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雪
摘 要:小學語文是整個學生時代的基礎,掌握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朗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xiàn)狀,并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對今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缺少對朗讀教學的指導。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的認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在課程的開始會帶領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通讀一遍?;蛘哂械慕處熤苯影堰@個過程省略了,囑咐學生在課后時間自己通過預習的方式把課文內(nèi)容熟讀,以方便后期的教學。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自行朗讀的時間本來就少,更不要說具體的為學生做朗讀指導工作了。使得部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問題,造成朗讀不得其法,讓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朗讀中,降低朗讀的效率,導致朗讀教學質量下降。
2.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單一枯燥。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的帶領學生朗讀課程內(nèi)容。久而久之,這種單一的朗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失去朗讀的興趣,甚至出現(xiàn)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敷衍了事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在朗讀文章上;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昏昏欲睡;又或者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跟不上教師的步伐;種種出現(xiàn)的可能都是由于教師不重視朗讀,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學生提不起朗讀的興趣。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枯燥的教學手段極大降低學生的朗讀效率。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豐富朗讀教學內(nèi)容。
首先,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并根據(jù)了解到的情況,科學的、合理地制定出朗讀學習方案,明確教學的內(nèi)容及目標。幫助學習更好的朗讀方法,使學生在朗讀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其次,教師在學生朗讀文章內(nèi)容時,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把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文章內(nèi)容,也讓學生在學生知識的同時不忘實際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這才是學習知識的真諦。最后,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用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不用擔心學生因為教學方式的問題而影響學習。
2.通過合作學習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朗讀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變化,其中效果較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動組合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在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朗讀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自行選擇想要朗讀的段落或是想要扮演的角色,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也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樂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朗讀教學效率,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在教學到《和時間賽跑》這一課程時,教師讓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小組,讓每一個小組的人員在給定的時間內(nèi)先自行朗讀課文內(nèi)容并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以及文章段落的安排,然后讓每一個小組的成員按照順序進行朗讀,在所有小組都朗讀完之后,讓每個學生選出‘完美小組‘最美聲音的小組和個人,并給予嘉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提供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也讓學生喜歡上朗讀。
3.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熟讀文章,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為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體會作者寫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先為學生講解關于作者的生平、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經(jīng)歷,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才能夠帶著同樣的心情去感知文章,才能更好的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朗讀的趣味性,也更豐富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到《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并且為好朋友做過什么事情,通過這樣的話題引入課堂教學主題。首先讓學生先了解一下作者生活的背景,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后讓學生想象一下在那個年代能夠做的事情,如果是學生自己又會做什么呢?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思考去朗讀課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也讓學生不容易出現(xiàn)開小差的情況。學生朗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文章的感受,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去閱讀,得到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根據(jù)學生所得到的感受和體會在具體的為學生分析文章,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一定的幫助。
4.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
學生在學習中占主體地位。首先,在朗讀課程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平常心進入學生的交流圈子,讓學生和教師在溝通交流上處在同一個平等的位置,讓學生不論是在課前還是課后都能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合理的安排朗讀的時間,盡量把朗讀教學安排在課上,以便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給出合理的指導,讓學生減少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空余的時間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培訓方案,針對朗讀教學這一模板參加專業(yè)的培訓,不僅可以拓展見識,積累朗讀教學經(jīng)驗,還能夠讓教師本身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雖然新課程的改革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但仍然有問題存在。為了不影響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發(fā)展,如何發(fā)現(xiàn)和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建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祖國,2017(3):186-186.
[2]王香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8(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