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銘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1)
手風琴在我國的發(fā)展大致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但當時并不是非常盛行。在當今社會,手風琴逐漸被大家所接受,成為眾多家長選擇給孩子音樂啟蒙的樂器。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對于孩子學習樂器抱有比較功利的心理,目標只是為了快速拿到考級證書,而忽視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很多老師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急功近利,輕視了基本功的練習,使學生技術沒有達標但演奏曲目的程度已經(jīng)超標。逐漸,學生感覺困難吃力,把練琴當作一種負擔,失去了原來的興趣。
大多數(shù)人對手風琴的了解還是比較欠缺的,尤其是兒童,對于手風琴的了解可能僅來自于一些電影電視。當孩子們最初來學習手風琴時,都是懷著好奇感而來的,然而兒童對于新事物的新鮮感保持度較低,這時家長的配合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筆者認為對于兒童,較為好的教學模式是集體課。人數(shù)一般在三人至六人。其優(yōu)勢體現(xiàn)為在練習基本功階段,兒童往往會覺得無趣乏味,然而在集體課上,學生的心態(tài)不會太緊張,有了同伴一起練習會更加輕松積極一些,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聆聽,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集體課授課時,在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競爭機制,互相比賽的心里發(fā)揮作用,在演奏時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提高,從而產生學習動力。在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會有曲目需要大家共同演奏,需要統(tǒng)一節(jié)奏和速度,從而鍛煉學生互相配合的能力,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集體課最初授課時,要求最好有家長的陪同,一方面有家長在孩子會更愿意積極大方參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從而促進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了解教學內容和目標,也有助于在課下對孩子進行督促和簡單指導。在集體課授課時,教師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孩子的年齡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差異。因此在授課時教師應該抓住共性,先統(tǒng)一示范性講解,讓學生們進行練習。在學生進行反饋時,對于沒有掌握的學生教師可進行針對性輔導,同時對于掌握好的學生也起到了加深印象,促進學習的作用。
兒童手風琴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扎實基礎,熟練基本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為手風琴具有一定的重量,且需要背在胸前進行演奏,所以一般采取坐姿。演奏時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使大腿懸空便于演奏。兩腿自然分開,將風箱的部分放在左腿,鍵盤側稍向下傾斜抵在右腿內側以保持琴的穩(wěn)定。手型強調左右手用指尖觸鍵不能折指,右手呈拱形,手腕與鍵盤基本保持平行狀態(tài)。右手手臂抬起來,不可夾肘。左手穿過皮帶,手指關節(jié)彎曲指尖觸鍵。針對兒童初學者,難點在于手型和風箱的把控上。小孩子的手指較軟沒有力量,在剛開始觸鍵時很容易折指,因此需要單個手指依次進行反復練習,在練習時多以游戲和打有趣比方的形式進行,以免因為枯燥而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在演奏時五指要自然貼合琴鍵,不能翹起來。注意要控制風箱保持平穩(wěn),均勻,呈扇形拉開,使音量均勻。在進行簡單的基本練習時,要養(yǎng)成規(guī)范風箱的好習慣,鍛煉手指的獨立性,使左右手配合協(xié)調?;竟毩暿墙虒W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基本功的扎實與否,決定了學生以后學琴的難易程度。
除此之外,還要培養(yǎng)兒童獨立讀譜和視奏的能力。將五線譜的講解兒童化,例如把五線譜的五條線比喻成為音符大家族的樓房,每一個音都是這個家族里的成員,他們分別住在不同的樓層。這樣的講解使兒童充滿興趣愿意集中注意力聽講,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使兒童在腦海中產生形象記憶,更加牢固。每次開始學習一首新曲子時首先要指出難點節(jié)奏,后引導大家按照正確的節(jié)奏唱譜,要求兒童打拍子唱譜多次,養(yǎng)成良好的讀譜習慣。接下來開始分段進行視奏練習,并逐個檢查。集體課的優(yōu)勢再一次體現(xiàn),有些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剛開始可能很排斥視奏甚至拒絕參加,當看到其他同學完成的很好時,互相比賽的心理促使他抓緊練習,跟上教學進度,達到教學目標。
相對于成人來說兒童學習手風琴的優(yōu)勢在于他們所具有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成人的思維模式和手指動作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對于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較慢,模仿力較差。相比之下,兒童對于音樂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反而強于成人,時常會聽到家長們的反饋說本以為這么難的知識孩子可能理解不了,沒想到他們竟然全部掌握了。并表示自己隨著教學進度的前進,有些聽不懂了。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材施教。
兒童學習手風琴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感受音樂魅力。如果僅局限于在家練琴,彈給自己聽,這樣會使學習手風琴變得比較生硬。所以應鼓勵兒童多參與比賽和演出,建議教師在集體課上亦可采取演出的方式來回課。增加孩子們的自信心榮譽感,從而保持學習興趣。逐漸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樂曲中,使演奏更加自然豐富,渲染力強。
綜上所述,對于兒童手風琴教學,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兒童的特點,用童化的語言和有趣的比擬來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配合和信任。集體課的教學模式對于兒童而言是有很大優(yōu)勢的,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學目標達成。教學進度要循序漸進,夯實基本功是重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充分挖掘兒童的潛能,使兒童真正感受到手風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