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要:初中學生在輸出信息方面有強烈的欲望,因為他們是“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希望別人能夠傾聽他們的想法。他們正在生成自我意識,他們正在從“群體”中“剝離自己”,所以他們需要獲取群體認同感,也希望成為群體中有影響力的個體。由此可見,在此階段的初中學生希望自己擁有成熟的表達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讓初中學段的學生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就需要讓他們學好語文知識,積極地參與寫作活動,通過一次次的對于語言的精雕細琢,通過一次次的再創(chuàng)作,促使初中學生在“磨練”語言的過程中,生成“語感”。本文中筆者就對優(yōu)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優(yōu)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每一個學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把學生的特色融入其中。如對于初中學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希望在與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從“傾聽者”轉變?yōu)椤皟A訴者”,他們需要得到群體認同感,讓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人的肯定與支持。由此可見,初中學生希望擁有語言表達能力。那么,結合初中學段的學生特色,我們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筆者認為,就要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尤其是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中筆者就對如何優(yōu)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進行了分析。
一、讓學生走入大自然
筆者建議,初中學生需要釋放“天性”,他們的內在成長需求遠遠勝于外在需求。在落實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建議,我們可以調整一下學的節(jié)奏。促使初中學生能夠用情感、思想去解讀自己身處的世界,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正能量。例如,教學寫景作文,可以組織學生到春天的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小小的嫩芽形成的一大片綠色;深入秋天的稻田,觀察隨風漂蕩的金黃色稻浪和一望無際的天際。學生在大自然中興高采烈地說笑著,用心觀察并記錄著,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實景觀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更加培養(yǎng)了他們作文興趣。
二、讓學生不斷地獲取“動力”
對于初中教育者而言,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問,還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在其中展現出教育智慧,促使初中學生能夠成為我們的“伙伴”。因為,只有讓學生擺脫“叛逆性”,學生才能是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習者。如初中生愛自我表現,好勝心理強。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的這一年齡特點,限定時間開展快速寫作競賽、課前將作文進步較大的學生作品進行例讀交流、編寫作文小報定期張貼在班級的墻上、向校報或公開發(fā)行的學生報刊推薦優(yōu)秀文章等,每項活動都要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表現,教師須及時對表現突出,進步較快,哪怕只是取得一點點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并且可以適當給予物質獎勵,激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只要嘗到了寫作的快樂,就會逐步培養(yǎng)起來作文的興趣,進而更加愿意作文。
三、幫助學生積累生活
在筆者看來,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成為成熟的生活成員,才能寫出好作品。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能夠擁有成熟的思想,能夠具備表達能力,都是他們必須的?;诖?,在落實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目標時,筆者建議,我們要注意讓學生生成觀察能力,讓學生積累下生活感悟,進而在寫的過程中,能夠寫好、想寫。如要讓學生每天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體會有意義的事,在校其間觀察學習生活,周末時間觀察富有特色的花草樹木、山水景觀。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細心傾聽別人的講話,如各種會議講話、電視新聞、廣播等,并養(yǎng)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指導學生觀察校內外生活的同時,要及時給學生布置作文任務,如《老師的口頭禪》《媽媽眼角的皺紋》《秋天的田野》等,通過及時的作文實踐,可以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及時地予以運用,進而較好地提高學生選材、立意、找角度等作文能力。
四、應用好教材資源
能夠握在初中學生手中的教材資源,每一篇都經過專家的解讀,每一篇都來源于教師的篩選。由此可見,在促使初中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從“學好”教材開始。讓每一篇“經典”都發(fā)揮出“經典”的價值。例如,教學《父親》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諸多亮點開展作文教學,在全面講解課文后,讓學生以此為模板進行仿寫,可以取得較好的作文教學效果。學生作文視野的拓展更多是依靠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作文視野,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為學生的作文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著,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選等有益的課外書。
五、促使課堂教學發(fā)揮實效
觀察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我們可以發(fā)現,初中學生在作文訓練過程中,往往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如先是教師講,教師講完學生就進入自主化的寫,教師課后點評之后,留下一串評語,一次作文教學就結束了。其實這種教學模式會引發(fā)很多的負面效能?;诖?,在我們落實課程改革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促使課堂教學發(fā)揮出實效。例如,作文教學的前半節(jié)課,可對上次習作進行點評,師生共賞析寫得較好的一至兩篇作文,共同互動修改有代表性寫作缺陷的一到兩篇作文。后半節(jié)課,則應對本節(jié)課作文進行寫作方法指導。最后十分鐘,組織學生現場作文競賽,本節(jié)課的作文任務決不拖到課后,考試化訓練打消了學生一切想抄襲的念頭,做到訓練具有實效性和實戰(zhàn)性,長此堅持下去,學生的作文能力必定會得到大幅提高,對作文的畏難情緒也將蕩然無存。
綜上所述,在引領初中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先走入學生的內心,促使初中學生能夠展現自己的天性,滿足自己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展現出自己的主導價值,進而促使初中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促使初中學生能夠走入生活,用“自我”來解讀“群體”、解讀“生活”、解讀“未來”。在這一過程中,優(yōu)化寫作教學是基礎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張莉.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啟發(fā):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經驗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3).
[2]黃秋.新課標下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