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胡榮 呂婷
摘 要:當前,寢室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學界對其蘊含的教育功能已有大量探討。文章立足實踐,在對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已具備的育人平臺、育人機制和育人方式全面剖析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其隱含的有效育人路徑,結合新時代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探究大學生寢室建設蘊含的思政內生動力,使教育資源和育人效果得以延伸。
關鍵詞:寢室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內生動力
隨著時代變遷和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宿舍早已從以往的重要生活場域演變?yōu)榇髮W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重要陣地。這種功能的轉變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作為大學生主要生活的場域——宿舍,它具有統(tǒng)一性、自主性和包容性以及感染性等特征。因此,亦具有同化輻射、激勵塑造和規(guī)范約束等思政教育功能。當前,依托寢室平臺,對寢室文化建設和黨建進宿舍育人模式的探究成果較多,但在新媒體時代,如何結合三全育人發(fā)揮好第二、第三課堂的功能,從隱性教育資源、文化及制度等綜合方面挖掘其思政功能的內生動力的研究,相對欠缺。因此,文章基于此,結合工作實際,試圖進行全面詳實的論述。
一、高校大學生寢室管理的現(xiàn)狀分析
以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校高度重視寢室建設,依托輔導員入駐公寓、黨建進寢室的管理模式,逐步規(guī)范宿舍管理隊伍,形成以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宿舍委員會干部—寢室長為一體的管理團隊,推行五星(安全星、健康星、和諧星、進步星、整潔星)標準化制度建設,力求實現(xiàn)大學生文明寢室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使思政工作在第二課堂得以延伸。
這種通過人員、制度進入宿舍的管理育人模式,其動機和出發(fā)點是基于一種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然而,在實踐中教育現(xiàn)狀與教育目標很難實現(xiàn)統(tǒng)一。筆者以為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就輔導員工作性質來看,目前絕大部分高校沒有配備專門的宿舍輔導員,工作中輔導員往往身兼數(shù)職,工作邊界也不夠清晰,很難保證全身心投入到宿舍工作中,即便是以入駐學生公寓的模式開展工作,也很難確保思政工作真正深入到學生宿舍、深入學生的內心;再者考察黨建進寢室的模式,其目的是通過榜樣發(fā)揮示范、引領的效果,而大專院校的學生由于學制短,加上黨員發(fā)展流程日益規(guī)范,考察標準日益嚴苛,在校期間很難發(fā)展成一批正式學生黨員,即使有個別優(yōu)異的學生成為預備黨員或正式黨員,往往也已進入校外實習階段,模范帶頭作用往往落空。從制度育人角度來看,當前我校推行的五星標準化制度,更多的是從結果上對學生行為的考核,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成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但是,一旦缺乏制度的約束,缺乏相應配套的獎懲措施,諸多不良行為極端反彈,真正的基于自主的自律行為少之甚少。這也反映了學生對于“文明”的認知尚不成熟,教師期待的“理性”行為仍未形成。
隱性教育資源的挖掘近年來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高校的校園環(huán)境、宿舍居住條件及文化氛圍的營造愈來愈被教育者重視。但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在組合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形式重于內容,對于文化內涵的把握,從思政供給結構層面來看,多是一廂情愿。究其根源,是教育者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對教育對象的研究不夠,缺乏對教育對象本身的研究,從主觀意愿到自覺行為,離不開外界的刺激,但其決定作用的要歸咎于教育對象自身教育認知能力的提升、情感認同等內在因素。
二、高校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動力的突破口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提高大學生宿舍思政教育內生動力應著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自覺轉變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努力實現(xiàn)自我革新
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時代,于教育者而言,是一個新課題,教師應結合新形勢,抓住新時代的特征,把握新的教育規(guī)律,自覺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開拓新的教育平臺,轉變思政教育體制機制。教育過程中教育沖突時有發(fā)生,而學校、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教育者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轉變教育思維,與時俱進,不斷自我革新,夯實育人本領。
(二)應不斷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結構
從教育對象出發(fā),按照經(jīng)濟學上的供需理論,理想的供求狀態(tài)應是供需平衡。因此,對于學校來說,首先應建立健全一支有力的育人團隊,專門的、高效的團隊是宿舍思政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和保證。宿舍作為第二課堂的延伸單位,已然成為思政工作開展的主要平臺之一。學校、教師應充分借助服務、教書、科研等育人平臺,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對接,著力培育大學生的理性自覺,在實踐中引導大學生認清自身的使命與擔當。目前學校應在現(xiàn)有學院領導、輔導員進宿舍、黨建進宿舍、五星文明寢室創(chuàng)建制度進宿舍的基礎上,進一步規(guī)范梯隊建設,合理分工。各條戰(zhàn)線通力配合,讓思政工作落地,把育人工作做實。
目前學校應在現(xiàn)有學院領導、輔導員進宿舍、黨建進宿舍、五星文明寢室創(chuàng)建制度進宿舍的基礎上,進一步規(guī)范梯隊建設,合理分工,真正發(fā)揮好教育的合力,各條線齊抓共管,經(jīng)常性深入宿舍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自覺形成有規(guī)律、有活力又有擔當?shù)纳罘諊?。通過服務、管理、實踐等多種途徑彰顯人文精神。
輔導員是寢室思政工作的主力軍,可以依托輔導員進宿舍的平臺,在人、制度走近學生的基礎上,試圖通過一對一的談話教育、走訪宿舍等形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發(fā)揮好學生干部的力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掌握學生的話語體系和生活、心理動態(tài),從而進一步針對性開展工作,力求將思政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里,真正做到“教”與“育”的有機結合。
(三)注重寢室文化的打造與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
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環(huán)境——教育目的,在筆者看來是一個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結構。其中環(huán)境等隱性因素對教育效果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刺激;教育對象于教育效果而言,又是一個主動與受動的發(fā)生學概念。其中,文化育人既是一種潛在的刺激因素也是宿舍思政內生動力的軟實力。無論是大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還是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而言,文化競爭力是核心。寢室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體現(xiàn)人文性,還要體現(xiàn)生活性。宜居的環(huán)境需要師生共建,崇善、尚美的背后,不僅折射出個人修養(yǎng),還是一種互助合作和包容精神的實踐結果。而宿舍就是一個多文化、不同民族、多元思想的集合地,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自信、友好的相處能力以及必要的引導必不可少。當前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對文化長廊的打造、實踐活動的開展、各高校寢室公約亦日益完備。理論灌輸和文化滲透對于文化內涵的提升固然重要,而忽略對大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在筆者看來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理性精神的對于文化滲透或者文化的建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理性精神本身包含著一種認同、行動的自覺。我們知道,從理性認知到行動自覺,離不開主觀意愿。因此,單純的說教很難湊效。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對于理性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因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利用好“移情”機能使教育產(chǎn)生共鳴,善于因勢利導,通過合理的途徑,發(fā)揮全員育人的機制,幫助學生建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的過程中,利用沖突事例或者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集體活動中,從一種建構主義的視角幫助大學生正確審視自我,做出合情合理的選擇。
三、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持久的、系統(tǒng)性工程,而高校大學生寢室作為育人工程的一個重要平臺,其思政功能的有效發(fā)揮直接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而思政育人功能的實現(xiàn)依賴于一支強有力的專業(yè)的師資隊伍以及對新的思政育人機制的探究,各功能區(qū)文化資源的挖掘。學校、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尊重學生成長個性,把握好教育的規(guī)律,鼓勵、引導學生在認知能力、情感需求方面的提升和滿足。
參考文獻
[1] 陳德昆.高校宿舍文化內質性育人功能與作用顯現(xiàn)[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7).
[2] 馬成瑤.高校學生住宿空間變化及其育人功能[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12).
[3] 孫聯(lián)明.新時期大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機制的建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01):107-108.
[4] 時長江,徐緒卿.論高校學生社區(qū)獨特的育人功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6).
[5] 王盛琳.高校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探析[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
基金項目:文章系2018年度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項目《“以進推近、育人育心”——探究高校寢室建設中思政功能的內生動力》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2018008。
作者簡介:張慧(1988.05- ),女,漢族,安徽六安人,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與信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胡榮(1983.11- ),女,漢族,浙江紹興人,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處,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呂婷(1995.10- ),女,漢族,浙江嵊州人,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與信息學院,大專,研究方向:電信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