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鐘
摘? ? 要: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考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的整體情況一般;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密切關系;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學界了解“情感投入”在外語學習中的功能及作用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習投入理論,對外語教學有啟示作用。
關鍵詞: 英語學習情感投入? ? 英語學業(yè)成就? ? 自我效能感? ? 中介作用
一、引言
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尤其是情感投入的作用。然而,到目前為止,情感投入和學業(yè)成就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很少,僅僅考察情感投入與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哪些變量可能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發(fā)揮中介作用。另外,自我效能感作為重要的情感資源之一,逐漸開始受到外語研究領域的關注(秦曉晴、文秋芳,2002)。已有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認知投入的重要測量指標之一(Martin, 2009)。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投入和自我效能感緊密關聯(lián),共同對學業(yè)成就產生附加作用(Brian et al., 2014)。表明高自我效能感能提高學生的情感投入和學業(yè)成就,反之亦然。據(jù)此我們推斷,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必須依賴自我效能感,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試圖探討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及自我效能感在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影響中的中介效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基于上述論述,本研究對我國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擬回答三個研究問題:(1)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的情況如何?(2)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3)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是否存在中介效應?
(二)研究對象
研究樣本為廣東某一學院非英語專業(yè)2017級學生,本文作為先導研究,選取其中四個班的122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無記名方式,共收回有效問卷122份。被試學生專業(yè)主要有市場營銷、會計學、廣告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其中男生40人,女生82人。被試主要來自廣東省的不同生源地。經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受試都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收集數(shù)據(jù)。采用的問卷有:
1.英語學習情感投入量表。本研究采用由郭繼東(2018)研究制定的英語學習情感問卷調查量表作為測量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的研究工具。該量表由2個二階因子組成,其中“英語學習內在情感投入”包含“學習英語價值”“學習英語信心”和“學習英語興趣”三個因子;“英語學習外在情感投入”包含“對學校滿意度”“對教師認同感”和“對學校歸屬感”三個因子。共24道題目,采用Likert五分量表進行計分。
2.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Scale)。該量表由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 & Jerusalem (1995)編制, 共有10個條目, 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回答分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五個選項,分別計1、2、3、4、5分。
3.英語學業(yè)成就問卷:以學生參加全國統(tǒng)一四級考試(CET-4)成績?yōu)橹笜耍謹?shù)越高表示學生的學業(yè)成就越高。
(四)施測程序
測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同時發(fā)放所有量表,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指導語并按照指導語要求統(tǒng)一作答。完成全部量表約需時10分鐘,當場收回測試量表。
(五)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22. 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統(tǒng)計結果
為了了解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的情況,研究者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由表1可知,調查對象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各因子計分介于3.47到4.43之間,其中英語學習價值平均水平最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能力效能感和學習行為效能感分別為2.90和3.44;學業(yè)成就具化為四級考試成績,平均分為419.83。
(二)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相關分析統(tǒng)計結果
為了測量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者運用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shù)對三者及相關維度進行分析,所得結果見表2、3、4。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的兩個維度及總分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說明隨著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水平的升高,學生總體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上升趨勢。
表3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學業(yè)成就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水平越高,英語學業(yè)成就越好。然而,從學生學習英語情感投入的兩個維度看,內在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有顯著關系,但是外在情感投入則沒有。
表4數(shù)據(jù)表明,自我效能感及所有具體維度與英語學業(yè)成就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shù)均較高。這說明,當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好的時候,他們取得的學業(yè)成就越好。
(三)自我效能感對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和英語學業(yè)成就的中介效應
以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英語學業(yè)成就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績效和自我效能感有顯著預測力(β=.357,p﹤.001;β=.616,p﹤.01)。以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英語學業(yè)績效為因變量,回歸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學業(yè)績效具有顯著預測力(β=.239,p﹤.05),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績效沒有顯著預測力(β=.210,p﹥.05)。結果說明,在加入自我效能感變量后,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績效的直接效應不具有顯著性。自我效能感完全中介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績效,完全中介效應量達到41.24%。檢驗結果見表5。
根據(jù)各個回歸方程中的標準回歸系數(shù)β值繪出路徑分析圖,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自我效能感對學習英語情感投入和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完全中介效應(見下圖)。
四、討論
(一)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的情況
對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水平一般。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被認為是一個多維構想。從情感投入的內在維度看,“學習英語價值”均分最高,其次是“英語學習興趣”,最低的是“英語學習信心”?;蛟S是因為學生經歷中考、高考和大學英語四、六級等諸多考試自然非常了解學習英語的價值。但是,由于我國外語教學長期以來“投入大產出少”,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外語人才,挫傷了學習者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逐漸喪失進一步學習英語的信心,學習興趣難以提高。
從情感投入的外在維度看,三個因子之間比較均衡。無論是“對學校滿意度”還是“對學校認同感”都屬于學校環(huán)境因素。情感投入水平高的學生能夠認識并體驗到學校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較容易對學校產生滿意的情感,并逐漸形成較好的對學校的歸屬感。另外,還有研究人員認為教師因素是學生學習投入學校影響因素的核心部分。那些能夠感知教師支持、理解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及感受到教師的態(tài)度和期望的學生對學校有更高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對自我效能感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兩個維度計分分別為2.90和3.44(總分值為5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總體上不是很低,但值得關注。自我效能感通過影響個體的認知過程、動機過程及選擇過程等調節(jié)人的活動。比如,自我效能感程度較高者,往往具有積極的情緒和體驗,自我效能感程度較低者,容易產生失敗的情緒感受。另外,還發(fā)現(xiàn)學習能力效能感明顯低于學習行為效能感。表明學生對自己學習英語缺乏信心。
我們以是否通過CET-4考試(425)為節(jié)點把調查對象分為兩組,其中通過組57人和未通過組65人。采用對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T檢驗,結果表明通過組和未通過組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成就方面均有顯著差異(p﹤.05)。進一步分析,兩組學生學習英語自我效能感的兩個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就關系密切。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方面,通過組與未通過組在對學校滿意度、對教師認同感對學校歸屬感這三個外在情感投入指標上不存在差異,在對學習英語價值、英語學習信心和英語學習興趣這三個內在情感投入指標上則有顯著性差異。由此看來,內在情感投入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
(二)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
相關分析統(tǒng)計表明,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內在情感投入、外在情感投入及各個維度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相關分析數(shù)據(jù)表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呈顯著中度正相關關系。這說明自我效能感作為對其他的自我信念或動機因素的一種調節(jié)機制,能夠直接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努力程度、堅持性和克服困難的毅力等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習者在情感投入方面越多,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學習者在情感投入方面就越少。這個結果佐證了自我效能感和學習投入緊密關聯(lián)的觀點(Brian et al., 20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還表明,英語學習情感投入總體上與英語學業(yè)成就呈顯著正相關,即學生學習英語情感投入越大,英語學業(yè)成就越好。本研究結果支持了情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變量的觀點(Krashen 1980)。從情感投入內在和外在兩個維度看,內在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呈顯著正相關,外在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沒有達到顯著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情感投入的兩個維度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一方面,內在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產生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外在情感投入通過內在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產生間接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呈顯著正相關,說明自我效能感是預測學生學業(yè)成就的重要變量。這一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學生越容易取得較高的學業(yè)成績。另外,與學習行為效能感相比,學習能力效能感與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具有更加緊密的關系。
(三)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
近年來相關研究者指出僅僅探討變量之間的相關是遠遠不夠的,并且強調研究這種相關的更深層次的作用過程,即關注對中介機制的考察(Baron & Kenny, 1986)。前面研預測作用,引入自我效能感的中介變量后,進一步對學習英語情感投入起作用的過程和機制進行初步探討。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完全中介效應,說明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作用于英語學業(yè)成就完全通過增強自我效能感促進學生的英語學業(yè)成就。與以往許多研究結果一致。前人的研究表明,情感投入本質上就是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在情感上對學習活動的投入(Kindermann, 1993)。當高度投入的時候,學習者表現(xiàn)得主動并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不投入的時候,學習者表現(xiàn)得被動并具有消極的情感體驗。
五、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1)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yè)成就的整體情況一般;(2)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密切關系;(3)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對英語學業(yè)成就的影響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本研究考察了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及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英語學業(yè)成績之間的中介效應。研究結果有助于學界了解“情感投入”在外語學習中的功能及作用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習投入理論,對外語教學有啟示作用??紤]到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密切關聯(lián)且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學習情感投入和英語學業(yè)成就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外語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水平,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投入,進而調節(jié)和改善自我效能感。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外語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改善英語學習策略(如制定實際的短期目標)和盡量采取一些具有支架式促學功能的教學方法(如讀后續(xù)寫、產出導向法等),讓學生認知并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效能。
參考文獻:
[1]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51-58.
[2]Martin, A. J..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across the Academic Life Span: A Developmental Construct Validity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J]. Measurement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2009,69(5): 794-824.
[3]Brian M. G., J. J. Wood, E. Tsukayama, K. Har, A. W. Chiu & D. A. Langer.? A longitudinal Multilevel Model Analysis of the Within-person and Between-person Effect of Effortfu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14(52):295-308.
[4]郭繼東.英語學習情感投入的構成及其對學習成績的作用機制[J].現(xiàn)代外語,2018,41(1):55-65.
[5]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Current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A]. In J. E. Alatis(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C].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0:168-180.
[6]Baron, R. M. & D. A. Kenny.?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7]Kindermann, T. A.. Natural Peer Groups as Contexts fo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in School[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3(29):970-977.
基金項目:2019學年廣東培正學院外國語言研究所科研項目“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yjs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