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 易翔
摘 ? ?要: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面向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量表采取“能做”的語言能力描述,內容細致而具體,為我國英語學習、教學和測評提供參考框架。本文探討了利用優(yōu)質微課實現(xiàn)量表的核心技能點和知識點與大學英語學習銜接的可行性,基于中國民航大學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和英語能力發(fā)展進行需求分析,構建外語微課資源庫,并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實現(xiàn)在線資源共享。
關鍵詞: 微課 ?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 ? ?大學英語學習
一、引言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下簡稱“量表”)是首個面向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能力標準,于2018年4月12日由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并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量表基于中國國情,對我國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能力進行全面描述,將其分成“基礎”“提高”“熟練”三個階段共九個級別,覆蓋從我國英語初級到高級學習者和使用者的各能力階段。量表有機融入英語的學習、教學要素,具有基礎性、引領性和整合性特點,在英語教學與測評中起到“車同軌、量同衡”的作用[1]。
量表包括1張語言能力總表,8張分項技能總表,8張自評表,69張分項技能表格,共計86張表格。量表涵蓋語言能力總表,以及聽力理解、閱讀理解、口語、寫作、語用、口譯和筆譯能力等8張分項技能總表[2]。盡管專家們對于大學英語學習者對應的量表等級界定略有出入,但可以明確的是,量表中五級和六級的水平分別相當于目前的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測試,是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學習應該達到的能力等級。五級和六級量表為我國大學英語學習者提供科學、有效、統(tǒng)一連貫的目標描述,反映我國英語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及社會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
量表如何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值得充分研究的課題。目前,全國各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普遍面臨“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興趣不高、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如何使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測評體系對接量表中的諸多分項能力描述、大學英語教學如何服務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微課針對性強、短小精悍,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在較短時間內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進行充分、有趣的講解,可用于自主學習、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或課堂教學中,為解決上述難題提供有效途徑。
本文具體闡述借助微課推動大學英語學習者掌握量表中的技能點的理念,并結合教學實踐,論述一套基于量表核心技能和學生實際需求的微課資源庫的整合構建,以及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在線微課資源庫的共建共享,服務于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及學生移動泛在學習。
二、文獻回顧
目前學術界關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于探討量表研制建設的思路和科學性(劉建達,2015[3];劉建達,彭川,2017[4])、各分項能力量表建設的構念及原則(He & Chen, 2017[5];Zeng &Fan,2017[6];金艷,揭薇,2017[7];許藝,穆雷,2017[8];劉建達,韓寶成,2018[9];鄒紹艷,潘鳴威,2018[10];白玲,馮莉,嚴明,2018[11])、量表的內部結構探析(何蓮珍、陳大建,2017[12];孔菊芳,吳雪峰,2019[13])、語言能力等級量表及其描述語的效度驗證(方緒軍,楊慧中,2017[14];閔尚超,何蓮珍,羅藍,2018[15])及量表的語言經濟學考量(何蓮珍,張慧玉[16],2017;王蓮,2018[17])。
這些研究多針對量表本身進行理論探討,關于量表應用的研究仍然較少,且處于宏觀層面(劉建達,2017[18];王守仁,2018)。亦有學者如蔡基剛教授對量表針對大學英語的可應用性[19]、科學性和適切性[20],以及量表考試對外語教學的影響[21]提出質疑和批判。量表既不是教學大綱又非考試大綱,量表中細致具體的技能描述如何科學地應用于“學習”和“教學”,是教育工作者尚需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將量表中的具體能力描述和校本特色、學生個人和職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整合開發(fā)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資源庫,幫助學習者補充夯實核心知識技能短板,探索量表實際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可行性路徑。微課和量表相結合,探索和實踐量表中的技能如何在大學英語學習中落地生根。
三、以微課助推量表技能落地可行性分析
為了解利用微課將量表技能落地的可行性,2019年6月,筆者在中國民航大學約600名本科學生中進行了名為“英語能力發(fā)展需求”的問卷調查。分析問卷結果,結合本校實際,筆者認為,以微課呈現(xiàn)量表技能的模式具有可行性。
首先,學生英語學習需求旺盛。民航業(yè)是高度國際化的窗口行業(yè),對從業(yè)人員英語要求較高。但本校學生以理工科應用型為主,專業(yè)學習課業(yè)較為繁重,且大學英語課時壓縮,課上學習任務量已非常飽滿。因此,微課以“精、準、便、捷”的特點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移動泛在學習的最佳選擇。
其次,學生對微課接受度較高。問卷結果顯示,超過76%的學生對“優(yōu)質英語微課有利于我的大學英語學習”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超過62%的學生表示“愿意利用微課學習或鞏固量表中英語語言重要技能點和知識點”。此外,對于視頻課程的長度,超過88%的學生認為應短于10分鐘,符合微課的基本特征。
再次,用微課形式使量表落地符合英語學習規(guī)律。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22]。如果學習者學習動力大,自信心強,焦慮小,對語言輸入的過濾作用就小,獲得的輸入就多;反之,過濾作用就大,獲得的輸入就少。因此,當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調動,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接受英語的能力就會增強。而在本次調查中,超過80%的學生均認為微課“時間短、負擔小”“學習時間靈活”“知識點集中,針對性強”及“可隨時暫停,反復觀看”,表現(xiàn)出對于微課較強的興趣和認同感。說明微課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最后,通過微課形式傳授量表技能符合學生對于聽說技能的強烈需求。在本次調查中,超過84%的學生認為聽力、口語是最重要的,是自身掌握最差的兩項技能。長久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一直存在重文字輕語言、重讀寫輕聽說的痼疾(高旭陽,2007[23]),大學生的聽說能力相對薄弱(蔡基剛,2011[24])。英語微課融文本字幕、語音、圖像等多種信息傳播媒介于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場景化英語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構建微課資源庫
自2019年1月起,筆者針對量表中“語言活動”(即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和“語言組構知識”涉及大學英語的五、六級中的重要技能點,從國內外主要視頻網站搜集高質量視頻課、微課及音頻課。3月初,微課資源的下載、整理和匯總基本完成,資源庫架構基本建立。
表1顯示,對接量表大學英語技能的微課資源庫已初具雛形。根據(jù)量表對于各類技能的描述,本資源庫包括“英語基礎能力”及“組構知識運用能力及學習策略”兩大類別,其中前者包含“聽、說、讀、寫、譯”五類基礎技能,后者則涵蓋能力及策略相關的六個類別。總的說來,本微課資源庫呈現(xiàn)出以下三個特點:
內容全面,話題豐富。本庫基本覆蓋量表中五、六兩級中的重要技能。話題同學生日常學習及校園生活相關(如自我介紹、環(huán)境保護、情緒表達等),實用性強,學生認同度較高。
設計新穎,質量上乘。庫內微課均來自全球各知名高?;蛴⒄Z培訓機構在線課程(如牛津在線英語、可汗學院等),并經教師仔細挑選,主講人口音純正,課程結構合理,長短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
針對性強,接受度高。在建設本庫過程中,筆者將重點放在學生需求最高的“聽力、口語”兩類主題上。目前,此類微課在庫中占比達44%(口頭表達25%,語音語調13%,聽力理解6%),且后期有望進一步擴大。
目前,本微課資源庫仍在不斷豐富及完善中。除繼續(xù)搜尋在線資源外,筆者聯(lián)合經驗教師自行設計、拍攝及制作微課。例如2019年5月至6月,筆者同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參與“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拍攝,后期制完成后會將該系列微課納入庫內。
五、微課資源平臺共享
筆者曾帶領團隊自2017年1月起建立并運行中國民航大學大學英語微信公眾平臺“航大英語隨身學”(以下簡稱“隨身學”)。截至2019年7月1日,共推送各類文章600余篇,訂閱讀者數(shù)超過一萬四千人,受到師生廣泛關注。與其他在線平臺相比,“隨身學”公眾號內容形式活潑多樣、受眾面廣,便于師生在教學和學習中靈活使用,隨時查閱,是實現(xiàn)量表語言技能優(yōu)質微課資源庫共建共享的理想載體。
結合校本特色和學生的實際需求,2019年6月起,筆者帶領團隊在“隨身學”公眾號推送微課與量表系列專題,每期選取兩三個資源庫中的優(yōu)質微課,聚焦量表中的某個具體語言技能點、知識點或語言學習具體策略。這些系列推送得到學習者的初步認可和好評。
微課促學符合王初明教授提出的指導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學相伴用相隨”原則[25]。新建構主義認為碎片化的知識就像零散的積木一樣,零散的積木能拼成不同形狀的建筑,碎片化的知識能構建不同的知識體系,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體系[26]。本研究從以量表和學生需求出發(fā),梳理出微課資源庫的內在脈絡體系。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為高校微課資源庫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后續(xù)更新滯后、資源推廣分享困難等問題提供解決思路。教師和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個性化使用這些微課,便于教師課堂教學二次構建,實現(xiàn)資源共建共享。
六、結語
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具體能力描述和大學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筆者分析利用微課實現(xiàn)量表的重點能力描述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中應用和落地的可行性,并初步構建出一套較完整和系統(tǒng)的優(yōu)質外語微課資源庫。筆者還論述自身和團隊利用自建的微信公眾號“航大英語隨身學”制作并推送微課與量表系列專題,幫助學習者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了解和掌握量表中和自身學習、考試、就業(yè)等需求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滿足個性化需求,積少成多,以點帶面;教師亦可利用這些微課資源實現(xiàn)翻轉課堂等諸多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資源庫對微課質量要求較高及現(xiàn)有外語微課自身的特點,庫內針對各分項能力的微課數(shù)量不均,且微課原創(chuàng)性不足;研究亦沒有從微課的使用者/學習者學習效果或技能產出角度開展,研究維度不夠全面,筆者將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進行更縱深的后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守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18(7):1-4.
[2]李家春.《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發(fā)布——中國英語能力測評體系進入新時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7-24-003.
[3]劉建達.我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2015(1):7-15.
[4]劉建達,彭川.構建科學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J].外語界,2017(2):2-9.
[5]He,L. & D. Chen. Developing Common Listening Ability Scales for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 Language Testing in Asia,2017,7(1):4.
[6]Zeng, Y. & T. Fan. Developing Reading Proficiency Scales for EFL Learners in China[J]. Language Testing in Asia,2017,7(1):8.
[7]金艷,揭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口語量表”制定原則和方法[J].外語界,2017(2):10-19.
[8]許藝,穆雷.中國英語口譯能力等級量表的策略能力構建——元認知理論視角[J].外語界,2017(6):11-19.
[9]劉建達,韓寶成.面向運用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J].現(xiàn)代外語,2018(1):41.
[10]鄒紹艷,潘鳴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寫作能力構念界定[J].當代外語研究,2018(5):62-72.
[11]白玲,馮莉,嚴明.中國英語筆譯能力等級量表的構念與原則[J].現(xiàn)代外語,2018(1):101-110.
[12]何蓮珍,陳大建.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結構探微——聽力描述語的橫向參數(shù)框架與縱向典型特征[J].外語界,2017(4):12-19.
[13]孔菊芳,吳雪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結構微探——以書面表達能力量表為例[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9(1):16-26.
[14]方緒軍,楊慧中.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的效度及效度驗證[J].外國語,2017(4):2-14.
[15]閔尚超,何蓮珍,羅藍.中國英語聽力能力等級量表描述語效度驗證——基于學生自我評價的多級計分IRT模型分析[J].中國外語,2018(2):72-81.
[16]何蓮珍,張慧玉.“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語言經濟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5):743-53.
[17]王蓮.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語言經濟學考量[J].中國考試,2018(11):7-13.
[18]劉建達.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英語學習[J].中國外語,2017(6):4-11.
[19]蔡基剛.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高掛天上,幾人能摘?[N].中國青年報,2018-03-26-010.
[20]蔡基剛.《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科學性和適切性研究[J].外語研究,2018(5):39-44.
[21]蔡基剛.英語高考和量表等級考試對新時代外語教學的影響[J].當代外語研究,2019(1):17-31.
[22]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gman, 1985:58-62.
[23]高旭陽.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8):3-6.
[24]蔡基剛.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研究——再論聽說與讀寫的關系[J].外語界,2011(1):21-29.
[25]王初明.外語電化教學促學的機理[J].外語電化教育,2011(142):14-18.
[26]王竹立.新建構主義: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J].遠程教育雜志,2011(2):11-18.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民航大學2018—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構建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和我校學生實際需求的外語微課資源庫”研究成果(項目編號:6000040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