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高校美術教育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更是欠缺。在高校美術課堂中應用開展“探究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學習方法的應用,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本文探討了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指出了目前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探究式”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用策略做出了積極探索。
關鍵詞: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應用策略
1 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1.1 “探究式”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新興的教學方式,主要包含了情境創(chuàng)設、討論交流、資料收集、解釋論證以及課后反思等重要環(huán)節(jié)。依據“發(fā)現教學”教學理論,可以將“探究式”教學大致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況提出問題;第二,由教師向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相關資料;第三,由學生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假設;第四,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推斷出結論并對結果進行驗證。從根本上來說,“探究式”教學具有很強的研究性,它既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又要求學生需要在探究過程中形成科學的研究問題,并能夠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總體來說,“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學中的形成的綜合性、多層面的活動,需要師生合作完成。
1.2 高校美術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
1)“探究式”教學是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內在要求。發(fā)現、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成為知識經濟發(fā)展的主旋律。而促使知識經濟進步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離不開探究,更離不開高校所培養(yǎng)的大量高素質、應用型、探究式人才。當前社會又是一個信息化極度發(fā)達的社會,遠程通信、信息技術等飛速進步,既對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一方面吸收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汲取了現代信息技術之長,這種揚長避短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也確保其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2)“探究式”教學是美術課程本質價值的根本體現。高校美術教學,一方面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的職責,另一方面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藝術品位、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高校美術教學的根本價值所在。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在實現學科教學目標同時,可以有效解決高校美術教學的困難,從而提升其教學有效性。高校美術教學單憑專業(yè)技巧難以達藝術境界,而藝術教育的價值在于促使人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模式,將探究式學習應用于高校美術教學,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實現美術教育的學科價值。
2 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現狀
2.1 學生淡化美術課程學習,探究性不足
從當前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對美術課程學習,導致探究性學習不足。原因一是部分美術教師缺乏對學生認知結構和認知程度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闡述見解,但是由于他們缺少必要的美術常識基礎,能夠獲取的內在理論和知識比較少,長時間會導致學習興趣下降;二是部分學生家長對美術課程存在比較偏頗的認識,很多家長只是將美術作為“課后娛樂”活動,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缺少監(jiān)督;三是部分學校缺少對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干預較少,從而導致“探究式”教學氛圍不足。
2.2 部分美術教師教學素質不夠,無法順利完成“探究式”教學
高校美術教師的教學素質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能力及知識掌握。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美術教師自身素質亟待提高,表現在:一是美術教學理念落后,一些教師認為美術教學在于提高學生繪畫技巧,對理論知識不夠重視,這種教學觀念的落后,不能適應新的課程標準;二是美術課程常識基礎薄弱,一些高校美術教師循規(guī)蹈矩,不重視改善教學方法,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導致課程教學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 高校美術“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3.1 基于“探究式”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高校美術學科很多理論知識非常抽象,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確保學生能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的枯燥和乏味,必然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降低。因此,對于高校美術教師來說,結合學科知識范圍,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的來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性,確保學生帶著求知欲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盡可能地打開思維空間,并主動投入到對探究目標的探索解析中去。
3.2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地位和作用
高校美術教學必然圍繞“核心問題”而展開。教師要做的是在設置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與探討,可以利用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并在求證過程中獲取最終答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探究式學習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問題”設置為引導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最好是以鼓勵性的話語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思維,從而實現對知識更加有效的吸收。
3.3 加強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融合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式與小組合作這兩種方法進行融合應用。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出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問,積極發(fā)表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看法和理解。學生的自主探究,是高校美術“探究性”教學的基礎,學生應當首先具備獨立自主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擁有在質疑中尋找答案,在理論與實踐的相融中強化自身的自主探究力。與此同時,高校美術教學也需要通過思維碰撞開以產生靈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將“小組合作”教學法引入課堂,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及協(xié)作能力,最終實現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的融合應用。
3.4 在“探究式”基礎上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高校美術課堂,以教師傳授和展示為主體,學生只大都是利用看書和聽講的方式獲取美術知識。這種模式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極易導致學生厭學的情況?;诖朔N問題,高校美術教師需要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教師可以引導進行學生看展覽、看畫冊,在對優(yōu)秀、經典的美術作品的鑒賞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利用計算機軟件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運用網絡資源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改革。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此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伴隨我國高校美術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式”學習,既需要教師提升自身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也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探究式”學習機會和學習條件。
參考文獻
[1]鄭躍麗.探究式學習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7).148.
[2]張富軍.高校美術專業(yè)民間美術課程資源整合的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8).100-101.
[3]毛鴻達.美育普及背景下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探析[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19(9).161-162.
[4]封笑.高校藝術學院美術史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9(03).187-188.
作者簡介
張雁(1975-),女,山東省淄博市人,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