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四川傳媒學院
舞蹈編排需要專業(yè)的編排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和肢體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的完美配合,才更能體現(xiàn)一個舞蹈作品的主題和意境,從而將舞蹈者的思想表達和傳播給觀眾,觀眾從中享受到人體結合藝術表現(xiàn)的美感。除了需要確定題材、主題動作外,隊形的變化也是舞蹈編排的重點,民族民間舞和流行舞在舞種屬性、題材選擇、主題動作確定上的差異決定其隊形變化上也會有差異,本文著重對比兩類舞蹈在隊形編排上的異同,為新時代舞蹈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繁榮新時期舞蹈創(chuàng)作。
流行舞的編排思想主要是以故事為主線,或者是以西方現(xiàn)代的思想為主導的。而中國民族民間舞主要謳歌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傳承民族文化,所以是一種展示自娛自樂和不同民族風情的舞蹈。由于這樣的編排思想的差異,所以在隊形編排的流動性上是極其不同的。
流行舞不像民族民間舞那樣注重隊形的流動性。我們在民族民間舞編排的時候,往往會數(shù)“12345678”或“一噠二噠……”這樣的節(jié)奏,可能四拍一換動作,八拍一個流動,也可能通過慢節(jié)奏的隊形變化來擬物,展示河流的緩慢流動,也可能常用“雙龍戲珠”這樣來烘托氣勢,還可能是大橫排、大斜排的流動來豐富舞蹈,而流行舞在隊形流動性上不會有這么多固定化、程式化的要求,不會像民族民間舞,尤其是群舞的編排上去重視這種多樣性。由于節(jié)奏的短而碎,導致幾乎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可歸納總結的流動性。【1】
流行舞的編排主題隨意、隨性,多以影視作品的段落為主題。在隊形設計上并不像民族民間舞那樣豐富。多人群舞重點突出整齊度,以至于有齊舞這么一說,而小群舞里的隊形則注重展示個體技巧水平,通過重置景道具和變換服裝顏色或樣式來“吸睛”,故由于其編排的思路和主題沒有相對標準的答案,其往往根據(jù)劇情需要、重心轉換來進行突出主角式、有集中“炸”點的隊形設計。
而民族民間舞的編排主題,相對流行舞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這里的局限性主要指的是思維上的局限性。因為在國內,民族民間舞的編舞遵循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如在群舞編排中,動作設計中,我們要注重隊形的基本結構和運用,如需要點、面、線結合等。同時在民族民間舞里,“圈舞”、“圓舞”的運用是最為常見的隊形設計之一,因為在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在重大節(jié)日都會圍成圓圈跳舞,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跳象腳舞,土家族的擺手舞,羌族的“瓦爾俄足”等等。我們在民族民間舞的隊形設計上,特別是舞臺藝術中,不敢脫離于這種思維框架,隊形設計的重點就在于遵循編舞技法,突出舞蹈的結構完整性,而流行舞的編舞隊形設計核心在于整齊、出彩、創(chuàng)新。
流行舞的編排主要是根據(jù)音樂來定的,而流行舞的編曲又和民族民間舞的編曲大相徑庭,這就決定了其編排上的差異。流行舞的節(jié)奏點碎而小,音樂多是熱門快節(jié)奏流行樂,這樣的節(jié)奏屬性就決定了其畫面變化是以小范圍的快變化為主,以出人意料的隊形“炸點”變化為主,而從“面”來說,以追求整齊和氣勢而進行的塊狀隊形編排為主。相對來說,民族民間舞的音樂節(jié)奏較慢和悠揚,其隊形編排上的畫面感會更延綿,在構圖上會考慮是否足夠體現(xiàn)舞蹈的美、是否協(xié)調、是否尊重當?shù)氐拿褡逦幕蜌v史文化、是否靈動等,所以,總體上說,民族民間舞編排的畫面感相對于流行舞來說較豐富多樣?!?】
今年來,打破各舞種的間隙,進行多舞種的融合已成為舞蹈編排的一個大趨勢。大型詩樂舞《大國芬芳》中,一群“酒仙”在表現(xiàn)暢飲、醉酒的酣暢淋漓時,編導大膽運用街舞中BREAKING里的動作元素,讓其與中國舞相結合,打造一幕完全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在2019年,大型街舞競技節(jié)目《這就是街舞2》中,新疆舞者古麗米娜與流行舞選手帶來的作品《India City》,就是把維吾爾族舞與流行舞相結合的作品,利用維吾爾族舞的鼓點巧妙地與街舞音樂結合,在動作方面把維吾爾族的橫移頸等典型動作與街舞動作結合,相得益彰,在人物形象塑造、表情管理和情感投入上都有很大的突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流行舞,同時也對我們的民族民間舞有濃厚的興趣,而在這種多元審美觀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青年舞蹈編導開始探索多舞種融合的舞蹈作品,新生代的舞蹈編導對民族民間舞與流行舞的融合性編創(chuàng)有著個性化地見解。本文拋磚引玉,以小見大,就流行舞與民族民間舞在隊形編排上的思考為著眼點,旨在引起同行對跨舞種融合性編排的重視,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性的舞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