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萌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育學具有其經驗科學和規(guī)范科學兩種學科的特點,可以運用多種方式開展研究,但是并不是意味著其就有了很多的性質,如果過分的去強調高等教育學具有多學科,那可能就會導致無法將高等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進行學習。在對學科進行建立的過程,高等教育學得研究方法需要借鑒其他學科,但是卻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體現(xiàn)出其獨立性。本文主要根據(jù)對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進行研究,說明其相關的研究問題,以此來促進高等教育學科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學 ?學科性質 ?相關問題
現(xiàn)階段,我國的很多高校都已經取消了以高等教育學為主要內容的院校,這就是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發(fā)展受到影響,其中在討論過程中的重要觀點就是要將高等教育學成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這不僅能夠解決當前高等教育學的問題,而且還能促進高等教育學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找到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學的發(fā)展。
一、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在我國,高等教育學主要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類,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得到了認可,但是在研究高等教育學時卻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直到我國的潘懋元教授、王偉廉教授所編寫的相關著作中才明確表示其高等教育學的內涵,并且將只有經驗的高等教育學向更加理論化方向發(fā)展,這本著作主要是研究了高等教育學學科性質,在著作中認為其高等教育學應該是一門應用學科,而且是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但是因為其沒有足夠成熟,所以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對于一門學科的定義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比如說有些學者將學科分為純硬、軟、應用等幾類,而高等教育學主要是和一些應用社會類科學學科在一起,屬于是應用軟學科,主要是注重實踐。在日本的一位學者中的《教育學理論問題》中對于教學學作出了學科定性,將教育學作為以教育事實為基礎的學科,而不是規(guī)范性學科,這種學科主要是通過理論、實驗等方法進行研究。如果我們將高等教育學定為經驗科學,那就是以確定事實為根本進行研究。但是這樣就和高等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沖突。如果是將高等教育學定義為規(guī)范學科,也就是明確其具有價值的判斷,但是在高等教育本身確實具體的系統(tǒng),而不是抽象的系統(tǒng)。這樣就可以看出,將高等教育學定位經驗科學,不管是規(guī)不規(guī)范都不能稱之為科學,本身高等教育學更加兼?zhèn)涞木褪墙涷灪鸵?guī)范兩種性質,并且具有這兩種性質的學科。主要的特點是追求真理和事實,主要說明的是客觀事實,這也就是說明在研究學科的過程中需要減少一些主觀影響,注重價值判斷,主要彰顯的是其中的價值。教育本身作為一個整體,對于社會的一些影響不能夠全部歸于教育過程中各類因素,而是需要歸結于在獨特體系中國不能夠劃分的本質。高等教育學需要運用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但是不能夠直接說明高等教育學具有多種屬性,在對高等教育學作為其他學科的根本屬性進行認識是,可能就無法找到高等教育學的獨特性,不能夠從根本上說明高等教育學必須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這對于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和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學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研究。
二、高等教育學研究的方法和術語問題
研究方法常常被認為是一門學科向前發(fā)展的證明,但是其實研究方法的獨特性也常引起人們的爭議,比如,因為學科的性質而決定了這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那么經驗就直接說明了高等教育學需要包括理論、實證等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在這些都不屬于真正的高等教育學范疇。與此同時,人文科學類中的很多學科都有著經驗科學的性質,這也就導致了其學科具有一定的相似,再加上本身學科的意義,所以在進行研究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常常受到爭議,這也是這些學科研究者被懷疑的主要原因,那么也就使得將學科的運用放在另個學科的運用上就成為了在研究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如果想要講一門學科的運用放在另一門學科運用上,必須要保證所使用的方法較為成熟,而且需要以引進的角度進行考慮,對于學科的性質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些都滿足,才能夠有效的進行運用,這也正是其移植的獨特性,要求必須要在移植時和高等教育學進行必要的改造。
學科自身的表達方法,是證明其自身專業(yè)和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高等教育學中存在著多義和模糊不清的兩種概念,對于所使用的詞語也有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還有就是其中的一些術語大多來源于其他的學科,這樣就會導致其缺少技術性的含義,技術性本身就是指如果能夠有效的將高等教育學特征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意思。在研究的過程中通用型更加能夠讓人們重視對學科的改造,但是其技術性能夠更好的體現(xiàn)學科的獨特性,這也就是說明在研究的過程中對于高等教育學的術語表達需要更加具有原創(chuàng)性,更加具有專業(yè)性[4]。在學科術語方面還有一個特別需要重視的方面就是,高等教育學的國際術語缺失問題,這里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第一點就是我們的術語在國際上并不認同,而且其影響受到一些限制,第二點就是國家所通用的術語在國內并不流通,甚至很少有人能夠知道,更會出現(xiàn)誤解的情況。所以,如何正確的理解國際數(shù)據(jù)和話語的國際性,這對于我國高等教育學的發(fā)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甚至是在建設更加高等的教育體系,并且對我國提供能夠利用的建議,這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曉報,易紅郡.論高等教育學的生存邏輯[J].大學教育科學,2019,(03).
[2]李安萍,陳若愚,李錦春.研究生教育學的發(fā)展路徑與研究者的價值取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05).
[3]侯懷銀,王耀偉.研究生教育學學科的研究:歷程、進展和趨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6).
[4]郭瑞迎,張建國.教育學地位問題評析[J].中國教育科學,2018.
[5]劉胡權,李雯.新時代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的現(xiàn)狀與方向——北京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教師發(fā)展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