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昌
摘 ?要:思想政治課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之一,而且也是接受德育的主要途徑。對原先的教學進行有效供給改革,提高教學德育實效性,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制約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個體的差異性和復雜性要求必須要因材施教,增加教學的有效供給。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 ?教育教學 ?有效供給改革 ?個體差異
中圖分類號:G6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b)-0094-02
1 ?學情側改革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急劇變遷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發(fā)展的不平衡,學生發(fā)展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復雜性,因此當前高中學生性格特點、學習狀況的個性化差異比較明顯。所以,教師要能夠根據該地區(qū)的實際,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該校學生和教師的特點,做出合適的選擇和整合,以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
在學情側方面,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這就是教學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關注、考慮到學生的群體性、個體性特點和需求,盡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和班級每一位學生談心或者讓每一位學生給教師寫信、問卷調查、給學生家長打電話、家訪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思想動態(tài)、學科需求等問題,從而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表現,提高教學、德育實效性。
2 ?素材側改革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素材和重要資源。教材的合理有效利用非常關鍵。其中閱讀教材是學習過程中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知識、提高概括分析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對教材的閱讀引導:(1)識記教材目錄和標題,把握教材結構。政治教材中的目錄和標題是該單元、該節(jié)或該框題的主題,抓住目錄和標題,就了解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各種目錄和標題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分析其內在聯系。以提綱挈領的方式,使學生把知識梳理清楚,構建起知識樹,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的邏輯脈絡是:消費的兩個基本條件(貨幣,商品價格)—影響消費水平與結構的因素、支配消費行為的心理—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金錢觀。再如《經濟生活》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知識關鍵詞是:商品—貨幣—紙幣—信用工具,實際上是講述了貨幣的“神奇”的發(fā)展史。這一脈絡可以從串聯標題中分析出來,引導學生先總結每一課的知識結構,然后總結每一單元的知識結構,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從高一開始訓練學生,一直到高三,這樣更利于高三的系統(tǒng)復習。(2)尋找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政治課文的每一段文字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該段的段落大意或觀點。在概括出課本段落大意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該段劃分層次,再逐層地深入理解。(3)劃分句子成分,準確理解概念。政治概念,表面看好像很抽象很復雜,其實我們可以借鑒語文教學中句子成分的劃分辦法,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來理解政治概念。例如,對于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課中的重要知識概念“商品”的含義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找到句子的“主謂賓”,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1)化繁為簡,找到句子主干成分:商品首先是勞動產品。從而認識“商品”這個政治概念的核心,同時產生探究商品與勞動產品的區(qū)別與聯系的欲望。(2)找到形容詞修飾詞(形容詞):“用于交換”。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全面的準確地理解“商品”這一概念所需的條件:一是必須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于交換,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涉及政治以及時事等方面的各類素材也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資源。因此,在教學備課過程中如能準備大量生動而典型的素材(事例)來加以說明,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以致用,貴在實踐,教師還要特別注重實踐活動資源,組織好課內外的實踐活動。例如,通過參觀、調查、訪談等活動深入村委會和居委會,對學生理解人民當家作主,參與基層民主自治很有幫助。
3 ?教學側改革
高中政治課理論性比較強,并且大多教學活動都安排在下午,容易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單調,喪失學習興趣。而且隨著教學時間和教學年齡的增長,教師對教材內容越來越熟悉導致教師形成一些帶有傾向性、穩(wěn)定性的教學特點和風格。而要形成和提煉出教師鮮明而有特色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這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而教學風格又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如何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只有不斷地博覽群書,多讀書多學習,才有可能逐漸形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說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的境界,才有可能逐漸在教學任務中揮灑自如。多學,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不斷學習與教學相關的各種技能。各種技能包括“一筆好字,一張鐵嘴,一肚子學問,一表人材”。這“四個一”指的就是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也可以說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具備良好職業(yè)素質的標尺。人們常說:“教師不一定是專家,但要成為雜家”。就是要求教師廣學多學,多才多藝,成為“多面手”。我們不要求教師是幽默風趣的演講藝術家,但課堂教學一定要有感染力,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們不要求教師個個都是擅長電腦操作的專家,但常用的PPT、多媒體設備、音視頻技術手段要能信手拈來。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就是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教無定法就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改革。因為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新意,才能與眾不同,才能顯示教學個性,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學風格。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取長避短,要自覺融入由博覽全書所積淀形成的自我的個性與風格,最終形自己有特色的教學風格。常見的教學風格有以下幾種,理智型教學風格:條理清晰,結構有序;情感型教學風格:情緒飽滿,充滿激情;幽默型教學風格:幽默詼諧,出口成章;技巧型教學風格:教法技巧,揮灑自如;自然型教學風格:親切自然,質樸無華……因此,個性化的教學應該是以上多種教學風格的綜合。
4 ?主導側改革
順應課程標準的變化和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師為主的教學觀念。應充分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主要起著引導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力求體現主導。我們要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模塊的學習中,我們可以設置“南海問題”的情景,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代表各國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在結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從這些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充分地體會到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利益、國際關系的復雜性、當今時代的主題等。
5 ?思維側改革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開放性、有效性的思考和提問。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好問題的提出甚至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思維始于問題,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開始。而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從發(fā)現問題開始的。古今中外凡善教者,必善問。課堂教學中有效高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啟迪學生思維、溝通師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控制教學過程,反饋課堂實效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問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可以說,要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從“高效提問”開始。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概念眾多、知識抽象、理論性強,再加上高中學生的社會經驗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要注重高效提問,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
6 ?反饋側改革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反饋環(huán)節(jié),既能讓我們判定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讓學生提高和進步,又可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讓教師調整和改進。我們要改變以往只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模式,要積極探究和采用更多的科學評價方式,對學生從能力、態(tài)度、情感等多方位、全方面評價,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伴隨著新高考、新課改的全面深入推進,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究和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注重從能力、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育人,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林開權.對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的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26(11):69-72.
[2] 游濤.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