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qū)北渡小學 李書華
在新課程標準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高。近幾年來,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既適合小學生閱讀,又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老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古詩詞的教學,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
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相應的古詩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走進了各所小學,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古詩教學,也可以通過猜謎語、講故事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比如教學《畫》這首古詩時,我一上課就先說:“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出個謎語,你能猜到嗎?”孩子們一下子就變得興奮起來,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我,接著我把古詩內(nèi)容讀了一遍,問:“這是什么呢?對,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古詩——《畫》。”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立刻高漲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古詩的狀態(tài)中。學習《小兒垂釣》這首古詩時,我先邀請兩個孩子走上講臺,其中一個孩子手中拿著一根魚竿,在專心致志地表演釣魚的情景,而另一個孩子則表演問路的人,垂釣的孩子為避免魚兒被嚇跑而遠遠朝路人招手,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了,學習古詩的興趣也高漲了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孩子們也更加輕松、直觀地理解了古詩的意思。
學習古詩時,必須先讓孩子們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為學習古詩作好鋪墊。古詩的寫作背景和詩人寫這首詩時的心情、境遇等,都是學習古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教學前,我一般會讓學生先在課下提前查閱作者的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在寫這首古詩時的心情等,為上課學習古詩作好鋪墊。在查閱資料的同時,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也對古詩和詩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好奇心,對古詩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和興趣。教師在布置這個預習任務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使學生明確這個任務的目標和方向。課前搜集資料,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而且還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古詩詞奠定了基礎。例如,學習《絕句》這首詩時,我就讓孩子們課前搜集資料,了解詩人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憂國憂民,為后世留下了1400多首著名的詩篇,被后人稱為“詩圣”。和李白合稱 “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可見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
中國古典詩詞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內(nèi)涵深刻,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哲理,是小學生學習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很多教師雖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但教學方法往往比較簡單,學生難以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 應倡導吟誦,品味語言美,把握情感美,感受意境美,通過朗讀才能彰顯這種音韻美,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應把誦讀貫穿到詩歌教學的始終,力求通過誦讀展現(xiàn)詩中的形象和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景。我在教學古詩時,就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讀,如教師范讀、學生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讀時要做到吐字清晰、有力、抑揚頓挫、語速適當。讓學生大聲朗讀,先是“不求甚解”地讀通讀好,讓他們反復地朗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讀到朗朗上口。指導學生讀情感明快的詩,讀的時候應當語調(diào)高昂、輕松,語速輕快;對感情抑郁、悲憤的詩,讀的時候應當語調(diào)低沉、鈍重,語速較慢。讓學生在讀中自悟,當學生領悟到古詩的意思時,學生自然就會入情入境地有感情朗讀,進入詩歌中的角色。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加深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
領悟詩歌的意境是讀詩的最高境界。所謂領悟詩境就要帶領孩子們?nèi)ビ眯母惺茉娙怂鑼懙脑姼璧漠嬅婕霸娙说那楦?。學完詩句的意思以后,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去領悟詩的意境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思維,理解詩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靜夜思》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頭照,作者李白一個人客居他鄉(xiāng),庭院寂寥,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就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月光如水,然而詩人心頭泛起一陣酸楚: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親人啊,你們一切可都安好?想著想著,詩人低下了頭,完全沉浸到思念之中。
有時,帶領孩子們進入詩詞意境,還會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趣味。如在教袁枚的《所見》一詩時,詩人向我們描繪了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他想要捕捉樹上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旁。只要認真體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趣味”無窮。小牧童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悠閑,后來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態(tài),又是何等專注。作者把小牧童的天真爛漫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充滿了童真童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苯處熢诮虒W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后,并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要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些方法和本領,通過實踐活動進行訓練,加強了學生對古詩的自學能力,還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習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詞。這樣,孩子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對古詩詞的學習和誦讀也有了更大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讀成誦,這樣有利于加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詩的學習不僅傳承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古詩教學質(zhì)量,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對古詩詞教學的道路充滿了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