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建立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任務驅動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書本內容的同時,積極參與實驗探究,全方位地成長和進步。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高效課堂的建立對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影響,分析任務驅動教學的要點,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任務;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高效課堂能夠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初中物理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該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其思維能力、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巧設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研究,調動學生的腦、手、口,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任務設置要點
(一)從學科特點出發(fā)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建立,需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合理設計和布置任務。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其理論知識嚴謹、嚴密,并需要在應用實踐中予以驗證,以方法論性質。在設置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參與到應用實踐當中。基于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需要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答。在無法獲得答案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探究,既鞏固所學知識,又學習新的知識,并能夠從中總結經驗,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糾正錯誤[1]。
(二)遵循認知規(guī)律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任務設置,需要遵循學生對物理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分析,梳理知識結構、脈絡,總結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教學任務,向學生提出問題。與此同時,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物理基礎進行了解,適當?shù)貫閷W生制造“困難”。而學生能夠在探究和思考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該過程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重視興趣培養(yǎng)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著重強調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鍛煉,卻忽視了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既往的物理教學中,課堂氛圍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調,加上物理學習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必定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正處于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需要在物理教學中激發(fā)其求知欲。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需要與應用實踐結合,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樂趣,進而達到興趣培養(yǎng)的目的,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初中物理教學任務的巧妙設計
(一)分層次地布置任務
教師應根據物理教學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巧設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鼓勵其參與實驗探究。初中物理教學任務的設計,主要圍繞教材內容,涵蓋相關知識點,并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物理學習基礎,制定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將整體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設計多個教學任務。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完成教學任務,解決相關問題,進而達到教學目標。分層次地布置任務,其目的是降低任務難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問題,或是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教學任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功和機械能”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物體做功、機械能形成的原理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還需要了解功與機械能之間的關系,將其作為整體的教學目標。細化“功和機械能”一章的教學內容,分層次地布置任務。學生通過探究物體距離移動與力之間的關系,了解物體做功的條件,掌握功的概念,理解W=FS這一計算公式。學生在掌握“功”的基本知識后,進一步探究機械能,了解影響機械能大小的相關因素。分析機械能(P)與力(F)、運動速度(v)之間的關系,能夠理解公式P=Fv。同時對機械能(P)與物體做功(W)、做功時間(t)之間的關系,能夠理解公式P=W/t。該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在完成多個小目標后,整體的教學目標得以達成,進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合作交流
學生在探究物理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難以獨立解決。因此,在學習任務探究中,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應成立多個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物理學習基礎情況,合理進行人員分配。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配合與協(xié)作,圍繞著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能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在“歐姆定律”的學習過程中,設計“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和“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實驗任務。學習小組在學習任務探究的過程中,首先結合歐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I=U/R)分析,了解電阻與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然后進行實驗探究,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
這一階段的實驗探究中,需要將正確連接電路、正確判斷閉合電路電流方向以及正確計算小燈泡電阻值作為任務目標。在活動任務的實驗操作中,學習小組能夠利用電池、導線、電流表、電壓表以及小燈泡等設備,進行串聯(lián)電路或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在完成電路連接后,閉合電路后,觀察小燈泡的工作情況,記錄電壓表和電流表現(xiàn)時的數(shù)值,然后進行歐姆值的計算。在此基礎上,學習小組需要對實驗操作過程進行總結、歸納。在作圖任務中,需要將正確畫出實驗電路圖作為任務目標。
(三)反饋與評價
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獲得的成果,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演示。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介紹其實驗成果,講解實驗過程。該過程中,其他小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指出其中的錯誤,并對其探究過程進行評價。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正,同時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經驗,共同成長和進步。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任務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適時加以指導。對于學生的實驗探究成果,教師在指出錯誤和不足的同時,也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2]。
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需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遵循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巧設任務,并重視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展任務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地布置教學任務。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總結經驗,取長補短,積極參與實驗探究,從中鍛煉其思維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同時達到知識鞏固的目的,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黃偉. 基于構建高效課堂的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141-142.
[2] 田防震. 基于任務驅動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索[J].物理之友,2017,33(04):20-22.
作者簡介:朱文亮(1982.11—),男,漢族,海南定安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