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姣君
摘 要: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華炎黃子孫為后代留下了許多美好而又寶貴的文化瑰寶,古詩詞就是其中的一種。因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我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試圖找到一些合適的方法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到古詩詞教學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tǒng)文化;
古詩詞從古至今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它對我們了解自己的民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都是促使我們仍然學習古詩詞的原因。許多學生并沒有了解到學習古詩詞的真正意義,也沒有真正去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這些讓學生覺得古詩詞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太過繁重,是他們想要逃避的一門學科。因此,本文從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入手,想要找到方法能夠不斷提升古詩詞學習的水平,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以及詩人們傳達給我們的情感。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高。
古詩詞相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現(xiàn)代漢語而言,沒有那么地通俗易懂,用的都是非?;逎y懂的語句,這些更加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因此,在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因為對古詩詞的了解不夠,他們沒有真正地理解這些古詩詞的含義和意境,以至于讓他們對古詩詞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并不高,更多的是在老師的強制要求下被迫地學習古詩詞,但是這樣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并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更加嚴重的抗拒心理。
2.教師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專業(yè)水平,文化素質不夠。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本身就是一件更困難的事,但是在目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達到了專業(yè)的教學水平[1]。古詩詞的教學需要教師有很強的專業(yè)素質,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文,但是現(xiàn)在的教學課堂中,大部分的老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教師的文化素質不夠,沒有達到教師應該達到的專業(yè)水平,這些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問題想要向老師請教,然而老師卻回答不出學生問題的窘境,這樣的結果會讓學生質疑教師的教學水平,可能會達不到古詩文教學的目標,甚至會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失去其原有的興趣,最終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抗拒。
3.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材的不成體系。
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都非常單一,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是依靠教材,機械地根據(jù)教材上的知識,將里面的內容單一化地教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覺的特別枯燥,學習的環(huán)境也會特別壓抑,這對他們學習效率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讓他們放棄古詩文的學習[2]。由于老師更多的是依賴教材,所以他們以教材為根本,但是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所用的教材都不成體系,沒有專門用來學習古詩詞的教材,古詩文的內容都是穿插在語文課本中,零散地分布在某些單元中,這些讓學生學習古詩文沒有系統(tǒng)性。因此,無論是教學方法的單一還是教材的不成體系都對現(xiàn)在的古詩文學習造成阻礙。
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
1.增加學習古詩詞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有關的知識時,都是采用比較枯燥的方式,但是這樣單一的方式加上原本就很枯燥的內容,這些都讓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逐漸減弱,直至最后消失。但是如果在學習古詩文的同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去了解和中華文化有關的內容,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古詩文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以及意境,而且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激發(fā)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學習古詩詞,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3]。對于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民族瑰寶,更加深入地接觸就會發(fā)現(xiàn)其更加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學生也不會感覺到太夠枯燥,慢慢就會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進而有興趣主動學習古詩詞,提升自己的水平。
2.促使學生更加了解古詩詞的背景和意境。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發(fā)展積累的屬于我們的特有民族瑰寶,它是支撐著我們至今仍然在不斷前進,找尋復興之路的支柱,因此,我們不能忘記屬于我們的榮耀,要記住我們的輝煌,并不斷努力去再現(xiàn)那時的輝煌。因此,在初中語文學習課堂中,教師也要教導學生學習和中華文化有關的知識,這樣學生才不會忘記自己的根,才不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失去自我,也就不會在最后失敗。中華文化和古詩詞本身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詩詞算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分,在語文課堂中,學習中華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意境,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古詩詞。
3.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初中的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內容有很多,在這其中不斷接觸和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中華文化的文明瑰寶,這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了解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去學習和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知識,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這些古詩文想要傳達出來的含義及思想感情。因此,不斷學習中華文化,了解中華民族,能夠激起學生了解古詩詞的欲望,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1.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作為橋梁,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傳統(tǒng)文化和古詩詞之間聯(lián)系密切,這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從其一便能了解另一個的相關信息。因此,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作為學習橋梁,然后挖掘出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有了想要學習古詩詞的欲望,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比如岳飛的《滿江紅》,通過這首詩詞的學習,我們能感受到詩人想要表達的強烈愿望和他內心的情感,而通過這首詩,我們也看到了古詩詞中蘊藏的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色彩,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和興趣,提升學生的效率和質量。
2.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古詩詞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首先要達到標準,不然會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導產生質疑,這讓教學效果和質量沒有任何保證。因此,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保證自身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專業(yè)水平,然后慢慢引導學生不斷了解傳統(tǒng)文化,在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深入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表達情感進行分析,結合傳統(tǒng)文化知識,進一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3.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的運用,不能太過呆板,這樣會讓學生覺得太過壓抑和呆板,學生就只能在老師的強制要求下機械地學習一些內容,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沒有任何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多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文的魅力,這樣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古詩文,這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上述的討論,我們必須明確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嘗試一些方法將傳統(tǒng)文化和古詩詞的學習進行結合,明確傳統(tǒng)文化對古詩詞教學有促進作用,以此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馬麗麗.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J].學周刊,2016,10(10):138-139.
[2]何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
[3]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