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用預設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通過共用或是分享相同的語言預設,有助于交際雙方理解他人說話的含義,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準確理解。在翻譯活動中,鑒于語用預設具有一定的語篇功能,為了使譯入語讀者能夠準確理解原文的前因后果,體會原文的精神內涵,甚至于了解源語言民族的文化習慣,越來越多的譯者在翻譯時關注語用預設,并對其進行特別處理。從理論上說,語用預設是交際雙方共有、共享的背景知識,但實際上“說話人預設的背景知識可能與交際雙方共知的背景知識不相同”(Stalnaker 2002:704)。更有甚者,有時聽話人不具備說話人預設的背景知識,導致交際受挫。這種情形在翻譯這種跨語言、跨文化的書面交際行為中更為突出。本文將通過分析Georgia On My Mind和《石筑的易經(jīng)(節(jié)選)》及其譯本,淺析語用預設理論在文學文本翻譯中的相關特征與問題,提出翻譯策略并進行譯例分析。
【關鍵詞】文學文本翻譯;語用預設;跨文化交際;功能對等理論;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王美懿(1998-),西安外國語大學,翻譯專業(yè)本科生,進行為期逾一年的中英文雙語文本翻譯領域的語用學研究,最終確定了語用預設為主要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這篇論文,并在校園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表彰。
Georgia On My Mind一文按照情節(jié)發(fā)展順序記錄了作者一行人,從美國來到格魯吉亞參加異常極具當?shù)靥厣耐硌绲倪^程,其描寫細膩,充滿著字里行間的嚴密邏輯性。文中多次或明說或暗示“美國標準”和“蘇聯(lián)標準”的不同之處,并且選用了許多值得我們推敲品讀的文化意象和表達,其背后都暗藏著預設的玄機。
《石筑的易經(jīng)》描述了作者游覽金字塔的經(jīng)過,重寫所感所想,將古埃及文化與中華文化聯(lián)系起來相互比較,詠嘆“埃及文明中斷、中華文明延續(xù)的一個技術性原因”,贊美歷史的滾滾潮流中,文字傳遞歷史,豐富精神世界的偉大功力。其內在關乎文化的表達,其文字的句式和修辭的使用,都是作者預設的體現(xiàn),在翻譯時要考慮譯入語讀者的接受程度,選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從體裁上來看,Georgia On My Mind和《石筑的易經(jīng)(節(jié)選)》同屬于散文,具有極強的文學性,其中也蘊含著不同文化背景,同樣也面臨著不同的翻譯難點。從題材上來看,這兩篇文章內容都與作者所見所想有關,其語篇內部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從文化背景看,兩片文本都受源語文化影響深厚,這一點可以從文章邏輯性和部分選詞中可見一斑。以上的每一點都是橫亙在目標語讀者和源語作品之間的“天塹”,為了盡量在目標語文化中觸發(fā)預設,譯本應盡量考慮到以上問題,并且采取相關的翻譯方法進行翻譯。在本篇論文中,我們將以Georgia On My Mind和《石筑的易經(jīng)(節(jié)選)》為例,在分析文本中語用預設的表現(xiàn)和翻譯重點的基礎上,著重從語用預設角度分析,以下幾種翻譯方法在文學翻譯中的使用:直譯法,文內注釋法,釋義法(意譯法)。
1. 直譯法。直譯法運用于需要譯文保留并傳達語用預設的字面意義,或是預設觸發(fā)語在出發(fā)語文化中的語用含義與其在目標語文化中的語用含義相同或相似的情形。眾所周知,巴伐利亞水晶杯,波蘭茶杯,以及銀器都是西方國家用來接待尊貴客人的器具,所以在這里采用直譯,如例1所示。
例1:We were taken immediately to a small building in the back garden, where two long tables had been set for 21 with matching china and silver, Bavarian crystal tumblers and teacups from Poland.
我們被直接帶到后花園的一幢小樓里,那里有兩張可以款待二十一人用餐的長桌子,每一張桌面上都整齊擺放著相稱的陶瓷器物和銀器,還有巴伐利亞水晶的玻璃杯和來自波蘭的茶杯。
直譯法還得被廣泛使用于這種情況:當原文的作者有意堆砌了一系列意向或是文中有著緊密的,難以分割的邏輯結構,而其內容也不存在跨文化理解的硬傷,我們選擇使用直譯法,不僅可以表達原汁原味,更有助于譯入語國家讀者品味作者行文時的心境,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如例2所示:
例2: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國這么大,組成這么復雜,各個方言系統(tǒng)這么強悍,地域觀念、族群觀念、門閥觀念這么濃烈,連農具、器用、口音、飲食都統(tǒng)一不了,要統(tǒng)一文字又是何等艱難!
With different dialect system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trong regionalism, ethnic concept and the distinguished family concept, China is so big and complicated that it cant even unify agriculture implements, instruments, accents and diets.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China to unify text!
2. 文內注釋法。Georgia On My Mind一文寫于美國與蘇聯(lián)各國的發(fā)展差距還較為明顯的時期,作者多次將兩種“風情”進行對比。事實上,這樣做不僅可以補充讀者須知的背景信息,也可以在客觀上保持邏輯的通順,更重要的是可以傳遞出當時的社會各個文化的不同風貌。如下例1所示,為了補充譯入語讀者的知識空白,保留原文進行事實預設的初衷,我在翻譯時補充了“與美式風情不同”,在達成以上完整的信息傳播功能:
例3:In this sunkissed land, where hospitality has been elevated to a fine art, it was not at all unusual to invite five unknown Americans to a private feast.
在這片陽光普照的土地上,熱情好客是當?shù)鼐用駛兊拿篮闷犯瘢c美式風情不同,邀請五位不知名的美國人參加一場私人宴會并不罕見。
在《石筑的易經(jīng)》一文中,作者多次提到某些文化意象,如“尼羅河”,“秦始皇”,“木乃伊”等,其中“木乃伊”“尼羅河”等意象為西方世界所熟知,相較于這些文化意象,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如何翻好中華民族的自有文化標志便顯得尤為重要。在翻譯這類具有明顯民族文化,或是歷史風俗的內容時,選用文內注釋法,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傳播的效果,也使得句間邏輯緊湊。如例2所示:
例4:為此,站在尼羅河邊,對秦始皇都有點想念。
To this end,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the Nile, I am thinking of Qin Shihuang, Chinas first emperor who unified the Tang dynasty.
3. 釋義法(意譯法)。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相比與按原文受眾,譯文讀者具有自己閱讀習慣和思維定式,當原文的內容直譯無法達到譯文讀者能夠神會,甚至會感到冒犯的時候,用語用含義相同或相近的目標語語用預設替換原文語用預設,可以達到既地道又傳達信息的作用。正如例4中所示,中國人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情懷,一個人的機關可以飽含著很多信息和故事,但向西方讀者要求留下“籍貫”并不禮貌,所以在這里我們將其釋義為“his history”,既可以表達他的人生經(jīng)歷的含義,又帶有褒獎的含義,言下之意為“他的經(jīng)歷很豐富,是段值得傳揚的歷史”。
例5:就像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人,默默無聲地表演了幾個精彩的大動作之后轟然倒地,摸他的口袋,連姓名、籍貫、遺囑都沒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It was like a giant coming from where we have no idea, after a few great and silent performances, had fallen to the ground without leaving his name, his history, or his will. How revered and respectable it was!
為了激發(fā)譯入語讀者的共情,提高譯文的水平,在某些在原文中長篇累牘解釋或描繪的內容,如若在譯入語中有某個意象可以直接表達其內涵,在譯入語讀者共享其語意預設的前提下,不妨選用該表達,如例6所示,“Arabian Nights”即我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書《一千零一夜》的原名,又譯為《天方夜譚》,在西方的文化預設中特指“不真實的故事”,在這里用于“這是其他幾種文明都不敢想象的。”的翻譯可以達到達意和傳情兩種意義。
例6:我們現(xiàn)在讀幾千年的古書,就像讀幾個喜歡文言文的朋友剛剛寄來的信件,這是其他幾種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We are now reading the ancient books existing thousands of years, which likes we are reading the letters from our friends who fancy classical Chinese. For the other civilizations, it is just Arabian Nights.
預設在交際中的作用正如同人民賴以生存的空氣,沒有共知的預設會令交際舉步維艱,更鮮談翻譯中的譯文質量。對預設的理解實則是對背景,對文化的探尋和推敲,加之其本身的主觀性和隱蔽性,要求我們在進行翻譯實踐的時候時刻不忘將其預設納入考慮范圍。本文是基于散文這一類文學文本的翻譯,探討預設理論的用法和難點。在散文中,預設本身可以加強文字的表達效果,使文章內涵更加厚重,更值得品讀,同樣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這些細節(jié)。為了達到良好的翻譯效果,需要采取相關的翻譯方法,本文中著重賞析了直譯法、文內注釋法和釋義法三種在散文翻譯中的具體使用,希望能夠起到借鑒作用和提示作用,對接下來的翻譯實踐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王磊.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探析[N].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 31(6):107-109.
[2]謝詩嘉,林瓊.美國大選辯論中的預設觸發(fā)語和語用預設應用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8,30(3).
[3]劉明妍.淺談以典故為語用預設的作用——以《紅樓夢》中的對話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6):101-102.
[4]張耀庭.話語預設的語意缺省模式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52-56.
[5]呂俏俏.論語用預設在旅游廣告中的應用[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