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吳遠菲
【摘 要】 目的:探析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在人工授精助孕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在生殖中心行人工授精助孕的48例女性不孕患者分成2組,對照組24例患者的夫婦接受常規(guī)流程治療,研究組24例患者加行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比較兩組備孕女性的應對方式及獲嬰比。結(jié)果:手術(shù)當日,研究組患者的應對方式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臨床妊娠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結(jié)論:對人工授精助孕夫婦采用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能夠促使其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關(guān)鍵詞】 人工授精助孕;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應對方式;妊娠結(jié)局
【中圖分類號】R76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55-02
人工授精是臨床治療不孕不育的主要輔助生殖技術(sh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1],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大約在8%~25%之間。數(shù)據(jù)差別太大主要是因為影響妊娠成功的因素較多,例如夫妻雙方生育能力、心理狀況等。有調(diào)查顯示[2],不孕不育夫婦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且兩者之間的情緒是會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而不良情緒又可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以及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胚胎質(zhì)量下降,受孕成功率顯著降低。因此,對接受人工授精助孕夫婦加強心理干預非常有必要。我院將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應用到人工授精助孕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生殖中心行人工授精助孕的48例女性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干預意愿進行分組,每組24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31.51±3.49)歲,不孕年限2~5年,平均(5.50±1.08)年;研究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30.97±3.92)歲,不孕年限2~5年,平均(5.36±1.21)年,兩組的基線資料對比未見有顯著的差異性(p>0.05)。納入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人工授精的指征,患者的子宮、卵巢功能正常,自然或在促排周期有排卵,無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人工授精助孕,具體方法:患者在月經(jīng)周期的第5d~第9d服用促排卵藥,于月經(jīng)周期第11d通過彩超監(jiān)測其排卵狀況,當雙側(cè)卵巢內(nèi)有1個或以上的卵泡直徑大于18mm,給予6000U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然后在36h后進行人工授精術(shù)。
對照組夫婦在人工授精過程中按照診療流程常規(guī)予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研究組加行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1)認知干預:以“一對一”向夫妻雙方進行知識教育,介紹人工授精的方法、流程、注意事項等,并需讓夫婦了解不良情緒對妊娠的負性影響,以及夫妻間的情緒是相互影響的,使其自覺調(diào)整心態(tài);(2)了解自我與配偶的想法:鼓勵夫妻雙方以書面、口頭的方式表達其對不孕不育、人工授精的想法和感受,促進夫妻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3)學習放松技巧:教導夫婦放松訓練技巧以及心理想象療法,促使其在人工授精過程中采取積極應對方式;(4)支持性咨詢:定期評估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狀況,對于有心理障礙的夫婦,針對性予以咨詢和疏導,盡量減輕其心理壓力;(5)重建希望:指導夫婦獲取積極信息,讓其接受不確定感的存在,并幫助其對人工授精建立正確的期望值,轉(zhuǎn)變生育觀念。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應對方式,選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進行評價,消極應對包括幻想因子、自責因子、合理化因子、退避因子4個方面,積極應對包括解決問題、求助因子的內(nèi)容。②比較兩組的臨床妊娠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21.0軟件,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應對方式比較
確認接受人工授精助孕時,兩組的應對方式評分無明顯的差異(p>0.05),但在手術(shù)當日,研究組的求助因子、解決問題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幻想因子、自責因子、合理化因子、退避因子的評分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
2.2 兩組臨床妊娠率比較
研究組的臨床妊娠率為20.83%(5/24),較對照組的8.33%(2/24)明顯升高(χ2=4.006,p=0.048)。
3 討論
人工授精是指通過非性交的方式將丈夫的精液注入到妻子的生殖道內(nèi),以使精卵自然結(jié)合達到妊娠目的的一種生殖輔助技術(shù),其治療成功與否與與患者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guān)。有研究報道[3],不孕不育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和心理壓力,且夫妻間的情緒可相互影響。鑒于此,本生殖中心對人工授精夫婦給予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通過對夫妻雙方開展應對技巧訓練、重建希望、支持性咨詢等心理干預措施,以消除不孕不育夫婦的不良情緒,改善其應對方式,使其在面對不孕和治療時更傾向于采取求助、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更有利于治療成功。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應對方式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研究組的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人工授精助孕夫婦采用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能夠促使其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孫曉莉.影響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多因素分析[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5,24(1):44-47.
[2] 曲緒琴.不孕不育患者負性情緒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3):2696-2699.
[3] 唐惠艷,唐惠艷,李冬利,等.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5):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