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興文
貴州省余慶縣天湖小學
練習是檢測教學、鞏固知識的必要手段。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也不斷的在實際教學中反思總結提高,在這里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實效性策略做了一個初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短短的40 分鐘內,既要完成新授知識,又要及時的進行練習鞏固,那么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課堂練習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例如,在教學“認識東南西北”后,針對學生將生活中的東南西北與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容易相混,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一)看一看:讓學生任選一處觀察它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二)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
(三)畫一畫:將你所觀察到的畫在作業(yè)本上。
這樣的練習,既復習了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又鞏固了圖上的東南西北方向,所以,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巧妙而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習,可以使教學過程優(yōu)化,從而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練習形式求新——引起興趣。教學中可采用個人練習,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亦可采用小組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探究知識的能力,還可全班練習交流,使學生集思廣益,開闊思路。
(二)練習內容求活——保持興趣。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設計游戲、兒歌、探險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題型上可以補充填空、判斷、選擇、補缺等,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充分體現教學開放,課堂開放,思維開放。
(三)練習題材求近——提高興趣。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應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師在進行練習設計時,應在吃透教材的同時吃透學生。一般練習題應面向大多數中等水平的學生;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略增一些難度,讓他們博學多思;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可事先準備一些孕伏題,為其順利解答正式題作必要的鋪墊。把練習分為幾個層次,可以使能力弱的學生吃得消,一般的學生吃得好,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而且不同水平的學生隨著他們的進步必然會有變化,能力弱的做完基本題后,有時也可以試做提高題,使他們也逐步提高。
例如,許多學習資料上將以往呆板枯燥的練習題目改為體現人文關懷的導語,如:給學生練習的題目前寫上一句激勵語言:“下列問題只要你仔細分析,一定能解答,我們相信你?!薄澳阏姘?,能用多種方法解答嗎?”還有將“練習混合算式”取名為“開心過山車”;文字題改為“暢游文字島”,應用題可改為“問題樂園”等,表述的親切,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讓學生在這些導語中充滿自信,更能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再如,學習了5 的乘法口訣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課堂練習:
(一)對口令:同桌兩人,其中一位同學說出“二五”,另一位同學說出“十”;或者一位同學說出一句完整的口訣,而另一位同學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找卡片:一位同學出示一張數據卡片(5 的倍數),另一個同學迅速地找出兩張算式卡片與此對應。
(三)用口訣:出示一首古詩(每句5 個字),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算一算共有多少個漢字?并讓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可用到5 的乘法口訣的?
以上這些練習設計,就改變了過去讀、背,抄的形式,而是將這些將數學知識與動手操作、生活現象及其它學科聯系在了一起,讓學生倍感親切。與過去單純的練習題相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更豐富了數學的內涵。
練習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也講究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我也將在小學數學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努力讓學生樂學、愛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