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霞
摘 要: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從豐富的紅色文化中汲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yǎng),是當前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學術界從內生與外誘兩方面剖析了影響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從整合與傳播角度探討了紅色文化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和途徑來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關鍵詞: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yǎng);共生;邏輯蘊涵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0-0163-0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豐富的紅色文化中汲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yǎng),以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促進作用,從而引導鼓勵人們?yōu)閷崿F(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是擺在各級政府和學者面前的一項意義重大、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一、內生與外誘: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在社會轉型期中依然存在一些影響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從對既有研究文獻梳理分析來看,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生性因素
1.認識方面因素。不少研究者認為,在實際中存在對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和作用缺乏正確理解與認識的現(xiàn)象,這就影響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因而也無法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促進作用,這是造成當前影響紅色文化進一步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褚凰羽、洪芳研究指出,出于對紅色文化長效機制以及時代價值認識不到位,從而導致紅色文化缺乏宣傳和傳播的持久內在動力[1]。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卻相對滯后,紅色文化的宣傳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甚至一度被邊緣化。畢威卿等指出,紅色文化出現(xiàn)了斷層,即年輕人普遍缺乏對紅色文化的興趣與關注,這些精神遺產面臨失傳的危險[2]。
2.教育方面因素。一些研究者指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紅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發(fā)揮還不夠,例如教育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不夠、紅色文化承載機構管理不善、紅色文化教育人才匱乏等,這些都影響了紅色文化的傳播,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劉金龍指出,紅色文化雖然可以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發(fā)展,但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由于各方面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較高,因此不是每個地區(qū)都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3]。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為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較弱,主觀上大學生自身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并不完善、各方面的能力素質不足,客觀上各種外來文化對大學生掌握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也造成了巨大沖擊。
(二)外誘性因素
1.開發(fā)整合因素。紅色文化的開發(fā)整合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yǎng)效果。何其鑫等認為,當前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且散,加之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均衡,造成了各地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開發(fā)的程度不盡相同,有的地方甚至很少開發(fā),使得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fā)揮[4]。葛茂奎等認為,政府對傳播紅色文化這一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還不夠,紅色文化的社會價值功能未能得到有效開發(fā);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xiàn)了被邊緣化的現(xiàn)象,對紅色教育資源的重視不夠,傳承紅色基因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很難實現(xiàn)較好的契合[5]。
2.商業(yè)方面因素。毋庸置疑,紅色文化的興起和繁榮離不開商業(yè)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當前紅色文化的功利化趨勢明顯,各種商業(yè)炒作反而削弱了紅色文化的影響力,不利于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張鵬程指出,一些地方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過程中出現(xiàn)過度商業(yè)化傾向,簡單地以經濟指標來衡量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的成效,將紅色文化產品進行完全商品化和娛樂庸俗化[6]。畢威卿等認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成為一些地方開展商業(yè)活動的噱頭,無論是在利用的內容上,還是在開發(fā)的形式上,都出現(xiàn)了庸俗化、低俗化的傾向,在弘揚紅色文化的道路上偏離了方向[2]。
3.輿論宣傳因素。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7]因此,要有效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就必須充分發(fā)揮輿論的主力軍和主陣地作用,但在實踐工作中,各地的紅色文化輿論宣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從而影響了紅色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褚凰羽、洪芳提出,紅色文化傳播缺乏多樣化的渠道,單調乏味的灌輸說教使得紅色文化缺乏活力和感染力,嚴重影響了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yǎng)[1]。畢威卿等認為,發(fā)展模式較為陳舊,像網(wǎng)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技術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利用,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活力和動力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釋放[2]。
二、整合與傳播: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如何有效發(fā)揮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yǎng)作用,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其中需要政府力量、社會力量和公眾個體等多種力量來共同推進。
(一)整合: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途徑
1.文化資源整合論。這類研究認為,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yǎng)作用的發(fā)揮,有賴于政府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規(guī)劃和整合。首先,要從宏觀上對全國分散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發(fā)揮集聚效應。胡建等認為,我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做到全國一盤棋,加強資源整合、政策引導和經濟支持,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開發(fā)[8]。其次,要從中觀上將非物質性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通過以書本、音頻等形式將區(qū)域性的紅色文化記錄和保存下來,在本區(qū)域或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教育。安小文、李祖平提出,應該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域的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系統(tǒng)化和立體化的實施框架,確保整體性的開發(fā)和利用[9]。再次,要加強微觀層面史料文獻的整合,不斷豐富和充實紅色文獻材料。何曉堅認為,應對愛國主義歷史資料進行深入梳理,在已有的革命文獻資料基礎上,加強口述資料的整理和遺落在外各地檔案文獻的整合[10]。
2.制度整合創(chuàng)新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體制機制來保障[11]。為此,要從培訓教育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等方面來為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用的發(fā)揮提供最有效的制度保障。李洪賓等提出,以制度化來確保紅色文化浸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制度保障表現(xiàn)[12]。孫海英提出,要構建有利于促進紅色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的政策支持機制,出臺相關政策以支持制作弘揚紅色文化的歌曲、影視劇、電腦游戲、網(wǎng)站和書籍,用這些精神產品占領文化市場[13]。還有的研究者提出,要加快轉變開發(fā)的機制,政府負責物質形態(tài)資源的開發(fā),科研機構負責非物質形態(tài)資源的開發(f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起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
3.網(wǎng)絡整合助推論。隨著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要高度重視網(wǎng)絡的作用?!蛾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wǎng)上傳播陣地?!币恍┭芯空咧赋?,要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新媒體在傳播紅色文化中的作用,建立紅色網(wǎng)站,如“中國紅色文化網(wǎng)”“紅色旅游網(wǎng)”等,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網(wǎng)上輿論環(huán)境,從而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張文、王艷飛提出,新時代要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增強紅色文化的曝光度和存在感,讓廣大群眾知曉更多的紅色文化歷史,在普通的日常生活當中就能耳濡目染接受教育和洗滌心靈[14]。馬靜認為,要充分運用好新媒體,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方式將真實的史料、歷史圖片、音像資料和紅色故事呈現(xiàn)給公眾,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閱讀紅色文化文獻資料和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15]。
(二)傳播:江西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方式
1.傳播載體論。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功能的發(fā)揮需要不斷拓展傳播方式和載體,它既可以是有形的載體,也可以是無形的載體。正如邱小云研究指出,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紅色文化的傳播路徑,可以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16]。一是重要節(jié)慶日載體。季軒民、楊劉保提出,要深挖革命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等,借助這些節(jié)日傳播紅色文化[17]。例如,利用好每年的“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等來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以加強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胡建、何沙沙認為,歷史重要節(jié)點的各種節(jié)慶日、紀念日所舉辦的各種紀念活動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重要作用[8]。二是教育機構載體。這類研究者指出,要把紅色文化與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校園文化當中,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導性作用。安小文、李祖平提出,要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舉辦紅色宣講、紅色家書誦讀、紅色歌曲競賽、紅色知識問答等各種活動來加大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9]。三是紅色文化物質載體。朱景林認為,要堅持以中國革命的重要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為課堂、以革命文物為教材,再現(xiàn)當年歷史時期的場景,促進革命精神深刻的共鳴,最終達到對核心價值觀理論的認同和理解[18]。
2.思想教育論。在當前信息時代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要將保護和傳承核心價值觀、加強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認同與支持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鄭曉靜認為,要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主陣地作用,把黨史、校史、學科發(fā)展史有機融合起來,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9]。季軒民、楊劉保指出,要將紅色文化增添到教材中去,增加青少年進一步認識和學習紅色文化的機會,深刻挖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17]。
3.典型示范論。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中要充分發(fā)揮好典型示范的效應,這種紅色典型既可以是紅色的歷史人物,也可以傳承紅色基因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人物。安小文、李祖平認為,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眾多榜樣人物或事跡在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0]。榜樣是看得見的正能量,是具象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進征程需要典型示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劉金龍認為,紅色文化當中的榜樣人物具備非常好的示范效應,政府要做好深度報道,可以采用體驗式參觀、組織活動式、網(wǎng)絡報道式等方式來樹典型和亮先進,通過感人的革命事跡來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3]。
三、結語
綜合來看,目前有不少的研究者圍繞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因素,以及探討了如何進一步發(fā)揮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yǎng)作用的對策建議。但同時也要看到,學術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今后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研究:首先,從地方實踐上剖析各地區(qū)域紅色文化是怎樣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诟鞯氐膶嵶C調查分析,可以分別從理論研究、制度安排、輿論宣傳、教育培訓、場館建設、紅色旅游、文化產業(yè)、社會工作等多個方面來探討各地運用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做法,解決“做了什么”的問題。其次,從理論上歸納和總結各地的區(qū)域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性經驗,從滋養(yǎng)內容、滋養(yǎng)對象、滋養(yǎng)方式、滋養(yǎng)保障、滋養(yǎng)效果等多個方面來探討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yǎng)規(guī)律,從而為如何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褚凰羽,洪芳.紅色文化傳播的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蘭臺世界,2011(3):72-73.
[2]畢威卿,沙治邦,王一寧.紅色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大眾文藝,2015(18):262.
[3]劉金龍.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11):67-68.
[4]何其鑫,向國華,余雪源.紅色文化資源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應用[J].江西社會科學,2013(10):235-239.
[5]葛茂奎,李爽,王佳寧.井岡山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2):98-100.
[6]張鵬程.紅色文化資源面對過度商業(yè)化開發(fā)的隱憂與對策[J].教育文化論壇,2013(3):51-5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胡建,何沙沙.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挑戰(zhàn)及路徑探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04-108.
[9]安小文,李祖平.紅色文化軟實力: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依托[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5(3):105-109.
[10]何曉堅.紅色文化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促進作用——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為例[J].學術探索,2012(10):37-39.
[11]本書編導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讀本[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3.
[12]李洪賓,趙洲洋.論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路徑[J].知與行,2018(2):32-36.
[13]孫海英.論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與機制構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6(2):62-67.
[14]張文,王艷飛.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J].人民論壇,2016(23):126-127.
[15]馬靜.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6-20.
[16]邱小云,周艷紅.弘揚紅色文化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思想教育研究,2017(6):95-98.
[17]季軒民,楊劉保.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6(3):30-33.
[18]朱景林.紅色文化物質載體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展示應用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5):66-68.
[19]朱文凱,傅超.把紅色文化基因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N].中國科學報,2015-01-15.
[20]安小文,李祖平.試論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方法與價值[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21-24.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Red Culture Nurturing Core Values
LV Dongxia
(Party School of 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Nanchang 330108,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a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formed by the CPC in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s an important source and compon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how to draw rich nourishment from the rich red culture to culti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at present. Academic circles have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d culture to nouris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bo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perspectives, and discussed how the red culture nourishe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ways and me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red culture,socialist core values,nourishment,symbiosis,logical im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