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教學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物理探究學習能力以及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物理實驗的開展,積極研究物理實驗教學方法,不斷優(yōu)化實驗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主動探究,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優(yōu)化策略
物理實驗是學生直觀了解物理知識、理解物理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不斷優(yōu)化實驗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探究物理知識,進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 優(yōu)化實驗導入,激發(fā)求知欲望引導深度學習
教師利用恰當新穎的物理實驗導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研究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因此,教師可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物理小實驗來導入新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大氣壓強》這一課的課堂導入中,筆者對覆杯實驗進行了改進處理。如圖1所示,首先,按照常規(guī)做法來進行實驗,學生初嘆驚奇,接著就追問:“為什么紙片掉不下來?”引導學生思考。但是小學科學也有類似的實驗,我們必須深度挖掘。緊接著將普通玻璃杯換成做浮力實驗的深水杯,將紙片換成硬塑料片。這時再問學生這樣做能否成功?大多數(shù)同學就會開始質(zhì)疑,情緒高漲,實驗成功后引起深層次思考大氣壓到底有多大?為大氣壓的大小教學埋下伏筆。進而更驚奇的實驗是將硬塑料片換成平整的鋼絲網(wǎng),再問同學們,幾乎所有人都說這個不可能。實驗技巧是將鋼絲網(wǎng)和杯口緊密接觸,將硬塑料片蓋在紗網(wǎng)上,倒過來后將塑料片慢慢拿掉,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
? ? ?在此基礎上,再引入新課展開教學,必然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借助實驗的方式引入新課,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可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 “演示”變“分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通常扮演的都是旁觀者,很少會直接參與到實驗操作中,甚至有老師將規(guī)定的分組實驗改為演示實驗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極其不利于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阻礙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可對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把外界知識與內(nèi)在思維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一問題時,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演示為主,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優(yōu)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筆者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猜想:“你認為滑動摩擦力可能會與壓力大小有關嗎?滑動摩擦力會不會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力會不會與接觸面大小有關?”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猜測動手設計實驗,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筆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指導,以確保學生實驗操作的順利進行。通過加強學生實驗方式的教學,不僅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還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更深入、更全面的學習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開展探究實驗,促進學生科學探究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也是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通過開展探究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操作中,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關于物理知識的一些問題,使學生通過實驗解決物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講《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這一課內(nèi)容時,若按照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還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chǎn)生抵觸心理,為此,可通過開展探究實驗的方式優(yōu)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以此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為讓學生初步了解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知識及其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筆者設計了探究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由于這是初中生第一次定量研究物理問題,而且這次實驗的探究難度相對較大,為此在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中的我特別注意了對學生操作實驗方法的指導,以確保學生能順利進行實驗。首先讓學生進行兩個探究實驗:一個是將同一個燈泡分別連接在一節(jié)干電池、兩節(jié)干電池兩端,探究燈泡的不同亮度;另一個是把橫截面積、長度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和鐵絲分別連接在相同的電源兩端,探究電流表示數(shù)的不同大小;通過這兩個實驗的操作讓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引導學生從實驗中體會變量的概念,提出具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猜想,從而找到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開展探究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還能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對物理知識有深刻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四、 加強課外綜合實踐活動,挖掘?qū)W生實驗潛能
課外綜合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很好的補充,不受時空限制,有助于學生把課內(nèi)外知識有效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課余充足的時間內(nèi)對實驗進行具體操作與細致觀察,可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主動探索學習,加深學生對物理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主要以課堂內(nèi)教學為主,很少會涉及課外實驗的開展,而課外實驗的開展恰恰能給學生學習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為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主動觀察與探究,進一步挖掘?qū)W生的實驗潛能,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如組織學生用注射器設計有關大氣壓的存在、噴泉實驗、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實驗。再有“制作醫(yī)用保溫盒”“自制密度計”“研究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利用硫酸銅溶液觀察擴散現(xiàn)象”等,還有STEM課程中與物理相關的實驗都可以借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實驗的趣味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精神和實驗創(chuàng)造能力,畢竟“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
總而言之,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對物理原理及定律有直觀的了解與掌握,還能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所以說,優(yōu)化實驗教學,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學應充分研究物理知識,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物理實驗的基礎上,提高對物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從而推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廣勝.淺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名師在線,2019(18):56-57.
[2]羅崇財.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J].才智,2019(18):57.
[3]董凱鋒.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開展[J].學周刊,2019(19):92.
[4]劉興龍,劉艷峰.關于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26):205-206.
作者簡介:
曹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