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自己在閱讀中找到自我,嘗到了讀書的歡愉,便很自然地想讓我的學生也能愛上讀書,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之中,固然有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然而我也知道,不管教哪個科目,甚至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yè),閱讀是讓你“認識你自己”,從而熱愛生活,收獲幸福的一個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總結我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有以下幾點。
【關鍵詞】閱讀課分享會;閱讀聯(lián)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每周開設閱讀課
伴隨著國家對閱讀的重視,除了學生的自由閱讀,每周有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課。別小瞧這一節(jié)課的作用,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學生就能夠靜下心來讀上兩萬字,從中感受靜心閱讀的美好。
閱讀課我采用了班級“共讀一本書”的做法。由教師挑選適合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的書目,并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在課堂上針對選定書目進行一些有趣的、必要的引導。針對每個學生閱讀狀況不盡相同的現(xiàn)實,共讀的時間也相對寬松,一本書規(guī)定的閱讀時間是一個月,這樣一個學期下來至少能讀四本書。這學期我們完成了《追風箏的人》《外婆的道歉信》《撒哈拉的故事》《歷史深處的憂慮》四本書的共讀,當然,這只是最低要求,按照現(xiàn)實情況來看,幾乎所有同學能超額完成任務,甚至有的學生一個月就能讀完四本。
每節(jié)閱讀課只是一個引子,對于任何一部中長篇小說來說,一節(jié)課肯定讀不完,但是,有了開頭,也就激起了學生繼續(xù)讀下去的興趣。再加上全班同學同讀一本書,學生天生有競爭之心,想盡快讀完,讀得慢的同學還擔心其他同學會“劇透”,于是,學生課下讀書、回家讀書、見縫插針讀書,閱讀變成了學生生活中的常態(tài)。
二、每周開讀書分享會
學考改革之后,語數(shù)外三個學科每周的課時量有了相應的增加。于是,除了一節(jié)閱讀課,我又拿出一節(jié)課設置成了語文的“讀書分享會”。班里分成六個組,每組抽選一名同學和大家分享一本書。要求分享的書目必須全書讀完,在自身很喜歡,很受啟發(fā)的基礎上,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給全班同學,并做簡單課件。讀書分享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學生把分享做成了書目簡介,拿來一本書,像百度百科一樣介紹作者,介紹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這樣枯燥的介紹自然是無法打動其他同學的。于是我引導學生主要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找到這本書最吸引你的那個“點”,然后把它用語言文字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后來我發(fā)現(xiàn)僅從分享的內(nèi)容上提高,需要學生極高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自我發(fā)現(xiàn)總結的能力,所以我又指導學生在分享的形式上下功夫。比如挑選合適的配樂作為自己分享的背景音樂;播放和所推薦書目相關的小視頻;朗讀書中的精彩段落;找同學一起表演書中的精彩情節(jié);把分享當作朗誦來展示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每月進行閱讀統(tǒng)計
每個月我會讓我班同學填一張閱讀表格,詳細記錄上月已讀完的書目。表格我會在閱讀課或者讀書分享會上發(fā)下去,學生按小組輪流填完。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來看,有的同學一個月讀了七八本書,少的也有兩三本。在如此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能有這樣的閱讀速度,著實令我驚訝。當然,也有的同學只讀了一本書,或者也許一本也沒讀完,但是當他們看到其他同學過去的一個月讀了那么多書時,很自然會產(chǎn)生慚愧之感,進而下月發(fā)奮讀書。而這也是我想起到的作用。
每次閱讀統(tǒng)計之后,我會在上課時拿出幾分鐘時間進行點評,表揚讀書較多的同學,根據(jù)閱讀量評選出本月的“讀書之星”,并在家長群中進行通報表揚。有的書較為深奧,理論性強,但是有的同學讀完了,我也進行表揚。最后,我會要求學生寫隨筆回顧過去一個月的閱讀狀況,并寫出下月的閱讀計劃。我班學生每天要寫隨筆,從初一開始堅持到現(xiàn)在越寫越好,大部分時間就是“隨筆”,我并不布置題目,偶爾布置下當天隨筆內(nèi)容,學生也配合得很好。
四、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閱讀聯(lián)結
我們班牛鈺靖同學給我強烈推薦過一本書——《我與狗狗的十個約定》,我一直記得并把書買來了(說實話這本書并不好買,我是從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買來的二手書),讀完之后我會拿到班里,說:“這是牛鈺靖很喜歡的一本書,推薦給我,我也讀完了,有誰想看嗎?”牛鈺靖在班里有一定威望,再加上老師也推薦,并提供書,很多同學表示想看,我就任由這本書在班里漂流下去。我班朱夢晨同學有段時間對張居正很感興趣,在隨筆里寫到很想看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正好我家有這本書,于是我就把這本書“借”給了朱夢晨,現(xiàn)在我還能想起她當時興奮激動的表情。這就是一個學生對老師能夠看到并重視自己的閱讀喜好的一種感激吧。
這種和學生的閱讀聯(lián)結我非常重視。我觀察到有學生喜歡李娟的散文,而我“正好”也比較感興趣,于是就向這位同學借來讀;我注意到很多女生喜歡大冰的書,比如《我不》《你壞》等,我就趁機推出對我青少年時代影響較大的臺灣作家三毛,以引領學生感受同一題材不同作家的風格;再比如我班侯凱川同學整體素質不差,常有神來之思,但是卻經(jīng)常在隨筆里說臟話。學生到了這個年齡早就知道說臟話不文明,知道不對的情況下還要去說,道德說教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了。于是我只是告訴這個同學,我不喜歡學生在隨筆里說臟話,覺得對教師很不尊重,并且推薦侯同學去看看《麥田里的守望者》,也許能找到知音……
五、不強求學生讀名著
我并不強求學生一定要讀名著。美國著名學者艾倫·雅克布斯在《再讀一遍》中關于如何讀書的建議只有四個字“隨興而讀”,對于現(xiàn)階段學生的閱讀,我基本是持這一觀點。跟隨自己的興趣而讀書,是養(yǎng)成終身閱讀習慣非常重要的一步。尹建莉在自己女兒小學階段就有意引導孩子讀金庸的小說,并在女兒迷戀上《還珠格格》這一電視劇后,還應女兒的要求買來整套《還珠格格》小說,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吳非老師認為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閱讀的自由”,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梁文道在他主持的節(jié)目《開卷八分鐘》里面鄭重推出“隨興閱讀”這一觀點,而劉瑜、冉云飛等著名學者,也持有類似觀點。
這些很有成就的學者認為,跟隨興趣讀書非常重要。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書中感受到愉悅,感受到智慧,感受到歡樂?!拔蚁矚g讀書,所以我讀書。”只有真正在書中感受到樂趣,讀書才有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任何的做苦工可能是對閱讀這一行為的消解。
基于此,我并不強求學生讀名著,學生愛讀《庶女明蘭傳》《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撒野》,甚至《盜墓筆記》《鬼吹燈》,我全部允許。雖然我平時會有意引導學生了解名著的分量,對于讀了哪本名著的學生,我會用我的點評和語氣來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贊賞。但是我也告訴學生,盡管去讀自己喜歡讀的文字。讀多了,自然能辨別一本書的好壞;讀多了,自然就對一些垃圾文字有了抗體,而自己的閱讀趣味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以上五點就是從教以來,我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方面的一些較為粗淺的做法。我相信“教育的目的,應該指向人的和諧發(fā)展與終身幸?!?,因此,我愿意在學生閱讀的最好時段,幫助他們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做一劑學生閱讀的催化劑。我想,這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
參考文獻
[1]賈永梅.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索[J].名師在線,2019(23).
[2]王相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
作者簡介:趙程程,1986年生,女,山東省魚臺縣,碩士研究生,中教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