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張 虹,李 新
(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 長春 130031)
高職教育是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由于近幾年學生的來源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年齡小,入學成績差,基礎知識薄弱,對理論課學習易產生厭學情緒。同時,他們從高中到大學,雖然角色轉變了,但自我控制力還沒完全建立起來,但其思想活躍、積極樂觀,樂于參加活動,此時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如何解決這些癥結,是高職院?!按笏颊北尘跋?,思想教育模式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大思政”是指在認知思政理論課的作用、內容、方式、目標時的宏觀視野?!按笏颊笔前褜W生日常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結合,既要重視課堂實踐與校內外實踐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又要強調在教育內容上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與時代特征,結合學生現實狀況,增加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僅負責思政工作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提升課堂趣味性,突出學校在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同時傳承了思政教育的良好傳統(tǒng),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性,使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拓展,適應高職院校的改革與發(fā)展,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一流人才的需要[1]。
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適應高校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一流人才的需要。圍繞立德樹人開展思政工作,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水平,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這是各級高職院校黨委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校的根本問題是辦學方向和培養(yǎng)人的問題,我們黨歷來重視思政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把思政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做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高校黨委抓好思政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校黨委切實肩負起全面領導、管黨治黨和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能否建構系統(tǒng)、高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校黨委的作用至關重要。校黨委要有統(tǒng)攬全局的大視野,校黨委和行政領導都肩負著“大思政”工作的領導責任,必須對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些根本問題有明確清醒的認識,必須深入研究和切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真正建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長效機制,實施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大思政”工作落到實處。如我校于2018年召開了思政教育質量年工作會議,主要領導通過講黨課、上思政課、形勢報告等方式促進思政工作深入開展。既當教育家,也當政治家,切實把思政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zhàn)略工程抓實抓好。
建構“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承擔育人職責。學校組織、宣傳、學工部門和團委,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部門,都必須自覺承擔立德樹人的責任,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環(huán)境,培育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校園文化和校園環(huán)境。做好思政工作,要從立德樹人出發(fā),學校的思政工作隊伍、教師隊伍和管理服務隊伍,應自覺服務于育人目的。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應自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宣傳馬克思主義知識理論、理想信念作為己任,合力育人、全面育人[2]。努力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職院校的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新生入學教育是推進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入學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與進步。尤其對那些居住在偏遠地區(qū)的大學生來說,對大學生活一無所知,甚至連大學校園都沒進過,他們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向往進入大學校園,入校后的積極引導教育對大學生未來的行為養(yǎng)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首先,對新生輔導員進行校規(guī)、校紀、平安校園、理財、防騙等培訓,對迎新志愿者進行細致的引導培訓,要求在接待中顯溫情,在軍訓中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在入學教育方面圍繞各專業(yè)特色、如何進行角色轉變,學習方法及綜合素質提升、入黨啟蒙教育、大學生的責任使命和校規(guī)校紀等進行講解,讓學生們對大學生涯有一個更清晰、更明確的認識,養(yǎng)成自覺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良好行為習慣。另外,還要注意部分學生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及時予以疏導,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學會感恩,學會適應,學會共處,養(yǎng)成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團隊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擔負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傳播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但是就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來看還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專職思政教師數量也相對不足,學術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教師更是缺乏。因此,急需培養(yǎng)一批政治堅定、理論知識扎實、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領軍人物、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思政教師隊伍[3]。另外,要加強學校之間、校內外的合作交流,借鑒各學校的先進經驗,達到強化學科建設的目標。
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思政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抽象的理論課通過形象的分析案例、生動的在線教育、圖片的直觀展示,達到學生樂聽、愛看、難忘、易接受的效果[4]。在講授相關內容方面,也可采用課堂辯論、演講、展示的方式進行,但教師要從選題、辯論的手段、辯論方式、小組的劃分、時間的安排等多方面全方位進行考慮。在辯論中,教師要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辯詞,并給予公正的評判。通過這樣的辯論會,不僅能增強集體的榮譽感和團隊精神,更能鍛煉每一位參加者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膽量。在課堂上還可通過宣傳正面典型弘揚正氣的方式,對學生的積極發(fā)言和學習態(tài)度給予充分肯定,對學生的合理化建議與意見予以充分考慮,同時,對課堂上出現的違紀行為,應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與制止,但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盡量減少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批評,現在的“90后”和“00后”學生都很有個性,非常注意個人形象,如教育的方法不得當,可能會適得其反,還有可能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只有處理得當,才能讓學生欣然接受。
高職學生思想活躍,但在理論修養(yǎng)方面尚有諸多不足之處,作為思政教師應努力通過實踐活動等方式鍛煉其思維、語言組織能力,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督促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時事政策。高職院校這方面開展了很多活動,如“青馬研習”、志愿者服務、演講比賽、“紅歌”大賽、舍務大賽、技能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適應學生的需要,但更多還是唱響主旋律,把握大方向,讓學生們在積極參與、親身感受的過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現代化網絡信息手段已成為學生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最主要方式,必須加以引導,稍有不慎,學生很容易受錯誤理論、不良習氣的影響,長期下去會使已形成的正確教育付諸東流。學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輔導員的學習與培訓,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手段,比如QQ群、QQ空間、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多途徑強化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保持與學生的密切聯系,對于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積極想辦法,及時給予解決。這也是現代化網絡信息時代的一種積極的應對辦法。除此之外,應多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盡快融入學生之中,通過大學生社團活動、黨團活動、主題班會等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學生活動的結合點,從而達到思政教育入心、入腦,育人的目的。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尤其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如果學校沒有正確引領,加之高職學生年齡小,政治上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應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利用學生論壇、在線理論學習與討論、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欄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校園環(huán)境,使教師樂于教,學生勤于學,各有所獲,各得其樂,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