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煉字”是古詩文鑒賞的突破口,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行路難》為例,結合“煉字”在初中古詩教學中應用的基本方法,分析語言審美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言感受能力,進而闡述古詩學習中的“煉字”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教學 “煉字”
一、引言
“煉字”這個概念來源于南朝梁代劉勰《文心雕龍·煉字篇》。劉勰認為綴字屬篇,必須煉擇;取舍之間,不可不察?!袄圩忠猿删洌e句而成篇,一篇之中,字句其基本矣?!背踔须A段的學生雖已具備一定的古詩積累,但其對詩歌理解和鑒賞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師在語文詩歌教學中可采用“煉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和運用能力。《行路難》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詩詞三首》之中的一首古詩,本文將通過“煉字”的方法深度剖析《行路難》,品味其語言的表達效果,達到借一斑以窺全豹的教學效果。
二、“煉字”通其旨,言意相統(tǒng)一
“文以意為主”,而“意”又是離不開文的,“意”只能靠文中的字、詞、句、段的合理組合來實現(xiàn)?!盁捵帧本褪撬鼈冎凶罨钴S的因素,所以“意”又不能不在“煉字”上體現(xiàn)出來?!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初中生應具備品味作品中富于想象力語言的能力。“煉字”是品析古詩詞作品以及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方式。學生應從“煉字”藝術的角度入手,由“字”入“詩”,層層深入,感受作者對文字不同詞性的運用。
(一)品味動詞,生動形象
動詞是構成語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詩詞中當然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行路難》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一句,作者巧用“停”“投”“拔”“顧”四個動詞,將詩人被“賜金放還”后的迷茫心境融入其中。作者通過對動詞的巧妙運用,將本詩從靜態(tài)轉變?yōu)閯討B(tài),學生能夠運用想象力,細細品味詩歌語言,從而感受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感。“煉字”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此刻惆悵、迷茫的心境,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字詞的提煉賞析,盡情展開想象,進一步掌握古詩之美。
(二)煉形容詞,涉筆成趣
《行路難》中,“難”字作為詩眼,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抓住人物心理,挖掘主題內涵,品味詩歌藝術?!靶新冯y”指作者仕途坎坷,“難”將作者所處的時代困境展現(xiàn)出來,也為后文作者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在困境面前依舊心懷希望埋下伏筆。通過對“難”的提煉,學生可以根據(jù)語境感受“難”字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效果。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一句,“金”“清”兩個形容詞的運用,交代了詩人當時面對的是既昂貴又珍貴的宴請,但在如此尊貴奢華的酒宴面前仍無心享用,詩人迷茫失望的心境與《將進酒》中“莫使金樽空對月”一句,對酒的無盡熱愛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對《行路難》中形容詞的提煉,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悲涼、茫然的心境,進而提高初中生品析語言的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考究名詞,深入情境
詩人李白性格特點鮮明,他熱情豪放、狂放不羈、永不言敗。在《行路難》中,他通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币痪?,表達自己雖道路坎坷、壯志難酬,但仍心懷希望、志存高遠。作者通過對“風”“浪”“帆”等宏大事物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一個海闊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壯思飛揚理想境界的描述,表達了其對遠大理想終會實現(xiàn)的信心。通過對名詞的考究,讓學生明確李白豪邁、自強不息、樂觀的性格特點。
清人沈德潛說:“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苯處熆赏ㄟ^幫助學生提高“煉字”能力的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語言的功用是為了抒發(fā)感情,體會詩歌語言的錘煉功夫,最終落腳點還是在領悟情感上。教師應通過古詩文教學中的“煉字”方法,幫助學生感受詩味,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言意統(tǒng)一”的詩歌語言境界。
參考文獻:
[1]張越,胡立新.古典詩歌“煉字”教學探究——以杜甫《春望》頷聯(lián)為例[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9(01).
[2]叢領.古詩的“煉字”藝術[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33).
[3]史志萍,張杰.借助“煉字”感悟古詩之美[J].語文建設,2018(30).
[4]劉杰.高中古詩詞煉字藝術教學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宋穎,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8級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