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東
摘要: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彪S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難題。本文主要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形式與方法做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形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6-0075-01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由此可見,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已經是不容商榷的既定事實。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課本知識,還應該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獲取,為培養(yǎng)全方面的語文人才而努力。
1.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闭n外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很好途徑。雖然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對學生的思想感情、語文素養(yǎng)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畢竟課本上的文章是有限的,只依靠語文課本里的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除了要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外,還應該適當?shù)难a充一些課外知識,注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增加,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增添學生寫作的素材,一舉多得。而且“讀不盡者世上之書,明不盡者人間之理?!背踔猩旧淼纳鐣啔v就比較少,其自身只有不斷地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彌補知識和社會閱歷的不足,才能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才能吸取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訓,充實自身的社會經驗,少走彎路。
2.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形式與方法
2.1 輕松式課外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捎诔踔猩男闹巧形闯墒欤诿鎸Υ罅康某踔袑W科課本時,難免會出現(xiàn)心理緊張,情緒煩躁的時候,這時如果再強制性地要求學生讀一些規(guī)定的課外書籍,就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償失。這時,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生理特點,進行“輕松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例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如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進行定時閱讀、在班級設置讀書角進行興趣閱讀等,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課外讀物,這種“放羊式”的閱讀方法,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閱讀心理負擔,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外閱讀中,真正的發(fā)現(xiàn)“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2 推薦式課外閱讀。
按“新課標”的要求,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根據(jù)課本上的內容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做相應的點撥推薦,讓課外閱讀變成學生將課內知識進行深化理解的途徑,真正做到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達到閱讀的目的。例如:在九年級語文下冊《孔乙己》這一章節(jié)中,老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吶喊》,讓學生們感受舊社會底層人物的辛酸歷程,揭露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的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習《詩經兩首》時,老師可以向同學們推薦《詩經》這一課外書籍,讓學生們感受到詩歌的唯美,語言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風,讓學生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世間百態(tài)的深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2.3 陪伴式課外閱讀。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上的向導,不僅傳授學生基本的知識,還應該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什么呢?我以為是教方法、是培養(yǎng)習慣;不需要教什么呢?是學生掌握了方法后可以自己主動獲取的知識?!痹谂囵B(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時,老師也應該如此。語文老師可以跟同學們一起進行課外閱讀,施行“陪伴式閱讀”。例如:老師可以規(guī)定一本固定的課外讀物,師生之間一起進行閱讀、討論。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老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傳授給學生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如:遇見難以理解的文章、句子、詞語時,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討論,排疑解惑,引導學生不能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在讀完每一本課外書籍或每一篇課外文章時,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各自寫一篇小結,進行分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遇見優(yōu)美的或者有價值的句子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名詞佳句的積累,增加他們的寫作素材等。這種老師示范陪伴的課外閱讀模式,不僅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能讓學生有方法的進行課外閱讀,事半功倍。
2.4 創(chuàng)造式課外閱讀。
“創(chuàng)造式課外閱讀”不是指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而是指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動力。動力是學生進行不斷學習的根本,只有學生有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時,才能持續(xù)不斷的進行課外閱讀,才能真正達到課外閱讀的目的。例如:老師可以將班級里的同學進行分組,每組由4到6人組成,組員的分配一定要合理,要好生、差生進行搭配,然后給每組布置一個必須完成的課外閱讀任務。然后老師可以根據(jù)任務完成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分,獲得分數(shù)最高的一組,可以進行一定的嘉獎。這樣分組閱讀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好學生帶領差生進行閱讀,提高差生的閱讀的動力,而且一定的獎勵制度,還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競爭力,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閱讀動力,一舉多得。
3.總結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已經是當代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閱讀形式與方法,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選擇,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目的,切不可盲目選擇。
參考文獻:
[1]李鑫鵬.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探究[D].渤海大學,2018.
[2]梁筱婧.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