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常儉
【摘 要】新課標教育教學體制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做好低年齡階段學生的識字認字等基礎教學,還要做好文章閱讀和寫作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很多課文閱讀教學,并在每單元之后要求學生進行主題寫作練習,因此,為了進一步強化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寫作質量和效率,加強讀寫結合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至關重要。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225-01
閱讀和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讀寫結合教學,主要是在學生實際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感悟文章的邏輯思維方式,讓其能夠展開更好的想象,通過讀后感練筆,幫助其積累詞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讀寫結合在實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豐富讀寫形式,來調動學生讀寫興趣
對小學生而言,要想確保讀寫結合教學開展的有效性,首先要讓小學生產生讀寫興趣,只有具備了強大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夠更好地在閱讀中進行寫作。
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閱讀教學中,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能夠引起小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在閱讀教學結束之后,授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故事進行續(xù)寫,這樣的讀寫結合教學方式充滿趣味性,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小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對后期讀寫結合教學開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1]。
二、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展開讀后感寫作
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一定要和教學大綱中明確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主旨,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后期寫作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授課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把握好語文教材中閱讀課文的文本內容,并能夠依據(jù)課文文本內容進行讀后感寫作。
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沙漠中的綠洲》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沙漠的印象是一片黃沙,在腦海中還沒有辦法對沙漠中的綠洲想象出一副圖景,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中進行更好的仿寫,授課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沙漠綠洲這一景色,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為學生播放沙漠綠洲的影像視頻,讓學生在直觀觀看中感受到綠洲作為沙漠的希望,其生命力的強大,之后再更深層次地引導學生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不要再破壞沙漠中的綠洲了。同時在閱讀教學之后讓學生以“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為主題進行寫作,將自己學習過課文后對生命的感受,對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感受進行寫作,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效積累寫作素材,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2]。
三、利用閱讀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
要想確保小學生能夠在提高自身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自身寫作水平,授課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摘抄、寫作習慣,加強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長期閱讀以及摘抄好詞好句,并以此展開寫作的習慣。
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閱讀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結束后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放學回家之后抱母親一次,感受母親被自己擁抱之后的情感變化,第二天課堂教學中再讓學生進行分享,之后有的學生會在課堂教學中分享自己擁抱母親過后,母親熱淚盈眶;有的學生則會在課堂教學中分享自己擁抱母親過后,母親稱贊自己長大了等,之后授課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進行回憶,并讓學生以“第一次抱母親”為題目進行寫作,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和母親的相處細節(jié)進行寫作記錄,也就是讓學生堅持日記寫作,從而更好地利用閱讀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xiàn)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授課教師率先要豐富讀寫形式調動學生讀寫興趣,讓興趣做學生最好的閱讀寫作教師,并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展開讀后感寫作,重視利用閱讀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只有有了閱讀寫作興趣,具備真實閱讀寫作感受,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從而為其未來閱讀寫作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湯建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2018.
[2]劉春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課外語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