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樂安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工作的重點。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的基礎階段,如何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身心健康環(huán)境,一直是小學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為了更好地呵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本文將重點闡述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6-0016-01
1.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 入學階段的適應問題。
小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需要有一個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的階段。在幼兒園階段受到過入學準備教育的小學生,在進入小學后能很快的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對于入學沒有心理準備的學生,在入學以后,面對新的教學環(huán)境、許多同齡的陌生的新同學、陌生的教師,難免會出現(xiàn)害怕、焦慮等心理問題。
1.2 學習方面的問題。
小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面對比幼兒園復雜的學習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小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知識難,慢慢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從而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厭學,逃學、不遵守紀律等心理問題。面對考試時,由于對自己平時的學習沒有信心,會出現(xiàn)怯場、過于擔心、內(nèi)心顫栗等心理問題。
1.3 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小學生在面對陌生的新同學,由于沒有太多人際交往的經(jīng)驗,在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首先,性格內(nèi)向的小學生,由于在平時不善于表達自己,在與其他同學交流時,內(nèi)心里會出現(xiàn)交流障礙,苦悶、性格孤僻、郁郁寡歡等心理問題。其次,性格比較開朗的小學生,由于不懂得正確的交往的方式,在與其他同學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過于自我、狂妄自大、不尊重同學等心理問題。
在與教師進行人際交往過程中,由于對小學教師陌生,再加上年齡上的差距,導致小學生在師生關系上出現(xiàn),不尊重老師、害怕老師、壓抑等心理問題。
1.4 意志方面的問題。
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無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在面對困難時往往找不到解決困難的辦法和途徑。因此,小學生在意志方面的主要問題是,迷茫、焦慮、煩躁、害怕甚至厭世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
1.5 早熟的心理問題。
新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小學階段早熟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面對人體發(fā)育第二階段的特征,小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自身的生理問題,難免會出現(xiàn)害怕、焦慮、壓抑等心理問題。面對兩性關系,由于對兩性關系方面的知識與意識缺乏,難免表現(xiàn)出“早熟”的問題。
2.導致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2.1 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受遺傳因素以及伴隨身心健康成長地心理需求,是導致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自身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先天智力低下,身體殘疾、相貌丑陋,易受到來自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階段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
2.2 學校方面的因素。
學校方面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落實情況不全面,導致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積累少,對自身心理問題沒有正確的認知以及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學校過于看重升學率,給小學生帶來沉重的學習壓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教學方式的不合理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小學生太多的關心與愛心,導致師生關系出現(xiàn)不和諧的情況,小學生對待教師出現(xiàn)不尊重教師,不注重學習的心理問題。
2.3 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在對待小學生方面過于嚴厲,對孩子任意打罵,導致小學生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家庭關系不和諧,導致小學生沒有一個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和諧家庭環(huán)境;家長對于子女過于溺愛,導致小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來自于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忽視。
3.解決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3.1 學校重視與學生家長的合作關系。
家校合作的方式,有助于通過學校與家長溝通與合作的方式,及時發(fā)現(xiàn)與正確對待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讓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身心健康良好的成長。學??梢酝ㄟ^定期開展家長會以及鼓勵各年紀班主任與小學生家長積極溝通的方式提高家校合作的互動效率。
3.2 在學校設立心理健康課堂。
為了更好地落實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學,學校可以通過設計心理健康課堂的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與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正確對待自身的心理問題。
3.3 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學校通過與家長合作的方式,讓小學生家長認知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對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與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讓小學生家長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3.4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的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可以在教學中對小學生灌輸一些有助于緩解心理問題的方法。例如,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做游戲等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學生自身的心情變得愉悅;培養(yǎng)小學生在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方法,來幫助自己解決難題;培養(yǎng)小學生與他人交談時,滿懷信心與勇士。
總之,為了學生在小學階段身心健康獲得良好的成長,我們需要走進小學生學習與生活過程中的內(nèi)心世界,善于發(fā)現(xiàn)并幫助小學生解決存在于他們自身的心理問題。讓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擁有良好的生活與學習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牟蜀蓉.城郊結合部重組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
[2]肖佃增.強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長[J].心理月刊,2018(03).
[3]李嘉勝,劉彩云.乒乓球練習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變化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