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論述優(yōu)化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途徑,提出緊扣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互動交流、適度拓展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篇教學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119-02
語篇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關鍵內容,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系統(tǒng),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促進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教師可根據語篇內容創(chuàng)設適當的語境,組織學生積極交流、深入挖掘課本內容并理解,由單元主題發(fā)散到有關的其他短文,擴大閱讀量。
一、緊扣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
驅動學生自主閱讀英語的強勁動力之一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對學習內容有濃厚的興趣時,學生才會主動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教師應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搜集整理與此相關的文章資源,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備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的視覺產生猛烈的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去。
(一)基于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
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不同的主題展開,每一個單元中的詞匯、短語、句子都是圍繞此主題設計。教師應以學生情感為基礎,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情境,此外還要盡可能地將新舊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初中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單詞儲備,基本能感知語篇內容。情景渲染為學生奠定閱讀感情基調、快速了解文章的教學目標、整體感知文章主題十分有利。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8A Unit 7“Seasons of the year”時,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年中四個季節(jié)的典型圖片,通過對圖片的細致觀察,學生了解四季不同的景色,然后探討教材中出現的新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最后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閱讀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文章關鍵詞總結每個季節(jié)的主要特點。學生的總結如下:“Winter is the snowy season. Spring is warm and rainy. Its hot in summer,but I can eat our favorite ice cream. Autumn is a harvest season,but the leaves will fall.”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展示與此相對應的圖片,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還能夠促進有效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二)基于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
在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語篇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8A Unit 5“Wild animals”時,教師聯系“The story of Xi Wang”的主要內容,通過網絡搜尋到與大熊貓有關的視頻,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Now lets look at this video.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video?What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通過觀看視頻,學生了解到“The living status of giant pandas”,同時也了解到“Giant pandas are facing survival crisis”。視頻直觀且生動地將大熊貓的現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給學生的視覺及心理帶來了強烈的刺激,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目的。教師繼續(xù)引導:“This article is about giant pandas.After reading this article,you can know more about them.”學生的好奇心被進一步激發(fā)出來,自主閱讀興趣和動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師在語篇閱讀的教學中,可以根據主題或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
二、開展互動交流,突破語篇教學難點
初中生的惰性心理會使他們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存在不認真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互動交流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每名學生對同一學習內容會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學生若想在互動交流中有發(fā)言權,就必須對學習內容認真、深入地思考,交流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一定的督促作用。教師在語篇教學中可多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先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思考疑惑,接著在同學之間分享個人不同的看法,進而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學習內容,有效突破學習難點。
(一)開展文本復述
學生交流互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復述文章故事是教師經常采取的方式,還可以鼓勵學生用肢體語言表演出來?!皬褪觥迸c背誦不同,“復述”需要改換人稱、系動詞等,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這就需要學生對短文足夠熟悉,還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語言組織能力。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8A Unit 3“A day out”一單元中有篇文章是“Lindas email to her parents about the trip”,在學生閱讀文章后,教師組織學生以第三人稱對文章進行復述。學生在實際復述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通過交流更清晰地發(fā)現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探求新知的欲望,掌握學習英語的技巧。教師根據學生的復述進行歸納和總結,提煉出以下問題:“What did Linda do in the World Park?What did she see?How does she feel about this trip to the world?”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鞏固知識。
(二)開展對話訓練
閱讀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語篇教學中,可嘗試降低閱讀的難度。教師可以將閱讀文本轉換為更受學生歡迎、難度略低的對話,讓學生進行對話訓練,再逐步過渡為閱讀學習,優(yōu)化語篇教學。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7A Unit 2 “Lets play sports”時,教師先讓學生熟悉埃迪(Eddie)和霍波(Hobo)的對話。
—Hobo:Eddie,do you like sports?
—Eddie:Yes.I like swimming.
—Hobo:Oh,really?
—Eddie:Yes.I go to swim many times a week.
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教師也順利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文本,鼓勵學生兩人一組模仿課本人物的對話、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交流分享。這樣的教學,降低了閱讀的難度,提升了語篇教學的教學效果。
三、適度拓展,提升閱讀能力
語篇教學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外閱讀,語篇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教師還應根據教材每單元的主題搜集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例如,譯林版英語8A Unit 8 “Natural disasters”與earthquake(地震)相關,通過閱讀,學生了解了地震時的具體現象、如何將傷亡降至最低等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和地震相關的英文新聞,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素材,或者拓展至其他自然災害,幫助學生舉一反三,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初中階段,英語語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還要全面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多元的英語文化知識,促使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語境,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加深文本閱讀,幫助學生發(fā)掘課外閱讀材料,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陸麗蓮(1975— ),女,壯族,廣西平果人,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