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河南南陽理工學院,南陽 473000)
對于個體來說,必須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以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本文主要從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內容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探討大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改革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大學體育田徑教學質量。
田徑運動具有基礎性,大學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合理化的運動鍛煉,能夠改善學生綜合體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當前大學體育田徑教學面臨著困境,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不高,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成效也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如何突破大學體育田徑教學的困境,是當今大學體育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以往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取訓練方式大多枯燥乏味,一味注重學生成績提升而忽視學生興趣培養(yǎng)。田徑教學不應該以參加比賽為最終目標,而是要注重學生體魄的強健和綜合素質增強。為順利突破教學困境,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改革的推進,要明確田徑運動的重要意義在于強健體魄,關注大學生的特點,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開展趣味性和競技性的田徑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的鍛煉項目,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促使學生互相學習,進而開展多元化的田徑教學活動。
傳統(tǒng)田徑教學過程中,大多局限于跑、跳、投、擲等,學生體質差異并未得到充分考慮,這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當前大學體育田徑項目教學中,學生往往被迫選擇田徑項目,參與積極性不高,因此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改革的推進,要充分認識到田徑項目的重要性,對課程設置進行優(yōu)化調整,將田徑項目教學由選修向必修轉化,結合學生田徑水平進行科學分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完善,將游戲與田徑項目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為大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田徑運動存在較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達到預期效果,過于重視技術教學,教學內容枯燥,運動強度較大,對于學生來說運動興趣不足,甚至會影響學生自信心。在田徑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組織開展田徑訓練,激發(fā)學生對于田徑項目的熱愛之情。當前,從大學體育田徑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逐漸受到認可,大學體育田徑教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為全面提升田徑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田徑項目的競技性特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控制好田徑教學難度,保證教學方案制定的科學化以及教育項目選擇的對應性,激發(fā)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育田徑學習效率的顯著改善。在大學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空間,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特長充分展現(xiàn)出來,增進學生之間積極互動。在學生參與田徑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表達自己的學習體會,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表現(xiàn),并對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從而更好的開展大學體育田徑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傳統(tǒng)單一化、強制化的田徑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這就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大學體育田徑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為順利突破大學體育田徑教學的困境,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立足教學要求出發(fā),營造輕松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掌握好田徑教學的要點,在技法之上傳授知識,促使學生將知識與技法協(xié)調起來,明確田徑運動的價值,了解技術內涵,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運動習慣,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田徑教學。在大學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了解學生體質,選擇具有適應性的教學方法,以確保田徑訓練活動得以有序開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勢,基于學生體質出發(fā)來進行科學分層,開展層次化的田徑教學,促進學生取長補短,進而實現(xiàn)共同進步,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成效也能夠得到明顯改善。因材施教的同時,以教學設備為支持,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得以多元化開展,田徑教學目標也得以順利實現(xiàn)。大學田徑項目的競技性明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要控制好田徑項目難度,通過教學器材的引入,便于學生更好的開展學習,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尤其是通過田徑游戲的設置,能夠確保學生的緊張情緒得到環(huán)節(jié),保持輕松的學習態(tài)度,田徑項目學習成效也得到明顯提升,田徑項目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也得以順利實現(xiàn)。
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為全面提升大學體育田徑教學成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體育教學指導方針出發(f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內容,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教學,順利突破大學體育田徑教學的困境,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