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琛
【摘 要】 文章以西北某外語類高校為例,分析了來華留學生基本情況和特征,敘述了對來華留學生管理的主要做法:設立留學生輔導員,搭建留學生育人平臺,“全員”協(xié)作優(yōu)化學風,“全過程”管理日常及交往活動,“全方位”提升中華文化認同感。并且提出優(yōu)化高校留學生管理的建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進行引導;堅持文化融合與獨立并重,趨同管理中求同存異;強調“以人為本”,提高留學生管理水平。
【關鍵詞】 來華留學生;留學生輔導員;文化認同;三全育人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的很多企業(yè)開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項目、進行投資,國際化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培養(yǎng)對中國國情及社會文化熟悉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方面情況了解的國際人才重要性日漸凸顯。高校重視培養(yǎng)知華、愛華的國際青年,在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經濟等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將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其意義深遠。
一、來華留學生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教育部發(fā)布的《2018年來華留學統(tǒng)計》,2018年共有492,185名來華留學生在全國31個?。▍^(qū)、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1]西安外國語大學作為西北地區(qū)一所外語類院校,從1979年開始進行外國留學生教育,開設漢語和與中國文學、社會文化、歷史、經濟發(fā)展等相關的課程。
西安外國語大學目前招收的來華留學生區(qū)別于其他中國高校學生的兩大特點是:第一,學生類型復雜;第二,學生國籍多流動性大。留學生有語言生、交換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類型,學生上課課時、參加校園活動等需求有較大差別。同時,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又帶來不同的文化背景,據統(tǒng)計約有超過30個國家的留學生,而其中每年近60%的學生處于流動狀態(tài)。
與中國大學生類似,留學生群體中也有“學習困難、家庭貧困、心理困惑”的學生,“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會同中國學生一樣遭遇人際關系、個人情感、思想觀念等各類問題的困擾;自律性較差的留學生還會經常因為對中國社會法律缺乏了解、道德素質低下、思想觀念錯誤等問題,而出現(xiàn)違反校紀校規(guī)甚至違法犯罪的情況”。[2]
二、來華留學生管理的主要做法
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及宗教背景的留學生初來到中國學習時,在接觸中國社會、人文風俗初期,會產生各種文化的難以適應的情況,需要不斷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進行適應和調節(jié),才能慢慢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際行為。由于與本國語言、文化、制度、習俗等方面相差甚遠,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及精神壓力,更有甚者影響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評價和形象。[3]留學生來華學習過程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學業(yè)的成敗,而且也影響著他們對中國國情和社會文化的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讓留學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因此在留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只有幫助留學生通過學習和交往活動,對中國的語言、社交及娛樂方式、社會文化及習俗逐漸適應和掌握,才能降低其在華學習生活的焦慮和壓力,從而讓留學生對新的環(huán)境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
針對留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結合“三全育人”指導思想,西安外國語大學在做好留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也在強化擔當,不斷探索實踐,設立留學生輔導員,搭建留學生育人平臺。
1、設立留學生輔導員
作為我國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學生教育由于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面對國際化市場,適應跨國性需要,求同存異,促進各類文化的交流與融合。2010 年9 月,教育部在其發(fā)布的《留學中國計劃》中明確指出,要“完善來華留學管理工作人員培訓制度。加強培訓機制建設,建設一支相對穩(wěn)定、愛崗敬業(yè)、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學人員管理工作隊伍”。[4]
西安外國語大學對來華留學生設有專職留學生輔導員,留學生輔導員工作有著輔導員工作的共性,同樣恪守“愛國守法、敬業(yè)愛生、育人為本、終身學習、為人師表”的職業(yè)操守。留學生輔導員在工作中同樣也是在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同時由于留學生的特殊性,文化的沖突,語言的障礙,使學生來華生活學習變得困難,而在理解國家法律,學校政策及規(guī)章制度方面,同樣容易誘發(fā)矛盾.因此,留學生輔導員又有著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留學生輔導員作為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的“人生導師”與“知心朋友”,日常育人工作中在幫助留學生熟悉中國校園、融入中國學生、適應中國社會的同時,又要在與留學生交流中更好地宣傳中國文化,推動不同國家文化之前的交流融合,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繁榮。留學生輔導員也因此成為促進留學生親近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一大助力。
2、“全員”協(xié)作優(yōu)化學風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有樹立正確的來華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才能更好的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部分留學生來華學習是出于蒙混過關,想要輕松獲得文憑,因此上課散漫、出勤率較低,平時來往僅限于自己本國的留學生,這種狀況既不利于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更不利于留學生日常管理。[5]因此在工作中應首先加強對留學生的學習教育,幫助他們明確來華留學的目標,良好的社會文化適應不僅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更能全面提高學生在華生活質量。
西安外國語大學在留學生教學中采用根據學生漢語水平分小班教學,每班配有班長和班主任,班主任由任教的專職教師擔任,同時又將學生根據類別分類由輔導員管理。在優(yōu)化學風,幫助明確學習目標方面,實現(xiàn)全員參與,由書記領導,教師和管理人員協(xié)同配合的方式,督促學生正視自身的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一方面教學,另一方面又擔任著各個班級的管理者,與各個輔導員一同幫助學生在華成長。留學生輔導員雖然沒有擔任教學任務,但是必須認識到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中實現(xiàn)的。在工作中可以幫助留學生通過人際交流和社會交往加強和應用漢語學習,應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多地練習漢語,比如與學生的互動中根據學生漢語水平,在能夠基本交流的前提下更多的將漢語作為溝通語言,提高留學生實際應用漢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全過程”管理日常及交往活動
除了語言學習,留學生還應加強與中國學生、其他國籍學生的社會交往,積極建立在華社交圈,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全過程”教育,使學生從入學初到走進社會的各個階段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社會。西安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在入學之初會接受詳細的入學指導,由學院書記、院長、教授及各個管理人員進行分主題培訓,包括簽證及保險注意事項,選課及換班須知,中國法制法規(guī)培訓,參加學?;顒蛹吧鐣顒幼⒁馐马椀取A魧W生輔導員在指導跨文化交流方面積極建立“一對一”、“一對多”談心談話制度,同時利用高年級留學生資源對低年級學生及新生進行幫助,注重留學生在華學習的心理健康。
為幫助留學生在華交往,西安外國語大學為其在華社會活動提供各種有用信息:例如建立國際學生社團開展活動;讓中外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幫助留學生融入校園活動;推薦留學生到企業(yè)、政府等參觀實習,幫助了解中國國情;從留學生的在校學習到在社會上的交往活動多元化進行留學生跨文化教育和融合工作。
4、“全方位”提升中華文化認同感
“全方位”的留學生育人平臺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在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中, 通過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擴大留學生在華社會圈,加強知華、愛華教育,進一步提升留學生對中國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西安外國語大學通過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沙龍和講座,向學生展現(xiàn)當代中國面貌,傳遞中國好聲音。利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相應主題活動,如中秋賞月賽詩會、冬至包餃子、端午包粽子等;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夭┪镳^、名勝古跡等向留學生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社會文化的變更;帶領留學生不但深入中國校園,而且同時走向社會的各個層面,促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幫助留學生積極應對跨文化適應的過程,逐步實現(xiàn)跨文化融合,使他們在畢業(yè)后能夠積極參與到國際交流及“一帶一路”建設活動中,幫助留學生成為包容、認知和適應文化多樣性的國際公民,并且能夠在不同民族、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中發(fā)揮作用。
三、留學生育人管理優(yōu)化方法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進行引導
在促進來華留學生跨文化融合知華、愛華教育的同時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提高為留學生服務的意識,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做好日常事務管理和服務的同時還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6]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特殊關注、專門輔導。通過豐富的課余活動,讓留學生投入到健康向上的社會實踐中。
2、堅持文化融合與獨立并重,趨同管理中求同存異
在對留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更加注意尊重留學生文化差異性,了解尊重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使各國留學生與老師、同學,乃至學校、社會之間形成良好的開放、包容、多元文化交流空間,促進留學生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在對留學生進行趨同化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文化語言不同,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不同等,在工作中更要細心、耐心,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在生活管理上尊重學生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在同時也完善相應的制度規(guī)定,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管理機制,使得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強調“以人為本”,提高留學生管理水平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由于留學生這一特殊學生群體需要,更要求高校留學生輔導員秉承“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學會換位思考,以尊重、理解、關心的態(tài)度,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對留學生進行管理。從平時點滴關愛學生,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
高校在國際化背景下對來華留學生加以培養(yǎng),要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利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方式提高留學生的跨文化認同感,努力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具備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人才,助力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發(fā)展。因此,在全面推進來華留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積極促進來華留學生跨文化融合,弘揚中華文化,培養(yǎng)知華、愛華的留學生,傳播中國好聲音。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2018年來華留學統(tǒng)計.(2019-04-12 )[2019-07-1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林嵐.以跨文化適應視角淺析高校來華留學生的管理[J].北京教育: 高教,2018(04)38-40.
[3] 李霞,李廣輝.“人學”視野中區(qū)域化教師教育發(fā)展的思考[J].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3).
[4] 張歡,文銘,孟浩.高校來華留學生日常管理的跨文化沖突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19(02)80-83+104.
[5] 巫群珍.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下的留學生五位一體育人平臺創(chuàng)建研究[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9(03)66-68.
[6] 魯婷婷.基于跨文化調和的高職院校留學生管理策略探究[J].智庫時代,2019(16)83+85.
【作者簡介】
汪 ?。?991—)女,漢族,陜西咸陽人,西安外國語大學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