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玲
摘要:語文在中學階段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基礎課程,其掌握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中學階段,是各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以及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使學生在學校期間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51-01
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自然、滲透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習習慣。然而,現(xiàn)在很多中學生存在著各種不良習慣,比如不認真對待作業(yè)、上課不注意聽講等等,這些行為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果不加以糾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將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應當堅持的原則
1.1?循序漸進原則。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科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而要使這個習慣得以鞏固,更需要長期的堅持。因此,在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要求學生將不正確的學習方式立馬改正過來,而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比如很多中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造成對老師課堂上講到的知識很難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我們都要準備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為獲得在課堂上的良好表現(xiàn),久而久之便會主動的去進行課前預習,經(jīng)過長時間的堅持,將會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1.2?榜樣的原則。根據(jù)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特點,他們早已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家長和老師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1]。因此,在學校,作為老師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比如當我們要求學生寫字時要正確、規(guī)范,一筆一劃,那么作為老師,更要達到這個要求,無論是在板書還是在批改作業(yè)時,都要保證字體的工整美觀。還要要求家長要配合好孩子的學習,要求孩子學習時,自己也要進行學習工作等,而不是孩子在學習,家長在看電視。
1.3?趣味性原則。中學生由于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因此,要想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們必須要堅持趣味性的原則,激發(fā)中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yōu)樯鷦拥木唧w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時,在課堂開始時我們先播放一段事先準備好的有關田忌賽馬的短視頻,使學生了解到田忌賽馬這個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來。
2.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措施
2.1?培養(yǎng)中學生認真觀察、勤于動筆的習慣。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只是我們?nèi)鄙倭松朴诎l(fā)現(xiàn)美的眼睛。因此,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增強其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學生只有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去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存在,才會寫出感人的文章,同時增加對生活的感悟。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春游的時候,我們要讓學生去認真觀察,注重細節(jié),用眼睛和心靈去感悟大自然的美,這樣學生在作文時就不會感到一片空白,無素材可寫[2]。此外,勤于動筆的習慣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也至關重要,無論是聽課還是在閱讀時,都應當學會做標記,整理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便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上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以便課下進行預習,對于閱讀中的精彩之處進行摘抄,不僅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也能使自己的心靈受到熏陶。
2.2?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習慣。大部分中學生對老師都懷著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在老師面前不敢多說話,甚至很多學生對于問題都不夠理解或者對于老師的表述有異議,也不敢向老師提出疑問和質(zhì)疑,不懂裝懂,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極為不利[3]。因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要與學生構(gòu)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去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入到對問題的探討中去,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故意犯一些錯誤,剛開始時鼓勵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提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上便敢于說出自己對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2.3?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和定期復習的習慣。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睙o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語文學習中更是一樣,我們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4]。比如課堂上所講述的一些新知識、新問題,學生猛然間很難理解,但如果學生進行了足夠的課前預習,就能夠在課堂聽講中做到有的放矢,對于自己在預習中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作為重點并積極的向老師進行提問等。同時,溫故而知新,對于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我們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整理并復習,防止遺忘,學生整理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經(jīng)常對以往的知識進行抽查,檢查學生復習的情況,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結(jié)束語
總之,在中學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不僅對提升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至關重要,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及成長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時刻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中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構(gòu)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志波.從習慣入手,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55.
[2]?李相民.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國教師,2017(S2):116.
[3]?丁仿娥.民族地區(qū)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02):141.
[4]?劉勇.淺談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甘肅科技,2014,30(0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