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綜合教學目標達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急需各任課教師予以足夠重視,并投入較多研究精力。鑒于此,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任課教師有必要基于科學研究分析而準確把握朗讀教學的意義、特點等,同時對所教班級學生當前朗讀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以逐漸完善具體指導措施,促使學生朗讀能力提升的同時,推動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縱觀長期以來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實際情況,很多教師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他們認為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輔助手段,完全可以交由學生自己掌控,與此同時,有的教師雖然對語文朗讀的重要性有一定認知,但他們所采用的具體指導措施卻缺乏科學性,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不注重靈活創(chuàng)新等。在上述情況下,學生不僅難以獲得優(yōu)質(zhì)的語文朗讀能力,無法促進自身語文知識理解與學科能力提升,還可能對語文學科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阻礙自身綜合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基于持續(xù)研究做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改善,優(yōu)化學生朗讀實踐行為,促進其語文綜合學習目標的達成。
一、小學語文學科朗讀教學意義分析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朗讀的意義與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就其中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其一,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識字認字,而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朗讀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反復練習記憶生字讀音與結構的機會,這樣更有益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切實理解掌握漢字意義。其二,在學習具體語文課文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更要準確理解把握文章蘊含的思想意義和情感主旨,鼓勵學生進行科學朗讀,讓學生有機會反復揣摩文章具體語句,融入自己的思想進行深入探究,最終順利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其三,在科學朗讀活動中,學生通常可以慢慢拓展探究思維、提升情感感悟能力等,這有益于其自身閱讀語感提升到理想水平,為最終學科能力迅速發(fā)展增添良好助力。鑒于以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基于科學研究給予學生科學指引,提高學生朗讀實踐質(zhì)量與效果,助力其綜合學科能力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朗讀指導策略
(一)營造有益氛圍,激發(fā)學生朗讀實踐參與興趣
實際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開展朗讀活動時,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并在聚焦學生朗讀專注力方面花費一定精力。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有益的課堂氛圍,將他們的朗讀實踐參與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
例如引導學生學習《燕子》這篇課文時,進入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強調(diào)讓學生自己反復進行朗讀,而要基于學生興趣做出一定的教學改變。首先,語文教師可以自己帶著感情為學生朗讀一遍,以自己的熱情打破課堂沉悶氣氛,緊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標準配樂朗讀語音,引導學生模仿鍛煉。最后,鼓勵學生自主實踐練習,教師需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具體內(nèi)容可以為:春日里,微風吹拂細柳,河面波光粼粼,烏黑的燕子飛來飛去……這樣,教師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感染以及動態(tài)聲畫元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有益的課堂氛圍,充分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到相關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保證朗讀時間,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的練習機會
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課堂上進行朗讀教學活動時,很多教師在時間分配上出現(xiàn)了問題,如他們?yōu)榱思涌旖虒W進度,給予學生極少的朗讀時間,有時甚至使學生自主朗讀實踐流于形式,阻礙了預期教學目標的達成。由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全面了解學情的基礎上,保證課堂朗讀時間,這樣有益于學生在充分自主的練習中提升相關能力與素養(yǎng)。
例如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朗讀《荷花》這篇課文時,經(jīng)過基礎講解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時,教師就要科學把控時間的設定。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需提前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科能力和《荷花》這篇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預設一個朗讀練習時間,使學生有充足時間進行試讀、練讀,以在有效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科學理解把握文章具體內(nèi)容。然而這一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實際表現(xiàn)隨時進行合理調(diào)控,如學生朗讀練習情況不佳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延長朗讀練習時間。由此,學生可以獲得充分發(fā)揮自主權利的機會,有益于其包括朗讀能力在內(nèi)的學科綜合素質(zhì)穩(wěn)步提升。
(三)引用多樣形式,優(yōu)化學生朗讀實踐活動效果
在平時學科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參與朗讀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兩點,即一味借助單一形式進行課文朗讀,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很容易就會被消磨掉;不同的語文課文有其相對應的朗讀形式,需要教師科學選擇引入。綜合上述分析,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科學引用多樣朗讀形式,豐富學生朗讀練習活動,以充分誘發(fā)他們實踐興趣的同時提高其朗讀練習質(zhì)量,最終指引他們?nèi)〉昧己玫膶W習效果。
例如在指引學生朗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時,語文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獨立思索,體會詩句韻律與情感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進行對答誦讀,以彼此啟發(fā)及糾正改進,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朗讀競賽活動,進一步挖掘?qū)W生的朗讀實踐熱情。在帶領學生基于《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篇課文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整體誦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開具體朗讀實踐活動等等。上述朗讀教學過程中,借助多樣科學朗讀形式的輔助,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獲取優(yōu)質(zhì)的練習效果,更進一步為學生學科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增添良好動力。
(四)重視激勵評價,增強學生的語文朗讀自信心
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學科朗讀教學工作時,要想達到預期目標,教師有必要持續(xù)挖掘?qū)W生積極配合的動力,以更加科學地踐行諸多具體措施,提高學生朗讀練習質(zhì)量,而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信心就顯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必要性。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激勵評價,益于學生在不斷接受肯定中增強朗讀自信心,助力其實踐鍛煉目標迅速達成。
例如指引學生基于《火燒云》這篇課文展開實際朗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一改傳統(tǒng)嚴厲批評的教學模式,適當增加激勵評價行為。具體而言,將基礎性朗讀技巧以及朗讀本篇課文時的注意事項全部傳授給學生以后,一些學生可以迅速理解掌握,但也會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立即領會并體現(xiàn)于實際朗讀行動,那么語文教師就需要進行科學的點撥,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激勵。以激勵評價為主持續(xù)展開相關教學活動,那么所教學生自然可以慢慢增強語文朗讀自信心,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具體學習實踐中,益于相關能力迅速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越來越重要,任課教師需要加大對相關教學實踐的重視,并持續(xù)探究革新具體指導訓練策略,以有效促使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終為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進步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步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
[2]王興權.淺談朗讀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
作者簡介:李霞,女,1982年生,貴州省修文人,大學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