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聰
【摘要】學生語文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學實效性的影響,實效性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成績,這與新課改所倡導的實效課堂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必須增加對教學實效性的重視。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行了研究與探索,提出了四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出臺,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不斷探索教學的拓展性、靈活性和趣味性,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何突破課堂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改善教學方式,已成為當下小學語文教師的重點關注內(nèi)容。課堂實效性的提高,能讓學生在夯實語文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注重提問方式與技巧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疑惑的提出無疑是教學的一根導火線。合適的語文教學提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體現(xiàn)出教育的價值性。
(一)情境性提問
當教師在講解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時,就可以通過情境性提問,將學生帶到課文所描寫的情景中,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當學生置身其中才能深入理解課文中的難點和重點。例如在講解五年級上冊一首叫《秋思》的古詩時,需要教師講解“意萬重”這一詞的含義,“意萬重”就是“思緒萬千”的意思,但對五年級小學生而言,理解該詞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為了解決此類問題,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情境性提問:假如你們現(xiàn)在遠離家鄉(xiāng),只能通過書信與家人來往,那你們每次寫信的時候心里都會怎么想呢?學生回答道:我會想很多。老師可以接著問:詩中的作者也和你們一樣,背井離鄉(xiāng),每次寫信都思緒萬千,我們可以從詩中的哪個詞看出來?由文本設置情境,再由情境回到文本,學生在理解教學難點時也會更加容易。
(二)扣題性提問
在教師講解完一篇課文后,有的學生對文章主旨并沒有理解透徹,讓他們對文章主題進行總結時存在一定困難,這就是教師忽略課題重要性所導致的。為了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學了哪些內(nèi)容,教師可從課題著手,讓學生自質(zhì)自疑。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大瀑布的葬禮》一文時,老師可以直接針對課題進行提問:這個題目會讓你想到什么?有學生回答道:“大瀑布怎么會有葬禮?”還有學生說道:“難道大瀑布死了?可是瀑布怎么會死呢?”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充分調(diào)動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個輕巧的扣題性提問,學生思維得到啟發(fā),不僅有利于他們對課題的理解,還突出了教學重點。
二、注重獨立閱讀與理解
閱讀是學生發(fā)展能力、提升精神、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具備閱讀和思考的能力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閱讀和思考,讓他們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這不是一種教學方式,而是一條教學原則,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基礎。
(一)教會學生自己讀
會讀與讀會相比,前者的重要性更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行為個性化的一種體現(xiàn),它應由學生獨立思考開始,不應被教師的分析講解所替代,也不是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跟著老師走。教師要想讓學生學會自己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教會學生自己想
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币虼耍處熞趯W生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重要準則。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白楊》這篇課文時,通過學生的獨立閱讀解決了一些基礎問題后,他們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一些具有價值性的問題:文章題目是白楊,那為什么開篇要先介紹荒涼的大戈壁呢?針對此類問題,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他們討論結束后得出了一個共同答案:因為文章要告訴我們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很惡劣。為了讓學生對此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給學生看了如下課件:荒無人煙的戈壁上,風沙漫天,只有一排排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屹立在那。演示完這個課件后,給學生講解襯托的寫作手法,借助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襯托出白楊樹的高大形象,學生對此有了更深理解。
三、注重師生互動與引導
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極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聆聽學生心底的聲音,以師生互動、對話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如古詩詞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難點,在學習完六年級下冊《浣溪沙》這首詞后,老師可以采取詩詞接龍的教學方式進行古詩詞復習。在競賽過程中,老師先給學生示范如何接,以此為例向學生發(fā)起挑戰(zhàn),當學生順利背出詩詞下句后,再向學生請教:“你背的速度快,正確率又高,你在詩詞的復習中有什么方法嗎?”在學生體驗成功喜悅的同時,讓他們的思維與語言得到訓練,也給其他同學分享了成功經(jīng)驗,做了榜樣。接下來在學生之間進行自由挑戰(zhàn),不僅可以挑戰(zhàn)老師,也可挑戰(zhàn)同學。教師可以利用本單元的古詩詞,也可利用學生以前學過的古詩詞,在活動最后選出“詩詞接龍大王”。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競賽活動,學味濃厚,氣氛熱烈,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還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四、注重課后練習與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進行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僅考查學生的課程進度,還是對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語文學習狀態(tài)的檢驗和改進,這有助于教學過程的完善,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起著一定促進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以鼓勵和肯定為主,如:“你真厲害,不僅愛動腦子思考,還能提出價值性這么高的問題?!薄半m然你的答案和正確答案有些偏差,但你很有勇氣,繼續(xù)努力?!薄斑@次你的進步很大,讓我很高興?!币部梢韵驅W生請教:“你能給老師提提意見嗎?老師想了解一下你的想法。”諸如此類,成功的課堂評價可以鼓舞師生斗志,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
五、結語
實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教師要致力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注意課堂提問技巧,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鍛煉思維能力,以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課后練習,不斷追求能提高課堂實效性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春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7(24).
[2]姚雄.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時代教育,2018(6).
[3]嚴玲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12).
[4]黃麗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
[5]達志卿.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