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英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對其在教學中的滲透措施予以闡述,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質量
語文素養(yǎng)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豐富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是加強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習慣。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我國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重要性
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期培養(yǎng)出更多全能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核心素養(yǎng)教學也是目前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小學生因受到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因素的限制,自身的價值觀念還不是十分成熟,通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的判斷能力,分辨世間善惡。[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核心素養(yǎng)教學活動,可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索和研究。另外,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抵抗能力,使其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積極面對每一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具體措施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式可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前提。在師生互動中,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對文章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地表達了解學生真實感受,并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另外,師生互動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阻礙,樹立學生自信心。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加強師生互動,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2]
例如,在學習“四季的腳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之后教師通過對文章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描述四季場景時均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當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題目自己寫一篇關于四季的文章,并朗讀出來,將自己對四季變化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從旁指導,對其中存在的錯誤語序或者修辭手法予以指正。
另外,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歡快、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差異
由于生活經(jīng)歷、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學生性格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不盡相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自身的特征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增強學生口語表述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的。比如,對于一些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加平時與其的溝通和交流,悉心聽取學生所要表達的內容,并用鼓勵的方式讓內向學生開口說話,逐漸提高其口語水平;而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練習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進而為其語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尋求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現(xiàn)提出一個問題,如烏鴉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之后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文章課文的朗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將活躍和內向學生平均劃分在每個組內,這樣通過活躍學生的帶動,提高內向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將最后結果闡述給教師,以達到對文章內容理解和記憶的效果。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總結,得出相關結論,闡明文章主旨。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擔任了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自行進行文章閱讀及問題解答,這不僅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實現(xiàn)了口語教學的目的。[3]
3.情境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情景對話類的文章,在學習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相關內容時,文章涉及的人物有小壁虎、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小壁虎媽媽這些角色,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了解文章表述的內容,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不過在角色扮演前,學生需要對角色內容以及情感、表情進行揣摩,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樣在后續(xù)的表演中才能更加生動的演繹角色情感,以達到豐富學生情感世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4.循序漸進的開展訓練活動
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是通過不斷積累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xiàn)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不可操之過急,機械性的給學生灌輸一些理念和價值觀,以免產(chǎn)生逆反心理,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在口語訓練中,應遵循由簡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的開展訓練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段落內容,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訓練學生的語言和邏輯表達能力,之后再通過學生對全文的概括了解其知識掌握情況,完成文章縮寫、擴寫的練習,實現(xiàn)教育目標。
結語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就需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碧云.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7):42-43.
[2]陳美貞.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4):42-42.
[3]莫艷.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分析[J].時代教育,2018(10):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