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麗
摘要:語文一直以來是各階段學生學習和關注的重點科目,學好語文就要從小學抓起。因此,小學階段作為學習語文和提高語文水平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給予該科目足夠的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取得更好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yǎng)。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采用近幾年流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本文圍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有效措施展開敘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翻轉課堂;構建策略
一、引言
閱讀作為語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從小培養(yǎng)好學生閱讀的習慣,養(yǎng)成閱讀思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在這一方面做好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此提高語文成績。而翻轉課堂就是一個有效的選擇,但是也需要注意各項問題,才能確保實施效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翻轉課堂的基本含義
目前小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由于小學生的大腦沒有發(fā)育完全,不能很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很多課外讀物甚至是課本上的、老師拿來在課堂上詳細講解的文章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僅僅當作是識字的資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效率,事倍功半;二是部分小學教師沒有給予閱讀過多重視,只是在課堂上講解課文,并且將講課重點放在課文難字上面,沒有過多解讀文章結構和表達思想,這種想法會間接的傳遞給同學們,導致其也產(chǎn)生不重視閱讀的想法;三是閱讀資源稀少,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許多文物不能作為小學生開拓視野,提高閱讀能力的資料,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閱讀能力的提高。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課堂內(nèi)外的生活顛倒過來。以往都是在課外的時候進行自主學習,遇到不懂得帶到課堂上詢問老師;在課堂上有老師引導,一步步探索問題的答案。但是翻轉課堂實施以后,就變成在可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活動。將學生的自主預習、自主討論和自主交流變成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的指導和講解退居課堂二線。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錄制好講課視頻,讓同學們在課堂上自行觀看,有不懂的再請教老師?;蛘邔δ骋恢R點的疑問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教師解答。這樣的問題所有同學都可以看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能不高,或者由于學生的水平差異,老師不能兼顧所有人的發(fā)展,翻轉課堂就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向老師提問、尋求幫助,整個過程由個人獨自完成,也同時提高了學習熱情。
三、將翻轉課堂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措施
(一)改進教學模式
近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學校的升學需求,為了與時俱進,教師就要敢于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局限于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滿足各方面的發(fā)展要求。最近流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就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最大程度上滿足發(fā)展需求。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閱讀課的講解時,要敢于引進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例如:在進行《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從作者生平講到作者的代表作品,從課文生字詞講到課文的大體含義,這樣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整個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進行這堂課的學習時,要有意識的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了解文章脈絡結構。在上課時,也要有意識的讓同學們先進行小組討論,在分組進行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以此提高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和通曉作者的表達意圖。
(二)進行充足的閱讀教學資料準備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大腦發(fā)育并不完全,看待事物的方面可能會有所偏差,這也就導致了小學生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結構和大意。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在進行課前準備時,將所有的準備簡單化,將課本上的內(nèi)容簡單化,將講課用語簡單化,盡可能的讓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講課內(nèi)容。同時簡化學生自主預習的步驟,盡可能的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資料,滿足預習的所有要求。要將準備的材料分好等級,因為學生的水平有高有低,那么,準備的材料也要有易有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在《最后一頭戰(zhàn)象》的學習中,教師就要先從學生的準備階段開始考慮,思考在預習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與難題:遇到生詞怎么辦?遇到難懂的意象怎么辦?遇到難懂的文章結構怎么辦?面對這些預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需要做充足的準備,幫助學生準備詞典,以便其在遇到生詞時能及時查閱并熟記;準備課文中出現(xiàn)各種意象的含義和解釋,但是不包括帶入課文中的解釋,這需要同學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行理解這些意象在課文中代表的含義和意思;準備相似的結構的文章,讓學生在預習時進行翻閱,以便了解這種文章結構的基本用法,但是并不予以總結。所有的問題,包括生詞的讀法,全部都留到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時進行交流。最后的結果就是,在學生獨立的思考和討論下,理解了嘎唆離開村落的心情和作者以此結尾的用意。提高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力。
(三)設計有效合理的語文教學活動
翻轉課堂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自主探索閱讀的奧秘,而閱讀的主要奧秘全部都蘊含在作者所用的語言中,即語言的魅力。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時要注意引導其對語言的注意。可以適當將新穎的教學活動引進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中蘊含的情感和深意。比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設身處地的感受當時背景、環(huán)境下,主人公的所說所感表現(xiàn)了什么,在合作中感受語言的魅力,以此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語文成績。
例如: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一課的學習中,可以先讓同學們進行自主預習,著重感受對話中語言的魅力,將自己對這段對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討論自己對這段對話的看法,然后再找兩位志愿者分別進行小苗和大樹的扮演,進行對話,將剛才表達出來的看法演進這段對話中。在模擬中深刻感受到小苗的情感和大樹的感想,并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同學們。小苗對大樹應該是充滿尊敬的,而大樹對小苗應該是充滿慈愛的。當同學們感受到這一點時,就說明這次的情境創(chuàng)設很成功,學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這對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
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僅在語文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其他學科中也同樣重要。因此,教師和學生應當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和相對應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滿足各方面發(fā)展的需要。為了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新型的教學方法,比如翻轉課堂引進到課堂上,以此吸引同學們學習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續(xù)莉.翻轉課堂模式下語境理論在高職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106.
[2]王鳴華.翻轉課堂在醫(yī)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9,21(08):651-653.
[3]田雪琴.翻轉課堂在中職商務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9,40(2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