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要】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散文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創(chuàng)新散文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才能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審美能力。通過對散文閱讀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分析,探究了散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散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與字詞理解的能力,同時還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的審美與鑒賞能力,而且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散文閱讀的教學目標設計比較模糊,使得學生不能對散文的整體內涵進行把握,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注意字面意思的理解,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審美能力,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片面地將學生的分數(shù)作為評價的標準,也造成學生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只是追求對正確答案的選擇,致使學生的閱讀水平難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進而能達到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一、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目的的針對性
在閱讀教學中,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散文閱讀審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閱讀教學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夠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與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也十分有效。因此,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散文作品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學生能力基礎的教學目標,并要保證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與針對性。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時,教師要針對高一學生的特點,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散文的內涵與情感,同時要將作者寫這篇散文的背景、時代等因素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在閱讀散文時能更深一步地理解散文的內在含義。如果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沒有明確性的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就不能夠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內涵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也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再例如,在學習《蜀道難》這篇古詩散文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散文中的字詞意思,同時還要能夠掌握散文的雄渾風格基調,理解古人對自然環(huán)境描述的句子,在讓學生領略到蜀道之高峻、艱險的同時,還要能夠理解文中作者間接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險惡的情境,從而才能夠更加理解散文的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散文審美與鑒賞能力。
二、重視學生在散文閱讀的審美過程
學生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散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與內涵的理解,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學生能理解散文閱讀的基本內容之后,才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轉變教學方法,將散文閱讀中的單一重視審美能力的結果培養(yǎng),轉變?yōu)橹匾晫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審美體驗,便于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大對學生審美經(jīng)驗、審美技巧、審美方法的傳授,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的散文閱讀過程中充分地運用這些方法,從而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與水平,達到提升學生散文閱讀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散文《故都的秋》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生初步對課文進行閱讀之后,要求學生將難以理解的內容提出來,交給小組進行交流與討論。如果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教師可以采用啟發(fā)性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厘清思路,感悟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能夠幫助學生感悟到作者蘊含在散文中字里行間的情感,讓學生體驗到作者熱愛北平秋天的情感與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提高學生對散文閱讀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故都的秋》中關于描寫景物的句子標注出來,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景物來感知作者情緒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有效掌握散文的閱讀技巧。
三、轉變散文閱讀教學的評價方式
新課改要求轉變課程教學評價的方式,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求能夠針對學生散文閱讀過程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進行評價,通過這種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加強對學生散文閱讀過程的評價,重點對學生在散文閱讀中存在的優(yōu)點與缺點進行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便于對學生散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散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具體意思、表達的方法與結果,幫助學生掌握作者思維變化的情況,從而能夠在最大限度內理解作者思想以及想要表達的內容,這樣不僅使得教師可更為明確地了解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供個別化指導。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閱讀與鑒賞方法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散文中“人的思想”真正作用,引導學生找到散文閱讀的關鍵點與切入點,進而能慢慢理解與體會散文中的內涵;如果學生的閱讀鑒賞視角很合理、很獨特的時候,提出非常有獨到的見解時,教師應該給予激勵性的夸獎,并將學生的學習心得分享給其他同學,通過轉變散文閱讀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一步步修正自己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有利于優(yōu)化散文閱讀的教學過程。
四、豐富散文閱讀的教學方式
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豐富散文閱讀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多種散文閱讀相關的資源,進而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閱讀散文的興趣。學生在散文閱讀中審美能力的提升,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散文理解中,教學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散文閱讀過程中的融入感,進而提升學生散文閱讀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朗讀比賽、名句賞析等活動來增加學生對散文閱讀的鑒賞能力,并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進行教學,采用圖文并茂、音頻和視頻相結合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從而達到對散文閱讀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蜀道難》這篇古詩散文時,可以通過采用引導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教師提問:在“噫吁嚱,危乎高哉”中,幾個驚嘆詞的連用,是詩人在感情的驅使中噴發(fā)的,通過這句話,不僅讓人能夠領略到蜀道之高峻、艱險,那么還展示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散文中間接體現(xiàn)了社會的險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困難,提高對散文閱讀審美鑒賞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要求能夠采用合理的策略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對促進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散文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為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彬.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再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
[2]李華富.異中求同 同中見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比照閱讀的一點體會[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7(9).
3]劉玲燕.“發(fā)現(xiàn)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