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藝術(shù)素養(yǎng),切實提升自我音樂教學質(zhì)量水平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文章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在課堂上有效應用“情境、互動、拓展”三方面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境;互動;拓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061-01
一、豐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在現(xiàn)有的教學基礎上可以加入情境教學,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情境中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如“嗚嗚練聲”“全民K歌”等手機App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教材中的譜例,或者通過音樂故事、音樂簡介以及配畫等方式來營造良好的藝術(shù)氛圍,這樣可以更加貼近學生世界,使學生可以在觀察與思考中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從而快速進入課堂角色,提高音樂水平。比如,在學習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西北風》時,教師可以播放學生熟悉的影視劇里的“信天游”民歌,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qū)的一種民歌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當下情境去感受西北音樂,以音樂為媒介來了解和感知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故事,把學生帶入不同的“時空”去感受不同的藝術(shù)與風情。在課堂上,教師營造出豐富的情境,使學生暢游其中,在情境中學習音樂、陶冶情操更有助于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形式多樣,充分體驗感悟
音樂可以以游戲開始,通過即興達到目的來獲得教學的成功。對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結(ji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開展音樂比賽、個人演奏以及即興創(chuàng)作等讓學生來參與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的學習實現(xiàn)個性化表達與創(chuàng)造。比如,在學習草原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演唱和欣賞等方式使學生感受草原主題的歌曲,通過音樂感受草原的壯闊與美麗,了解草原民族的豪爽卓越風姿。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大眾熟悉的歌曲《牧場上的家》,且引導學生表達自身的感受,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情感,教師也可以教學生曲譜,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音樂的旋律。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分析音樂意境,通過交流與討論感受演唱的特點,并注意歌曲的變化與拍子等。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共同歸納歌曲的演唱速度、情緒以及力度,使學生可以深刻理解音樂的內(nèi)涵,為此后的學唱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學生完成學唱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找一找、說一說的活動,逐段分析音樂的實際特點,加深理解。
三、拓展遷移,有效升華情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與時間,還應關注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為音樂課堂注入更多的靈感,使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升華對音樂的情感,開闊視野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音樂品味。首先,教師應該重視音樂與其他學科教學的結(jié)合工作,豐富學生認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真正產(chǎn)生對音樂的喜愛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將音樂知識與語文中的戲劇、詩歌等結(jié)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升華音樂情感。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主題曲與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結(jié)合教學,一方面使學生對這首詞印象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學與藝術(shù)素養(yǎng)。同理,將音樂與英語教學結(jié)合,學生在演唱英文歌曲的同時還能提升英語學習興趣,有效練習口語。同時,音樂與舞蹈有效結(jié)合還可以提升課堂的活躍性。
四、結(jié)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學科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一門學科,雖不似語數(shù)外那般搬上考場,但是日常生活中普羅大眾都是離不開音樂的。所以,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行優(yōu)勢導入,安排更多形式的音樂活動,促使音樂教學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玉輝.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探析[J].戲劇之家,2014(7):132,144.
[2]唐瑛.初中音樂教學如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14(6):93.
作者簡介:郭苑青(1976—),女,廣東蕉嶺人,中學音樂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