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因此古詩詞教學不僅是對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更是對小學生良好語言素質的熏陶。語文教師要探索出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方法與策略,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發(fā)掘與古詩詞的審美內涵相平衡的切入點,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水平下,能很快地投入到古詩詞的學習當中,領略古詩詞的魅力和詩歌表現(xiàn)的審美情趣,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古詩詞;重要性;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09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83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詞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yōu)美的韻律而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要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生動,并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方法,以提高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
古今名人對古詩詞教學也頗有研究,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在欣賞、吟詠古詩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即所謂的“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朱熹注“興”為“感發(fā)志意”,已從讀者角度來確定古詩的功用。目前而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增加了許多經(jīng)典優(yōu)秀的古詩詞,從數(shù)量中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盡快摸索出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
一、古詩詞是拓寬學生語文知識面的好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培養(yǎng)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因此,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引起眾多中小學教學工作者的重視。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語文教師當務之急是要注重探索古詩詞教學的最佳途徑,構建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體系,同時通過相關課題研究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以提高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使他們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書本和教師挑戰(zhàn)。學生在思想的不斷交流、碰撞中開闊視野,拓寬語文學習的知識面。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習互動過程中的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似信手捻來,但都是教師文化底蘊和教育智慧的結晶。
二、古詩詞教學是提升語文教師素養(yǎng)的好手段
在古詩詞教學實踐與探索中,可以逐步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踏實鉆研,刻苦探索,摸索出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既可以增強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又可以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
值得一提的是,語文教師要注重古詩詞教學的形式趨向靈活多樣,方法趨向科學與可行,注重學習規(guī)律性的探求,從而體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這種實效性,從淺層來看,是認同和促進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上引起共鳴,從而提高其認知水平的有力保證;從深層來看,讓學生吟誦古詩詞經(jīng)典,感受古詩詞的魅力,讓其掌握傳統(tǒng)古詩詞文化之精華,增長閱歷,漸漸領悟,乃至觸類旁通。
三、古詩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好途徑
古詩詞教學活動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審美、想象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從小受到中華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熏陶。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捕捉古詩詞中的點點滴滴,將一首首古詩詞變成生活中的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反復誦讀、品悟,多措并舉,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會讀、愛讀、樂讀古詩詞,逐步提高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積淀文化功底,領略詩的音樂美,并發(fā)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學習現(xiàn)代教育思想,追蹤教育理論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不斷自我否定、揚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不斷探索發(fā)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水平下領略古詩詞的審美魅力,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審美情趣,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總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瑰寶,代代吟誦,千古不衰,它給予小學生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jié)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語文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探索,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實現(xiàn)高效樂學,真正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增強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安得福.對小學古詩詞教學切入角度的探究[J].甘肅教育,2016(19).
[2]賈金鳳.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
[3]張玉奇.小學古詩文教學誦讀技巧[J].學周刊,2017(18).
[4]王瑞紅.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藝術[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2).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楊愛斌(1974.12— ),男,漢族,甘肅永登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班級管理。
課題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古詩詞教學重要性研究》(編號:GS[2018]GHB03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