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松
摘 要:在田徑教學當中, 體育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學生當前所面對的形勢, 結合學生實際能力與未來發(fā)展需要, 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激勵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輔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 為高中田徑教學提供助推力。
關鍵詞:高中 田徑教學 激勵 應用
一、樹立激勵榜樣,調動學生愉悅情緒
激勵策略是現(xiàn)代教育普遍應用的方式,在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性,產生不斷超越自我和挑戰(zhàn)他人的潛在欲望并朝著這個目標持續(xù)奮斗。高中體育教師在田徑訓練中應善于借助榜樣激勵,所謂榜樣就是古今中外值得學習的先進人物和相關事跡,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示范性作用,借此激發(fā)其他學生學習榜樣事跡,榜樣發(fā)揮著矯正自身存在不足的作用,引導學生向優(yōu)秀人物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反思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起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作用,幫助學生克服練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過程中完善自我。榜樣激勵中的榜樣不必拘泥于某個人物,可以選取多方面激勵事物,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促使其朝著目標不斷前進。例如在跳遠學習中,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運動員在練習中的艱辛以及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的使命,鼓勵學生朝著榜樣不斷前進。激發(fā)學生潛在愉悅情緒,由此一來才能在田徑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樂趣,提高訓練效果。甚至體育教師還可為學生講述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為了祖國拼搏的榮譽背后小故事,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從內心層面激勵學生向優(yōu)秀前輩學習,使自己形成堅韌不拔的心理和品格,不管是在文化課學習中還是田徑訓練中都能奮勇直前,為取得優(yōu)異成績打下良好心理基礎,提高訓練效果。
二、善用激勵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培養(yǎng)和考查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感受到愉悅和放松,深刻體驗體育學科內在價值和意義。通常高中生缺乏比賽經驗,心理素質也相對較差。因而體育教師要為學生增加實戰(zhàn)經驗,并引入激勵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體育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競技比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比賽氛圍,便于在田徑訓練中面對突發(fā)情況時可以沉著應對。加速是800米后期重要組成之一,學生在中后期加快節(jié)奏則有利于提高800米成績。很多體育教師在以往教學中忽視加速指導,導致多數(shù)學生在后期因體力分配原因而落后于其他學生,長此以往學生會因不佳的800米成績而喪失學習興趣。對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游戲激勵指導學生掌握加速技巧,例如開展“追逐競賽”游戲,讓所有學生分兩排且保持一定距離站立,之后讓前一排學生先向前奔跑,數(shù)秒后再讓后排學生起跑并追趕前排學生。體育教師在這一游戲中應合理控制前后兩排學生之間距離,如果距離過遠則對后排學生有一定練習難度,距離過近則較易讓后排學生追上,無刺激成就感。此外還要合理控制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打破傳統(tǒng)枯燥訓練模式,而學生在激勵游戲中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田徑知識,最重要可以調動自身潛力,愿意憑借自身能力為所在小組獲得勝利,不僅能提高800米教學效率,更能使學生產生滿足感,從而積極參與到后續(xù)田徑訓練當中。
三、重視心理因素,及時調節(jié)學生情緒
高中生要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但其自我約束能力和認知能力也相對較強,對身邊發(fā)生的事件也有獨特的見解,共同的特性即渴望得到教師或其他人的支持和鼓勵。對此,在田徑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心理特征以及觀察學生肢體活動適當引入激勵方法,當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取得微小的進步時,體育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當學生訓練情況不佳時更要耐心引導。以“跨欄”訓練為例,大部分學生對跨欄存在恐懼和擔憂心理,主要因為自身缺乏足夠的自信心,所以體育教師應明確學生心理情況,當學生缺乏自信心時則對其鼓勵,例如“試一試吧!你一定沒問題!”,從而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學生接收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后就會調動參與積極性,并自主糾正自身不正確的動作,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持續(xù)提高,社會各界對教學質量有著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從注重學生文化成績逐漸傾向于注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田徑教學作為高中體育重要組成部分,巧妙引用激勵方法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課堂氣氛,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田徑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永.激勵方法在高中田徑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體育時空,2017(15):111.
[2]熊曉春.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分析[J].中國西部,2017(12):295.
[3]譚剛.淺談中學田徑訓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