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摘 要:無論是新課程標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還是學生普通話水平的現(xiàn)狀都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并將二者的訓練結合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做出了很多嘗試并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普通話水平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就有語言構建與運用。作為湖北省的普通話測試員,我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的無論是學生語言文字掌握情況,還是口頭聽說能力都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如下。
一、學生普通話水平現(xiàn)狀分析
筆者所在地區(qū)是地處中部的武漢的一個新城區(qū),哪怕一個區(qū)內(nèi)不同農(nóng)場的方言都不一樣,由于當年農(nóng)墾從河南來了大量移民,還有丹江口水庫移民,居民構成就復雜了。隨著這幾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激增,其中很多都是外地人口,來自五湖四海,語言構成就更加復雜了。國家推普活動的長期貫徹和深入,學生基本在校都能用普通話交流,也形成了在公共場合使用普通話的習慣,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1.普通話發(fā)音不標準
由于受地域限制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小學也漸漸淡化拼音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對普通話的語音和詞匯形成一個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加上中小學校淡化語法教學,也不能從理性角度認識普通話的語法系統(tǒng)。大部分學生都平翹舌不分,兒化音不標準,鼻音邊音發(fā)不標準,后鼻音不到位,語調(diào)不飽滿,還夾雜一些語法錯誤等情況。雖然不影響基本日常交流,但是還是反映了學生在普通話發(fā)音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缺陷。
2.書面語表達不規(guī)范
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相對來說文化基礎要差一些,在作文方面尤其明顯。首先是書寫不整潔和美觀,甚至有些潦草,錯別字也很多;其次在寫周記中很多學生都在書面語中摻雜一些口語,寫周記就像在跟老師說話,并不能區(qū)分口語和書面語的區(qū)別。
3.邏輯思維不清晰
普通話水平測試最后一題說話題除了考查學生的發(fā)音規(guī)范還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邏輯清晰才能表達清晰、連貫。目前學生學習積累中數(shù)理邏輯還可以,語言邏輯很欠缺,議論文的寫作現(xiàn)狀就是最典型的表現(xiàn)。普遍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就是觀點加材料的模式,不能深入分析問題,不能辯證看待問題,不能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問題,所以議論文寫作很難達到深刻的層次,都是浮于表面堆砌材料。
二、我所做的一些有效嘗試
基于高中語文教師和湖北省普通話測試員的雙重身份,針對上述問題我在教學中將普通話訓練和高中語文課堂有機整合,達到提高高中生普通話水平,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目的。
1.朗讀訓練
朗讀水平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普通話水平的高低,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篇目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可以好好利用這些材料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學習。比如必修一第一單元現(xiàn)代詩歌單元,《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篇篇都是朗讀經(jīng)典篇目,配樂讀、教師示范讀、學生齊讀、分組讀、比賽讀。通過朗讀明白了什么是豪放,什么是婉約,什么是古典,什么是浪漫,何須老師用干巴巴的語言去講解。
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老師的指點,我會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增減字,不讀破詞句。針對學生的語音面貌適時對發(fā)音部位進行指導,效果很明顯,有進步了漸漸有自信了,更加敢于大聲朗讀。對于語音面貌特別優(yōu)秀的同學我會給出名家朗誦進行示范指導,幫助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并推薦給校廣播臺、學生會等。
每個學期都會舉辦一場創(chuàng)意朗讀比賽,既鍛煉了大家的朗讀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朗讀創(chuàng)意,我拍成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成了學生時代永遠的記憶。學校每年高一學生也會舉行經(jīng)典誦讀比賽,從選篇目到配樂到舞蹈編排學生熱情十足,我這個語文老師主要是負責語音語調(diào)朗讀技巧的指導了。
2.基礎知識落實
普通話發(fā)音標準的基礎是字會認才能讀準確,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語文基礎普遍很薄弱,經(jīng)常讀錯字音,寫別字。所以只能從基礎抓起,每一篇課文都要注意字詞的積累,每一篇周記都要圈出學生的錯別字,并總結出學生容易寫錯的字幫助學生記憶。基本的字詞掌握了,普通話才能發(fā)音標準,語文基礎知識才能牢固。
3.頭口表達能力訓練
往往學校教育更注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忽視了口頭表達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是一句口號而要落到實處。單日的語文早自習都安排了學生輪流講解古典詩詞,從選材到朗讀到板書到講解都是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在旁默默觀察和鼓勵,最后給予中肯的點評。點評主要圍繞朗讀的技巧、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講述者的語速語態(tài)等。通過幾輪下來學生進步很明顯,上臺不再臉紅了,能夠正臉面對觀眾而不是永遠一個側(cè)顏,能邊講邊跟同學互動。
不讀書的高中生是學不好語文的,所以我每個學期安排了四本書的課外閱讀。每本書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讀完后就開讀書分享會,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經(jīng)常小組之間觀點不一致,讀書分享會開成了辯論會,所謂理越辯越明,在辯論中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這學期安排學生讀了《飛揚與落寞——徐志摩傳》,讀書分享會上學生產(chǎn)生了熱烈的討論,每個學生都敢于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條縷析有理有據(jù),在表達和傾聽中對徐志摩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入。
我認為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只要有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意識,采用靈活的方法,就能在普通話訓練和語文教學目標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結合點,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普通話水平。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