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萍
摘 ?要: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為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實施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近年來馬拉松項目盛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馬拉松中去。在體育課堂中的體現(xiàn)就是中長跑項目,中長跑技術是最經(jīng)濟的健身方法之一,也是體育教學的一部分。但是中長跑訓練枯燥無味且運動量大,教學難度非常大。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將從認知、運動方法及運動強度3個方面對中長跑教學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中長跑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a)-0154-02
中長跑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簡稱。屬800m以上距離的田徑運動項目。中距離跑項目有男、女800m和1500m;長距離跑項目有男子5000m和10000m,女子3000m、5000m和10000m[1]。中長跑是耐力與意志并存的運動項目,在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安排上一直屬于難點教材。中長跑運動量大且枯燥無味,學生都比較畏懼該運動項目,教學時數(shù)比較少,訓練時間少,因此,學生很難掌握中長跑技術,并調高該項目的運動成績,在教學中很難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中長跑教學質量,并改善和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習慣,從而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長期教學實踐經(jīng)驗,筆者將對中長跑教學提出一些個人見解,并為高職院校中長跑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1 ?目前高職院校中長跑教學的情況
高職院校大學生大多在高中的學習成績處于中上等水平,升入大學后多以職業(yè)技能型培養(yǎng)和學習為主,未來基本進入公司、工廠等,學生們的自我約束力較弱,主動學習訓練的自制力也很差,大多數(shù)中長跑的運動水平不是很高。高職院校的作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職業(yè)技能,參加中長跑訓練也是出于修學分應付考試等,并不太看重能中長跑的最終成績。中長跑運動量大且枯燥無味,學生大多不喜歡該項目,經(jīng)過對多個學校和老師的走訪調查,現(xiàn)在很多的老師缺乏對中長跑訓練規(guī)律系統(tǒng)的研究,耐力訓練枯燥無味學生也不喜歡進行耐力素質的訓練,田徑教師在耐力訓練中出現(xiàn)訓練內容安排的不合理、未能突出訓練的趣味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使訓練質量和學生的訓練興趣受到很大的影響[2]。體育教學的認知情況,上體育課程就只給學生布置任務,然后就讓學生完成,也不告訴學生一些關于體育方面的理論知識。
2 ?中長跑教學訓練方法的突破
2.1 認知教學以及心理訓練的突破
中長跑是一項枯燥、乏味的項目,心理素質不是很高的的運動員很難在其中找到樂趣,在進行中長跑訓練時要不斷克服身體的疲勞和不適等感覺,讓運動員長時間保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那需要運動員具備非常頑強的毅力和非常堅忍的性格。在高校的開展中長跑訓練難度很大,當然組織工作和訓練方法不當,中長跑運動將會是極少數(shù)人的運動。在訓練中能否抓好心理訓練,將直接影響著訓練的效果和運動成績的提高。中長跑訓練需要抓住心理訓練,同時又能提高和改善心理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互為補助,相得益彰。然而心理和認知是直接關聯(lián)的,認知是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要想學生提高中長跑的成績,不畏懼中長跑項目,我們就要對學生就要進行認知訓練。一要進行心理教育,即利用對話和實例說明不合理的信念與情緒和行為反應之間的關系。二要對學生的心理診斷,識別出引起他們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3]。也就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認為中長跑是最累的同時也是最枯燥無味的運動,自己堅持不下來,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誘導,改變他們這種錯誤的思想,灌輸積極合理的認知因素,激發(fā)他們完成任務的決心和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語言提示:中長跑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品質、塑造形體、振奮精神、加快血液循環(huán)等。三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包括體育理論、運動生理、運動心理、運動營養(yǎng)等相關知識,讓學生充分理解中長跑這個項目。
2.2 中長跑訓練方法教學突破
2.2.1 走跑交替訓練法
走跑交替訓練法,實際上運用了間歇訓練法的原理,在一次(組)練習之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在機體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就進行下一次練習。跑完規(guī)定的路程,然后走一段路程,再跑,循環(huán)下去。與一般不同的是在這里我們給一定信號,讓學生去聽信號行動,跑動中聽到哨聲就走,走動中聽到哨聲再跑。這樣可以增加走跑交替訓練方法的趣味性。以至于不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學生在期待哨音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任務。當然哨聲由教師根據(jù)合理的時間或距離來掌控這個走跑交替的間歇時間。一般可以安排高速耐力訓練“(100m→200m→300m)×2”,段落間隙可以安排50m慢走,強度要求達到75%~80%。間歇以脈搏恢復到120時,進行下一段落訓練,具體安排如“800m→1200m→1600m”,速度要求在70%,休息間歇應與跑的時間一樣長(哨聲提示)。
2.2.2 中長接力教學
將學生按能力水平平均分為若干組,每組4人,要求各組學生手持接力棒跑完4×800m(距離可根據(jù)課的任務而定)或者4×1000m等。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發(fā)展速度耐力,同時是整個訓練過程熱情高漲,在吶喊中比賽,在快樂中訓練,提高和改善中長跑的趣味性。
2.3 中長跑運動強度的突破
運動強度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從事的運動所消耗能量的大小,常用最大氧攝取量(亦稱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及每分鐘心率能量代謝率來表示。但在實施檢測的過程中,我們運用心率來檢測最便捷,也是容易操作。依據(jù)心率的標準劃分運動強度,結合國內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相關研究結果,確立其有氧運動強度的分級標準:最大心率的50%~59%為低強度運動,最大心率的60%~69%為中強度運動,,最大心率的70%~79%位高強度運動,參照教科書最大心率=220-年齡,實際功率自行和運動過程中所有研究參與者的低、中、高三種運動強度平均值分別為:55%、65%以及75%的最大心率[4]?,F(xiàn)在很多教師采用中等強度或者低強度的比較多,筆者將采用較大運動強度來對學生中長跑教學進行教學訓練,其心率一般達到130~180次/min,在適度的增加運動負荷,讓其達到大強度的運動量,心率達每分鐘150次以上。這在普通教學運動強度上都是一種突破。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學生系統(tǒng)的中長跑教學安排,大多學生在訓練后中長跑的成績都有所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視,促使了學生都能表現(xiàn)出頑強的意志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并且能達到規(guī)定的目標;教學方法多樣的變化讓課程不缺乏趣味性。
3.2 建議
進行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在崗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鼓勵和誘導,以及充分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安排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以及運動強度;把“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的理念應用于高職院校的體育課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284.
[2] 田麗.高校中長跑運動員耐力素質及訓練手段分析.運動精品[J].2017,36(10):101-102.
[3] 梁修,高校中長跑運動員應首要解決的問題——心理研究和訓練[J].科教文匯,2009(17):228.
[4] 陳愛國,趙莉,李煥玉,等.不同強度短時有氧運動對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1,43(9):1055-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