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摘要:作文教學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疼之事,一線師生均有同樣的感受。如何讓學生愛上作文、喜歡上作文,是一個迫在眉睫、急需解決之事。作文教學中又以小學作文為重中之重。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拓展素材積累,展開合理想象,掌握寫作技巧,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 興趣 創(chuàng)設情感 能力培養(yǎng)
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少老師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樣下筆,該從那里寫起,這使我們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感到頭痛的事,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平時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都要求學生寫得“結(jié)構(gòu)完整、過程具體、語言生動。”一提出這些要求以后,學生就不知從何寫起。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起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币虼?,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這是教師指導學生起步作文的重要目標。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把習作當作我想寫,而不是迫我寫的被動思維形式。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教師應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讓學生說說、演演、看看,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利用兒童的好奇心理特點,將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實驗,好玩的處于接力、丟沙包等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引入作文教學中,學生玩得開心,印象頗為深刻,寫時就會有話可寫,有感而發(fā),從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
2.淡化作文的要求
少年兒童作文所反映的是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體現(xiàn)在兒童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但是我們的作文教學有的并沒有順應孩子興趣的事,而是不斷的規(guī)范他們的寫作行為,用分數(shù)去懲罰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結(jié)果往往使他們受到極大的打擊。破壞了他們剛萌發(fā)的寫作種子,因此,我們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寫作的空間,把自己平時所見所聞所想的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讓他們懂得:作文其實并不是什么望而不及的東西,而是寫自己所見到的,所做過的或是聽到的,用自己的話去寫,學生有想法,就會想寫。
3.習作指導由易到難
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根據(jù)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年齡特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到三年級的自己寫一段話,再提高到寫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口頭語言變?yōu)闀嬲Z言,呈階梯形逐步上升,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4.以激勵的形式,增強寫作的信心
學生的興趣離不開老師的激勵評價。我平時在批改學生的習作時,很注意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如有的作文不是很好的,我們就應發(fā)現(xiàn)他們在習作的閃光點,給予贊揚,如“真棒!你的作文比上次進步多了?!薄澳阏嬗谢垩?,身邊的這些小事被你發(fā)現(xiàn)了,你真了不起!”學生看到老師贊許的評價會感到老師的信任和期望。從而增強寫作文的自信心,對作文產(chǎn)生莫大的興趣和喜愛,這樣寫出的作文就會一次比一次好。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留心觀察和積累的習慣
童年的生活豐富多彩,可他們沒有養(yǎng)成留心觀察和積累身邊事物的習慣,導致寫作文時頭腦一片空白,無言以對。要使學生做到有話想說,有話能說,頭腦里必須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豐富的素材有兩個途徑可參考:一要靠平時的觀察;二要堅持課外閱讀積累。平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這就是作文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平時無論在節(jié)假日、其他時間;在學校里、在家庭里,在什么地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電視上看見的,書報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上一個小本子,記下該事情的概括,每人每周至少記下一個材料,多的更好,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就收集許多真實的材料,并利用班上的學習園地展示他們的記下的觀察日記,這就是積累材料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竭?!庇辛素S富的生活積累,學生習作將會下筆如有神。
三、培養(yǎng)學生先說后寫的習慣
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不能只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卑炎约盒睦锵氲挠每陬^表達出來,然后通過語言文字形象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加強多了。
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材料,加上老師作適當?shù)闹笇?,這樣,學生就會覺得作文不是那么神秘的事,而是把自己想說的,想告訴別人的話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給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因為生活積累如土壤,語言積累似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發(fā)達的根基,語文這棵大樹才能枝繁葉茂,作文寫作才能開花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