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根據(jù)初中化學知識中金屬、氧化物、酸、堿、鹽的反應關系來探究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和內化。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初中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與內化;反應關系
一、 引言
在初中時期,老師幫助學生構建核心知識網(wǎng)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但是現(xiàn)階段發(fā)現(xiàn)由老師精心為學生構建的核心知識網(wǎng)絡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只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淺層的知識,無法讓學生了解一些深層次的知識。因此,為了增強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能力,老師應該讓核心知識網(wǎng)絡深入學生的內心,然后增強網(wǎng)絡的構建、深化等方面的教學質量。
二、 在新知學習中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在新知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習的方法,從而體現(xiàn)出學習的體驗性以及過程性。而核心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也是如此,因為只有學生注重了學習的體驗性和過程性才能使學生對構建出來的核心知識網(wǎng)絡產生一定的認同感。而這種認同感的形成會使學生即使忘記了一些知識也能夠通過最初的記憶來重建出相應的知識網(wǎng)絡。
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老師在進行酸、堿、鹽的教學時,都會在單元復習課中幫助學生整理它們之間存在的反應關系。如果選擇邊學邊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方式,那么就需要從酸所具有的化學性質開始建起,但是在此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的進行。
例如,在初中化學老師向學生講述關于酸的化學性質、構建酸的反應關系時,需要綜合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們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來解答相應的化學題目。而關于酸與鹽的反應,初中化學老師可以采用回顧式的教學方式,例如組織學生去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這一氣體,而學生在此過程中就可以想出制備二氧化碳的實驗原理,從而搭建起酸與鹽之間的反應關系。而關于酸與活性金屬的反應關系,初中化學老師應該采用回顧與拓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然后根據(jù)先前學過的鐵、鋅等金屬元素與稀硫酸、稀鹽酸的反應來構建出相應的反應關系。另外,初中化學老師可以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各個金屬元素之間的活性進行排序,然后針對性地探究、拓寬活性金屬的內涵。而在學習酸與金屬氧化物發(fā)生的反應時,應該采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而關于酸與堿的反應關系應該采用展望的教學方式,初中化學老師可以讓酸和堿各自進行解離,然后在根據(jù)解離的離子推斷出相應的反應關系。
另外,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以及相應的反應關系時,初中化學老師應該確立一個重點知識、一個難點知識,例如堿與非金屬、鹽溶液之間的反應,雖然這兩種反應在上文有所涉及,但是上文關注的方向只是實驗現(xiàn)象,而這里主要研究反應的規(guī)律。由于堿與一些非金屬氧化物在進行反應的過程中反應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初中化學老師需要運用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之間的化學反應進行探究,從而增強學生對這一反應關系的理解。而酸與堿之間的反應一般情況學生都能夠理解其中的反應關系,但是初中化學老師應該在此過程中適當?shù)靥嵝褜W生有的酸堿稀溶液之間不會出現(xiàn)特別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所以需要運用酸堿指示劑進行測試。
而在學習鹽的化學性質和反應關系時,初中化學老師可以采用疊加法和遷移法的方式。例如鹽溶液與金屬之間的反應需要進行遷移,鹽與酸之間的反應不僅需要酸的遷移,也需要進行疊加。而這樣方式的運用使學生認識到放出二氧化碳氣體的不僅可能使酸與碳酸鹽發(fā)生了反應,而且還可能是可溶性的銀鹽與稀鹽酸發(fā)生了沉淀反應,放出了二氧化碳氣體。然后我們就可以進行探究可溶性的銀鹽與可溶性的稀鹽酸進行反應是否能夠發(fā)生沉淀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得知鹽與鹽、鹽與堿之間的反應現(xiàn)象,構建出相應的反應關系,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遷移、疊加堿的化學性質,從而得出堿與鹽發(fā)生反應不一定會出現(xiàn)沉淀的現(xiàn)象,有時候會出放出一些氣體。
綜上所述,分階段構建知識網(wǎng)絡和一次性的構建知識網(wǎng)絡取得的教學成果之間沒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是分階段的構建知識網(wǎng)絡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 在基礎實驗中活化知識網(wǎng)絡
在學習“酸與堿的化學性質”的過程中,初中化學老師應該組織學生參與相應的實驗,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但是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內容都是無法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初中化學老師根據(jù)課本上得實驗內容進行教學就難以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因此,初中化學老師應該優(yōu)化一些基礎的實驗內容。例如,刪去一些金屬與酸、鹽之間的實驗,因為這些實驗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已經做過了。而這種程度的教學重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實驗的重點,如酸與堿的反應、酸與鹽的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等等,這些內容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新學的內容,但是在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鞏固復分解這一化學反應知識點的作用。因此,采用教學重組這種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教學重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活化核心知識網(wǎng)絡中的一些反應關系。因為最初學生記憶、理解這些反應關系都是通過觀察的方式。當前,通過進行酸、堿、鹽反應的實驗,學生不僅可以充分地掌握這些實驗背后運用到的反應關系,而且還能夠探究出相應的規(guī)律,從而自主地完成其余的實驗。但是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初中化學老師應該給予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預測、驗證、解釋現(xiàn)象、質疑現(xiàn)象等探究活動來增強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另外,這種教學重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探究問題提供相應的切入點。例如學生在進行氫氧化鈣與硫酸銅實驗時,出現(xiàn)了沉淀的現(xiàn)象,但是沉淀的顏色比較淺,而且藍色的沉淀中還出現(xiàn)了白色的沉淀。許多學生可能認為自己實驗做錯了,其實不是。實驗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硫酸鈣是一種微溶性的物質,所以它與硫酸鈣發(fā)生反應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沉淀的現(xiàn)象,但是由于不是全部的硫酸鈣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反應,所以在出現(xiàn)藍色沉淀之后就會出現(xiàn)白色沉淀。因此,初中化學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連環(huán)實驗來探究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四、 在微觀揭示中深化知識網(wǎng)絡
(一) 教會學生畫離子反應關系圖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畫出離子反應關系圖,初中化學老師應該從中和反應中引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然后在通過拓展的方式由氫離子引出碳酸根離子,再引出鈣離子、鋇離子、銀離子等等,而根據(jù)氫氧根離子可以引出銨根離子、鈣離子、鎂離子、鐵離子等等,最后就可以建立相應的離子反應關系圖。
(二) 引導學生將離子反應關系與物質反應關系對接
為了有效地完成離子反應關系與物質反應關系的對接,初中化學老師應該適當?shù)匾龑W生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學習酸與堿進行復分解反應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從微觀的角度上探究酸與堿進行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即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水。但是不是所有的酸堿反應都是這一實質,有些酸堿之間發(fā)生的反應還發(fā)生著其他離子的反應,如氫氧化鋇與硫酸溶液之間的反應。另外,通常情況下,酸溶液與堿溶液是不會出現(xiàn)一些肉眼可以觀察出來的現(xiàn)象的,所以需要運用相應的酸堿指示劑進行檢測。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一起構建相應的知識網(wǎng)絡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能力,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潘鳳影.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方法[J].吉林教育,2017(19):21.
作者簡介:
陳船妹,江蘇省常熟市,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