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法律素質 教育 途徑
作者簡介:陳守權,江西水利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法律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17
依法治國是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方針,法制也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與武器。對于大學生來說,知法、懂法、用法既能避免其做出違法犯罪、危害社會的事情,也能為其進入社會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夯實基礎。同時,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人才,較高的法律素質能夠讓其為國家的強大做更大的貢獻。所以,高校不僅需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更是應該將這樣的重視付諸實踐,強化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向社會輸送法律素質高,專業(yè)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促進法治社會的構建與良好發(fā)展。那么,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積極研究與探索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途徑十分重要。
依法治國是我國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宗旨,而法制是我國教育教學中永恒不變的教育方向,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不僅體現(xiàn)了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對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筆者看來,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意義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推動學生思想境界的提高。法律是保障我們個人合法利益的重要屏障,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頻繁,無論是高校畢業(yè)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中,還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涉及到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1]。
其二,法律素質培養(yǎng)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對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及思想價值觀念都具有很大的幫助。
其三,法律素質培養(yǎng)對國家建設法制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棟梁之材,其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其能為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所以,加強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以及思想價值觀的完善是高校必須重視且踐行的教育問題。
(一)法制環(huán)境不健全帶來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法制水平、軍事力量等不斷提高,我國的法制環(huán)境在不斷完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大學生缺乏與社會的接觸,對我國社會環(huán)境的了解不全面,以及法制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漏洞,都使得大學生在形成法律素質的過程中受到影響,部分大學生更是對法律存在消極的理解,從而在法律教育中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育效果也不理想。
(二)高校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缺乏重視
就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許多高校都將法律素質培養(yǎng)當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很少將法律素質教育獨立出來,既不會將法律素質教育與除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外的其他課程、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也不單獨開展法律知識第二課堂。部分高校則將法律素質培養(yǎng)看作簡單的法律知識推廣與傳授,沒有意識到法律素質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較差,更談不上實際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再加上法律知識的教學十分復雜,學生不能有效理解法律條款,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認為自身專業(yè)與法律知識不存在直接關系,法律知識的學習應該是律師相關專業(yè)學生的事情,這也讓學校逐漸降低了對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法律素質教育存在較大的功利性
法律素質教育本應該是高校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途徑,但是,由于高校對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不重視以及沒有正確引導學生認知法律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會考慮到該項學習與自身利益的關系。比如,會計類的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會更加側重對于會計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學習;而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則會重視對網絡法律條款的學習;而語言類專業(yè)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法律知識的學習與自己的從業(yè)不存在直接聯(lián)系,干脆選擇不學習法律知識,或淺嘗輒止的方式,等等。功利心理讓學生降低了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更談不上培養(yǎng)自身的法律素質。
(一)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方式,且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得到應用,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越來越數(shù)字化,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但是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中,還需要不斷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將法律素質培養(yǎng)途徑拓寬,加強線上線下兩種教學途徑的融合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以及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例如,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為學生播放與法律知識相關的視頻、動畫,幫助學生理解法律知識,掌握用法技巧;課后通過慕課向學生推送法律知識學習資料,包括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法律知識短視頻、有趣卻引人深思的法律故事、簡短的法律條文等,幫助學生課后復習和預習法律知識,養(yǎng)成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良好習慣[2]。
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法律學情,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渠道,從而在法律素質培養(yǎng)中做到有針對性、高效性。
(二)豐富法律素質教育渠道
法律素質培養(yǎng)與單純的法律知識學習存在明顯的差異,前者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的,即掌握這種知識,也能正確地運用這種知識。同時,單純學習法律條款往往讓許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想要理解這些法律條款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知法、懂法、用法能力。課堂教學時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的主要途徑,課堂法律知識講解向大學生傳遞法律知識的主要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法律信仰,形成一定的法律能力,為其構建法律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過程中,可圍繞課堂教學發(fā)展新的教育渠道,通過互聯(lián)網教育途徑、校園法律文化氛圍建設、校外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例如,通過將法律素質培養(yǎng)與思想政治教育、就業(yè)指導工作等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或就業(yè)指導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法律法規(guī)知識,促進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升其道德品質與法律素質。
(三)法律素質教育中重視學生的參與性
學生主動參與到法律知識的學習與自身法律素質培養(yǎng)中,才能有效降低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難度,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意識到法律素質培養(yǎng)對于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也能體現(xiàn)出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性。因此,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引導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法律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將教學的“教”與“學”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促進師生的知識、情感、思維共鳴,順利實現(xiàn)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完成教學目標[3]。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一個法律案件中的律師、律師顧問、仲裁、被告、原告等,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討論法律案件,使得學生從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法律知識應用體驗,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就某個影響力較大的法律實踐進行辯論分析,從中總結法律經驗,幫助學生建立堅定的法律信仰,找到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
(四)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法律素質,也是檢驗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方式。在實踐活動中,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應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提高他們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其將法律知識向法律素質轉化;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遇到一些自己當前法律知識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困難的法律問題,學習新的法律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的法律能力[4]。例如,通過與法律服務機構聯(lián)系,當有法律案件需要開庭審判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去旁聽,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治安活動,幫助家庭解決矛盾以及幫助受害者解決勞動糾紛、合同糾紛等,這些實踐活動都能為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五)建立科學的法律素質評價機制
科學的評價機制能夠幫助教師全面、綜合地了解學生的法律素質養(yǎng)成情況,為教師的教學計劃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具備的素養(yǎng)與能力,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學生進行查缺補漏的重要標準[5]??茖W的評價機制不僅要體現(xiàn)學生的法律知識掌握情況,也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綜合評價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與自主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以及擁有的學習能力等。
因此,高校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結合學校的最終教育教學目標與學校的學情,為學生量身定做一套法律素質評價機制,實現(xiàn)學校教育教學評價的綜合性、全面性以及公正性。
綜上所述,由于許多高校大學生缺乏法制意識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或者在自己的人生發(fā)展中不能及時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所以,加強高校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yǎng)對學生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具有很大幫助,也是促進法治社會良好發(fā)展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提出從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豐富法律素質教育渠道、法律素質教育中重視學生的參與性、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以及建立科學的法律素質評價機制等方面強化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提升高校法律素質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晶媛.淺析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徑[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2):72-74.
[2]樸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政素質培養(yǎng)——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37(11):2.
[3]洪麗哲.加強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的路徑分析[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8,20(5):62-64.
[4]殷科,唐文靜.基于微信平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68-69.
[5]楊忠明,劉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8,293(1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