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被視為尤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都倍感棘手的難題,如何透過課堂這個載體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令不少老師感到困惑。本文通過把 “支架式”教學理論引入英語寫作課中,有助于英語教師有的放矢地圍繞課本每單元的寫作話題,整合與話題相關(guān)的詞,句,段,在課堂上一步一步帶領(lǐng)學生搭建起寫作的腳手架,讓寫作教學更加行之有效。
【關(guān)鍵詞】支架式理論;寫作課堂;優(yōu)勢;實例
【作者簡介】陳俊含,廈門市檳榔中學。
一、英語寫作課堂的現(xiàn)狀與問題
寫作即是用筆來說話,是綜合聽說讀等語言技能的升華,是語言學習者必須掌握的一種表達技能,也是考查語言學習者能否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輸出的手段。在英語學科的中考當中,書面表達占有相當重要的比重,它與閱讀模塊同為甄別語言能力高低的分水嶺。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被視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都倍感棘手的難題。
現(xiàn)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不盡如人意是事實,習作中詞匯貧乏,句型單一,邏輯缺乏,中式英語等問題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一,部分教師忽視了寫作課的循序漸進,認為寫作就是簡單的仿寫,甚至直接提供范文讓學生背誦,忽視了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寫作面前手足無措,無從下筆。其二,學生的語言習得不得法,甚至不會融會貫通。通過上課,他們只是被動地掌握了所謂重要的詞匯與句型,有部分學生僅僅只是機械地背誦了教師提供的范文并在寫作中直接生搬硬套,缺乏靈活使用語言表達觀點的能力。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倡導英語教師應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培根亦說過“寫作使人精確”,“精確”這一詞即是對寫作這項技能的要求,而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需要以扎實的語言基礎(chǔ)知識做支撐并加以融會貫通。這樣的要求對于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必須有的放矢地透過課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支架式”寫作課堂的優(yōu)勢與教學步驟
支架又稱腳手架,在教學中用于描述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有效支持?!爸Ъ苁浇虒W”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理論基礎(chǔ),主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腳手架”,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 “支架式”教學理論引入英語寫作課堂,有利于教師有目的地圍繞課本每個單元的寫作話題,整合與該話題相關(guān)的詞、句、段,透過一系列的閱讀輸入、操練、仿寫等活動,在課堂上逐步帶領(lǐng)學生搭建起寫作需要的“腳手架”,最后拆開“腳手架”,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的語言素材,利用寫作這一途徑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支架式”寫作教學,教師的作文課堂更加行之有效;學生的寫作亦不再茫然。接下來的部分,筆者將就“支架式”教學模式的作文課進行詳細的說明。
完整的“支架式”寫作課堂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進入情境:教師應根據(jù)本單元的寫作話題,合理地創(chuàng)設情境??梢岳靡曨l,小組搶答,頭腦風暴等活動,開門見山地讓學生感知本課的相關(guān)話題,為接下來課堂活動的展開做好鋪墊。
2.搭建“支架”:教師從段句詞入手,圍繞本課的寫作話題,化整為零,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搭建出圍繞話題寫作需要的“支架”。這一步驟又可以細化成以下三個方面:
Step 1感知: 教師展示與寫作同一話題文章,給出閱讀的任務,組織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并歸納該話題寫作需要的幾個模塊,并以思維導圖的模式呈現(xiàn)。
Step 2 熟悉與操練:教師可借由上一步驟中生成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按照模塊分別整理出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好詞好句并進行相關(guān)的記憶與操練,操練的模式分別有:限時記憶,句型接龍,搶答競賽等。
Step 3 小結(jié):在教師的引導下,變零為整,學生利用上一步操練熟悉完成的詞句整合形成寫作的模板,搭建起寫作的“支架”。
3.“拆除”支架:教師給出同一話題的寫作題目,組織學生仔細審題,運用總結(jié)歸納的好詞好句,獨立完成寫作文章的任務。
4.協(xié)作學習與評價:Step 1 自評互評:教師提供作文的評價標準,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的模式,學生之間取長補短,討論并評選出小組最佳習作進行班級交流。
Step 2 教師評價與總結(jié):教師展示學生推薦的優(yōu)秀作文,并給出中肯可行的評價意見以指導學生優(yōu)化他們的習作。同時,通過積極的評價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英語寫作重拾信心并且充滿信心。
三、“支架式”寫作課堂在教學中的實例
筆者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教科書八年級上冊unit 6以夢想為話題的作文課為例,展示“支架式教學”在英語寫作課堂中的運用。
1.進入情景:教師播放夢想視頻,引入本單元的寫作話題“my dream”,并鼓勵學生針對夢想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向同學分享他們的夢想是什么。
2.“搭建支架”:圍繞“夢想”這一話題,設置不同的任務和活動,化整為零,層層遞進,從段句詞分別引導激發(fā)學生歸納并形成本話題寫作的“支架”。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教師鼓勵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收集歸納課本單元中與話題“my dream”相關(guān)的表達夢想的句型,羅列出來并進行記憶。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限時競賽,鞏固上一環(huán)節(jié)中記憶的重點句型,加深學生的印象,為寫作做鋪墊。
(3)教師展示話題為“my dream”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并回答問題:作者的夢想是什么(what)以及他是如何實現(xiàn)夢想的(how)。現(xiàn)場校對答案以后,整理出寫作的脈絡——夢想與實現(xiàn)方法兩個模塊,并針對這兩個模塊進行相關(guān)詞組句型的記憶。
(4)學生完成記憶任務后,按寫作的主線進行小組的計時競賽,再次鞏固重點句型,為寫作進行正確的語言輸入。
(5)教師再次呈現(xiàn)主題“my dream”,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自行歸納出本話題寫作的主要脈絡(如何分段,每個段落的作用,有哪些句型可用),即搭建“寫作支架”。
3.拆除“支架”:教師向?qū)W生展示同一寫作話題“my dream”與詳細要求,鼓勵學生合理運用前面步驟中所歸納整理出的內(nèi)容,獨立完成話題作文的寫作。
4.寫作學習與評價:(1)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按照教師提供的模板進行打分,選出小組的優(yōu)秀習作。(2)教師展示學生的習作,并指導學生再次修改優(yōu)化自己的作文。教師課后反思:一篇圍繞“my dream”話題的寫作,從課本相關(guān)單元詞句入手,到同一話題閱讀的展開,甚至是寫作“支架”的形成,最后學生獨立完成篇章的寫作;從獨立的句子到完整的文章的生成;一切的任務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更加能夠獨立地分析并歸納形成針對話題的寫作支架并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
四、結(jié)束語
我們在寫作課堂上運用“支架式教學”是為了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搭建“支架”的目的是為了最后撤離“支架”,幫學生從一遇到寫作就束手無策的困境中走出來,讓學生能清楚地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在寫作面前胸有成竹,下筆成章。
參考文獻:
[1]趙春生.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劉健,施志紅.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