力于讓學生可以較大程度上開口說漢語,創(chuàng)設出一個漢語學習環(huán)境就能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多樣化的練習形式不會那么的枯燥。教材中的有些練習就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習者能夠邊玩邊學,這對于不論是持久力還是控制力都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在有些課的末尾設置了兒歌、詩歌或者繞口令的發(fā)音練習,算是在結束了一篇課文學習之后的“小點心”,這就能讓學習者練習發(fā)音的同時體會到漢語的神奇與美妙之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
一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課文內容,而是它的排版、色彩以及圖畫。首先,《快樂漢語》這本書中的色彩非常的豐富,每翻開一頁都是五顏六色的,這對于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喜歡的,并且不論是邊框的線條還是標題的位置都設置得恰到好處,不會亂七八糟,反而非常清晰。其次,教材中的字體非常大,每個字都標上了音標,非常清晰,會讓看的人覺得非常舒服。最后,就是圖畫,教材大部分都是采用的是簡筆畫,簡單明了,并且符合青少年時期豐富的想象力。文中的插圖都是跟中國有關的圖片,在豐富教材內容的同時,又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國。這其中都能夠體現(xiàn)《快樂漢語》這本教材中的趣味性。
在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讓自己擁有與別人對話的能力,這就要求課文的對話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這些教材的內容真正是學習者所需要的。而正是這些知識是學生所需要的,學生才會愿意去學,努力去學,他們才能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感興趣了[6]。反之,如果一味教他們很難的知識點但是日常生活中卻不怎么能運用的話,他們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了。
關于話題的選擇方面,要選擇學習者所感興趣的話題,其中可以穿插一些中國的文化因素,對話的形式也要生動活潑。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下,學習者就會更加愿意去合作討論話題,有利于對漢語的學習。
多樣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在設置練習的時候要用到多種不同的方法,這樣子訓練的效果好且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最好就是練習與游戲可以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夠增強有趣的課堂氣氛,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漢語。
還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在設置練習的難度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應該在一開始就給學生太難以完成的練習,先設置一些較為基礎的練習,讓學生輕松做出樹立自信心,再以此基礎上增大難度,即使回答不上來或者是有錯誤也不至于讓學生有太強的挫敗感。
一本教材的趣味性也體現(xiàn)在版式設計上,想要吸引初級青少年學習者的注意,首先,要加強對中國文化因素的應用。因為學習者學習漢語的興趣之一就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在設計上要加入中國的文化因素。其次,在印刷的教材中大號的字體以及豐富的色彩能夠吸引他們。因為他們是初學者,往往看不習慣漢字,所以字大往往受到青睞,再有就是豐富的色彩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最后,就是對話內容要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出一個語言環(huán)境,這樣子就可以讓學習者“身臨其境”,讓學習者有融入這個文化的感覺,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習者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