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秋云
摘? ? 要: 針對中高職貫通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將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分為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三種要素,實施以“共情”為方法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中高職貫通? ? 共情? ? 課程思政? ? 教學設計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fā)《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將德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重要項目,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整個教育體系,全面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逐步形成“課程思政”理念。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進一步闡釋“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1]。
本文將心理學家羅杰斯“共情”的理念應用于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針對中高職貫通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及心理需求,解決思政教學內(nèi)容陳舊、教學形式古板、單一、思政課堂缺乏吸引力等問題,合理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課程思政學習的積極性,促成學生建立自我激勵機制,對于高等院校切實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1.課程思政中共情運用提出的背景
共情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出的,也稱神入、同理心。共情是指體驗他人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也是一種方法[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各門專業(yè)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這一要求,開啟課程思政建設[3]。
運用共情能準確把握學生情況,以解決學生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為前提,挖掘專業(yè)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nèi)涵,靈活運用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
2.共情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意義
共情是教師快速了解學生心理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教師精準定位課程思政內(nèi)容的重要方法,是保證課程思政教學效率的重要教學技巧,對于促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傳遞課程思政價值內(nèi)涵、保證課程思政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共情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備課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基礎。蘇聯(lián)當代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本書中闡述了備課觀:教師要了解關注學生,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真鉆研教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備課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備教學內(nèi)容,備教學對象,備教學方法等。與傳統(tǒng)課程不同,課程思政的教學內(nèi)容是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挖掘和設計的。運用共情可以準確地了解學生情況,幫助教師精準定位令學生興趣盎然的思政內(nèi)容,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
課程思政的實效性由于受學生主觀因素影響,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思想教育的生動性與感染力。運用共情可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助于教師合理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征的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效率。
2.2共情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
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焙椭C的師生關系是拉近師生距離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學生建立對教師的信任感,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課程思政內(nèi)容的認可度,是增強課程思政實效性的重要前提。共情能促進師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是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途徑。
第一,運用共情可以幫助教師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處境,感受和理解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減少師生間的隔閡和代溝。第二,運用共情有助于教師更加準確地獲取學生言語中的潛藏信息,是把握學生真實想法的重要保證,是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據(jù)。第三,運用共情讓學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親近感,是建立密切的師生關系的根本基礎[4]。
2.3共情是改進自我激勵機制的重要途徑。
思政教育更應注重激發(fā)大學生的“自我暗示”,核心是形成自我激勵機制[5]。自我激勵會增強人的自信心,使人意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并向著設定的目標不懈前進,是一種積極的內(nèi)心正能量。擁有這種正能量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師運用共情對學生的情商培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
杜亞士和卡科赫夫曾指出,在教育過程中的“共情”是指教師不但有能力正確了解學生的感受,還要將這種體驗向學生傳達。在課程思政中運用共情,學生能感受到被關懷、被接納。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能力。
3.共情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的具體實施
3.1運用共情能力,精準分析教學對象。
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性,理解學生的心理背景和學習心理。共情是體驗學生內(nèi)心世界、感悟學生心理需求的重要條件,對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有重要意義。
3.1.1心理背景
盡管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就業(yè)市場迫切需求技能型人才,但目前社會上一些人仍然對職業(yè)教育存在偏見。對于職業(yè)教育的歧視一方面源于職校生素來被視為普通教育的淘汰者。另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勞動工人的社會地位有限,這些負面評價會使學生產(chǎn)生消極心理、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再者,中高職貫通大學生之前的學習經(jīng)歷,使他們接受的批評教育更多。部分學生對思政教育有不太美好的學習體驗。在對中高職貫通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要兼顧學生的心理,多采用“無意識教育”,避免引起學生的負面心理。
3.1.2學習心理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知識的獲取與理解能力、計劃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操作與應用能力。與普通高職大學生相比,中高職貫通的學生存在厭學情況,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自學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均低于普通高職大學生。教育工作者要接受學生個體間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應用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時,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1.3心理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fā)表了《人類激勵理論》的論文,文中指出人類的心理需求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學生而言,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后,更渴望得到社生化程度更高的需求,比如尊重需求。針對中高職貫通大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要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即使是批評教育,也要讓學生感受到充滿人情味的關切。馬洛斯認為,只有當尊重需求得到滿足,人才能充滿信心,才會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機制的建立。
3.2以共情為方法,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
課程思政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思政中的情感因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正實現(xiàn)教學三維目標。
3.2.1課程思政教育資源豐富面廣
課程思政教育資源既可以是專業(yè)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道德承載,例如職業(yè)認同、職業(yè)精神、社會責任等,又可以是來自教師的個人行為、言談舉止及待人處事的方式[6]。列寧曾說:“一個人早期在思想上所受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形成的道德觀念,對其成長影響極大?!笨梢娊處煹娜烁聍攘υ谡n程思政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3.2.2課程思政教學內(nèi)容新穎具體
中高職貫通大學生普遍對思政教育存在抵觸情緒,除了之前不美好的思政學習體驗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思政教育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課程思政教育要避免講大道理,談空理想。課程思政教育應該是具體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況、熱點問題等方面,多設計一些與學生相關的思政內(nèi)容,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校正缺點和弱點。只有當學生感受到思政教育是有用的時候,思政教育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而取得良好的思政效果。
3.2.3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正面典型
典型范例可分為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正面典型范例起示范作用,反面典型范例起警示作用。教師在挖掘、設計課程思政內(nèi)容時,要兼顧學生的心理需求。中高職貫通大學生風淡云清的“佛系”只是表面,實際上還是渴望成為被需要、有追求、有價值的人,只是未找到合適的契機。正面典型示范對學生有激勵作用,有助于中高職貫通大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增強自信心,發(fā)展良好的社會品格,提高自我激勵的能力。
3.2.4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接近成年。與普通大學生相比,中高職貫通大學生更加敏感、自卑、看待問題容易極端化。當引用經(jīng)典名人事例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時,還應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背景,避免所定目標與現(xiàn)實的差距太大使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從而衍生消極心理。課程思政內(nèi)容要符合中高職貫通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邏輯。
3.2.5課程思政教學情感產(chǎn)生共鳴
情感是溝通的媒介,是傳遞思政價值內(nèi)涵的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是思政價值內(nèi)涵的傳遞,也是師生情感信息的交流,脫離學生情感現(xiàn)實的課程思政教學只能是空洞的說教。教師要深入研究思政內(nèi)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通過在課堂上流露真實情感,使學生感同身受。此外,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思政情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角色,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推動課堂思政教學。
3.3以共情為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傳統(tǒng)思政課堂教學多枯燥乏味,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要使課程思政內(nèi)涵進教材、進課堂、進大腦,教師就要以共情為重要教學方法設計手段,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3.3.1幽默效應
如果說情感是溝通的媒介的話,幽默就是師生間溝通的潤滑劑。德國著名演講家海因·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龈転槿私邮堋!薄扒ъ淮钡拇髮W生受到網(wǎng)絡快餐文化的影響,思維敏銳,但思想更碎片化,用幽默的互動方式傳授課程思政價值內(nèi)涵,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其二,由于角色差異,身份不同,師生間難免出現(xiàn)代溝和隔閡,幽默的教學方式可以縮小師生間立場和態(tài)度的差距,使學生在課程思政學習中不會感到拘束,達到朋輩教育的效果。其三,幽默具有能夠產(chǎn)生或者讓人感受到愉悅的功能。這種愉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助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7]。其四,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是影響教師情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情緒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關聯(lián)。中高職貫通班是由多所職業(yè)院校的中職學生組成的,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良莠不齊,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厭學的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的困難,教師會感覺徒勞無益,催生出負面情緒。幽默、童趣的表達方式可以淡化人的負面情緒,緩沖緊張,消除疲勞,有助于教師調(diào)節(jié)情緒,營造溫馨融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在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3.3.2肢體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經(jīng)實驗得出結論: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diào)+55%表情動作??梢?,學生接收的信息主要來自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指經(jīng)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借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包括面部表情、身體表達與四肢表達。幽默童趣的語言可以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吸引力,應用恰當?shù)闹w語言可以增強其藝術感染力。首先,肢體語言具有直觀性、想象性,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接收信息的能力,是教師傳遞課程思政價值內(nèi)涵的有效途徑。其次,教師通過恰當?shù)闹w接近,比如拍一下學生的肩膀,在教室中來回走動等,都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增加對課程思政內(nèi)容的認可度,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再次,教師優(yōu)雅的教態(tài)是一種課程思政教育資源。教態(tài)是教師文化修養(yǎng)、整體素質(zhì)、職業(yè)道德的綜合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穩(wěn)重自然的儀態(tài)、落落大方的舉止、端莊大氣的裝束都會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達到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般的課程思政教育效果[8]。
3.3.3朋輩效應
朋輩教育是指因教育背景、生活環(huán)境、興趣愛好等原因相近而產(chǎn)生共同語言的同齡人,通過榜樣示范、觀念互通等方式相互促進和共同發(fā)展的教育模式。相對成年人的說教,多數(shù)大學生更愿意聽取同齡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在學生群體中選取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學生,并對其進行有目的的培訓,由此學生通過榜樣示范等方式傳播課程思政價值內(nèi)涵,達到課程思政教育的目的。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提出社會學習理論,他認為,除了通過直接經(jīng)驗獲得行為反應模式外,通過觀察示范者的行為而習得行為的過程是另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學生群體中建立榜樣機制,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同齡人面前不感到拘束,能夠更好地敞開心扉,還有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9]。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課程思政[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BE%E7%A8%8B%E6%80%9D%E6%94%BF/22421661,2019.03.30.
[2]焦艷,趙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4,29(1).
[3]光明網(wǎng).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chuàng)新育人手段[EB/OL].http://dangjian.gmw.cn/2016-12/26/content_23335571.htm,2019.03.30.
[4]于魯文.共情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4):274-278.
[5]沈貴鵬.心理學視域中泛課程思政的特點詮釋[J].思想理論教育,2018,474(9):68-73.
[6]大同煤炭職業(yè)技術學院.關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思考[EB/OL].http://www.dtmtxy.cn/wing/news/2018-5-24/1048.htm,2019.04.05.
[7]王小勤.幽默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30):65-66.
[8]何葉榮,李玲.肢體語言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09,19(27):148-150.
[9]施國強.新時代背景下以朋輩教育推進高校學風建設的研究——基于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441(11):152-153.
基金項目:2018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資助計劃項目“基于《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設計”,項目編號:ZZEGD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