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嬰昊 姜姚潔
【摘要】本文將依據(jù)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分析英語閱讀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探討文本解讀的方法以及課堂教學、課后拓展的方式;結合TAFE中澳合作項目中職段英語教材的某一篇閱讀教學案例,解析教師如何通過閱讀課的設計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中職英語;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中澳合作
【作者簡介】周嬰昊,姜姚潔,寧波外事學校。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方式
2018年初,教育部印發(fā)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據(jù)《課程標準》所述,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由四大要素組成,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如何通過語篇研讀、課堂教學設計、課后拓展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值得學界深思。
1.語篇研讀與分析。英語教師應當深入研讀語篇,把握每一個語篇的核心要素。在閱讀課備課之初,教師需要分析語篇,這時應當自問三個基本問題:“What:語篇的主題和內(nèi)容是什么?”,“Why:語篇的內(nèi)涵是什么?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How:語篇的邏輯結構是怎樣的?語言特征如何? ”
對于以上這幾個問題的把握能夠讓老師找準備課方向,確立教學目標,疏通教學流程。
2.課堂教學。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夠反映出教師對英語語篇的剖析程度,以及“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學生各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
(1)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讀懂并理解篇章大意。對于生詞、詞組可以嘗試課前預習為主,課堂鞏固為輔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課堂上,教師針對長句、難句展開課堂小組討論、分析,引導、輔助學生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對于篇章中的好句、好段,教師可以自己領讀,引導全班誦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
(2)思維品質的激發(fā)。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語篇邏輯、作者觀點,并將語篇的內(nèi)容與結構遷移運用于寫作、演講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作者觀點,教師可以開展隨堂討論或辯論,批判性地看待作者觀點。
(3)學習能力的習得。設計讀前、讀中、讀后活動,幫助學生操練并習得英語閱讀的技能,比如預測、略讀、掃讀、歸納等。
學習能力還包括學生對語篇的整體分析與把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篇章分析的思路與方向,幫助學生掌握篇章閱讀的方法并能活學活用。
(4)文化意識的形成。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主旨,把握篇章語言特點(例如一些俚語、諺語的使用),提升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比較異同,拓寬視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3.課后鞏固與拓展。英語閱讀不應止于課堂教學,還應該延伸至課外。英語教師應當布置適當?shù)姆鹤x作業(yè),或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讓學生繼續(xù)開展課后閱讀。學生只有愿意去讀、去深入學習文本,愿意去看該作者的其他作品,評判其觀點態(tài)度,才是真正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熱愛,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1.教材介紹。本課教材為TAFE中澳合作項目中職段英語高三教材,書名為English from OZ,內(nèi)容涉及澳大利亞的人文地貌、歷史變遷。
2.教學分析。(1)教學內(nèi)容。本課為該教材第七單元的閱讀部分。課文Backpacking in Australia是一篇旅行手冊類說明文,簡單介紹了去澳洲背包游的注意事項。本課為第一課時(40分鐘),由筆者設計并授課。(2)學情分析。本次教學對象為TAFE中澳合作班的高三學生,該班共25人,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英語學習,已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水平,能夠聽懂全英文的英語指令。在英語閱讀能力與技巧方面,學生尚有欠缺,而且本篇文章涉及澳洲旅游文化,對于身在中國的學生來講理解起來略有難度。(3)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掌握關于背包游的相關詞匯,比如rucksack,transportation等。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略讀掌握每段的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的邏輯結構并能夠運用相關語義標記課堂微寫作中。3)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積極思考背包游的中西文化異同,感受澳大利亞人對于背包游的熱衷與向往。(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略讀的閱讀技巧,分析篇章邏輯結構。教學難點是如何擺脫固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閱讀中的技巧與規(guī)律。
3. 教學過程。
(1)導入(5分鐘)。
活動1:暢聊寒假計劃。
[設計意圖] 教師詢問學生的寒假計劃,寒假計劃貼近學生生活,很容易讓班級氛圍熱絡起來。
活動2:現(xiàn)場采訪。教師打算寒假去澳洲背包游,向已經(jīng)去過澳洲的幾位同學提問,聽取建議。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陸續(xù)在板書上寫下clothes,accommodation和transportation,然后再提問全班學生還有哪些補充事項,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寒假計劃自然地過渡到教師自身的寒假計劃,并由幾位去過澳洲的學生帶頭給教師一些旅行建議,層層鋪墊,激發(fā)全班學生一起思考旅行前的準備與注意事項,啟發(fā)性地開啟了本課教學。
(2)篇章閱讀(20分鐘)。
活動1:小組競賽為每一段落選擇對應的圖片。
[設計意圖] 教師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尋找語篇信息的積極性。教師不主動講述閱讀技巧,而是邀請優(yōu)秀的小組介紹“成功經(jīng)驗”,現(xiàn)身說法,讓其他學生認識到閱讀技巧并不難。
活動2:解析篇章邏輯。
在上一個活動中,有兩個段落沒有匹配任何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大聲朗讀這兩個段落,分析原因。學生在大聲朗讀了這兩個段落之后,發(fā)現(xiàn)了兩個段落的語言特點(主要為語義標記),得出了一致結論:其中一段是篇章的開頭,一段是結尾。由此可以推斷,其他貼有圖片的四個段落為篇章的主體部分。
教師再次讓小組開展競賽,完成主體部分四個段落的排序。
競賽結束后,教師再邀請學生談一談他們找到的排序“線索”,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即語義標記。在學生們分享了他們找到的“線索”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在PPT上展示段落的語義標記。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篇章的邏輯結構,并讓學生主動探索文中的“語義標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活動3:語義標記的運用。
將學生能夠想到的所有語義標記寫在白板上并歸類。然后,教師布置新任務,閱讀本班學生的一日安排,讓每一位學生完成語義標記的補充,將一天的事務串聯(lián)起來。
[設計意圖]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更多的語義標記,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語義標記,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本后的“遷移能力”。
(3)讀后拓展活動(14分鐘)。設置情境:澳方外教想在寧波背包旅游,請結合實際給外教設計一份背包游攻略。要求:2-3人小組討論完成在寧波的背包游攻略,給予至少三條建議,內(nèi)容可以涉及服裝、必備品、交通、住宿、消費方式等方面。完成攻略后,小組成員分段落解讀該組攻略。[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篇的遷移運用能力,將澳洲背包游與寧波背包游相聯(lián)系,并在設計寧波背包游的過程中了解中澳旅游文化的異同,增強文化意識。
(4) 回家作業(yè)(1分鐘)。作業(yè)1:課后每個小組將其背包游攻略張貼于教室作業(yè)展示板,要求每位學生認真閱讀、欣賞其他小組的亮點。作業(yè)2:每人設計一份你最喜歡城市的旅游攻略,以班級為單位匯編成冊,作為班級旅游指導手冊。[設計意圖] 作業(yè)1主要是考慮到課上沒有時間讓所有小組進行“攻略展示”,因此將此布置為課后閱讀任務,也讓學生相互欣賞,取長補短;作業(yè)2為閱讀課后的拓展寫作任務,即閱讀的遷移與運用,讓學生根據(jù)所學語篇的結構、內(nèi)容,有邏輯性、有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獨立寫作任務。
三、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陳小萍,2018)。英語教師應當努力將英語閱讀課的設計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相靠攏,做到正確的文本解讀、合理的教學設計、適當?shù)恼n堂引導,讓學生能夠在中職三年的英語學習中學會如何讀語篇、如何高效率地獲取信息、如何將語篇內(nèi)容應用于實踐等。同時,英語教師更應該通過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后拓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