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霞
【摘? ?要】?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過于依賴的現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發(fā)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本文主要從構建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等角度闡述初中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 初中數學;獨立思考;能力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過于依賴于教師,往往是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思考,而當他們真正遇到問題時會無所適從。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融合貫通。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積極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育。很多學生在小時候就倍受父母寵愛,他們過于依賴家長,需要在家長的指點下生活,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他們不善于獨立思考,其個性受到束縛,智力發(fā)展也受到限制。究其原因,家長對子女的照顧過多,“愛心”剝奪了孩子自我錘煉的機會,導致他們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對父母過度依賴。學校在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只注重知識的“注入”,對學生的理解知識的過程則視而不見,學生只是被動地理解,大腦也長期得不到鍛煉,從而也變得不愿意思考。教師以統(tǒng)一的內容、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學生完全服從于教師的“標準答案”,唯師唯書,不敢有自己的懷疑。減負停留于口號,學生每天疲于應付大量作業(yè),他們沒有精力去獨立思考。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于多媒體,各種素材讓學生眼花繚亂,教師會變著花樣去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安排學生參與合作交流,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的機會,表面上的“熱鬧”無法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剝奪了屬于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抽象,教材中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方程與函數等思想,這些內容光靠學生記憶還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充分思考、系統(tǒng)地訓練才能掌握運用這些思想方法的技巧。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在學完概念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以不同的數學語言去表達、從不同的層面去理解,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的問題,能促進學生思維的變通,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一、構建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
教師要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的心境得到放松,讓師生進行平等地交流。在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放松自己的“戒備”,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表達疑惑、敢于提問,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學生學會了思考,就會加深了理解,從而能品嘗到思考的“甜頭”,從而會愛上思考,有了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放下“師威”,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要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容時,教者步入教室,問學生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有學生說我看我的鄰座,也有學生說我看前后桌,教者適時引導,“如果你第一個到達教室呢?”此時有學生說出自己的位置:第三排第四桌,還有學生指出與我們到電影院找座是一樣的。教者在黑板上畫出班級座位圖,并標出“排”、“列”,讓幾位學生在圖中圈出自己的座位,教者讓學生用數字表示自己的座位,從而引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教師要善于轉變自身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學會理解學生、包容學生,與學生平等地協(xié)調,讓學生獲得心理的安全,產生親近之感。
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要避免多練而少思,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情景題、開放題、推理題、探索題,讓思考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能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師不宜越俎代庖,在課堂上不能講細講透,要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師不能照搬教材,要豐富教學內容,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如果自行揭示結論,就會失去了思考的動力,也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索然無味。
二、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
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預習,為他們提出一些預習的問題,誘引他們主動思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針對性地交流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誘引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教師的提問要難易適中,要貼近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會生畏,如果問題過于容易,學生會缺少興趣。教師要分層設計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讓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以同伴交流、教師點撥,能對學習內容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從而能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學生要學會反思,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使思路變得寬廣、順暢,能朝著新穎的方向發(fā)展。學生要反思錯誤,避免思維不嚴謹的現象發(fā)生。學生要反思解題方法,讓思維觸角向不同方向延伸,從而提高思維的廣闊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要具有提問意識,要開放學生的內心世界,讓他們表達見解、提出疑惑,有時即使顯得稚嫩,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在學生認知活動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疑惑的問題,并由此產生焦慮、懷疑,這種心理會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問。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覺醒,會產生求異、創(chuàng)新,不斷催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有趣的內容提出問題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的思考探索。教師要在新舊知識銜接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舊的知識去探索新知,如將分數與分式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比較異同,從而引出分式的概念。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之處,讓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得到聚攏,使他們能愛上數學。教師要利用數學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能停留于聽懂,而要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從而能找到打開問題大門的“鑰匙”。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為學生營造利于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放飛思維,大膽質疑,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魏紅.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探索,2007.
[2]王潔.中學生數學問題提出策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4.
[3]殷世東,潘黎.把獨立思考權還給學生[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