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春 涂翔宇
摘 要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引領下的多邊互動過程。它不再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而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開放的”。我就以上觀點談一談平常觀課、議課、上課的感受和感悟。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課堂走向;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7-0185-01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通過傾聽與觀察,及時敏銳地捕捉學生奇異的反應、獨特的思想,細心呵護,用心挖掘,使之成為學生探究新知的起點,讓學生的智慧火花盡情綻放,關注課堂預設,落實課堂生成,收獲精彩課堂。
一、關注課前預設,把握課堂走向
許多課堂在入課時為了調(diào)動課堂氣氛常?;ù罅鈩?chuàng)設情境,可入課后就完全摒棄了之前創(chuàng)設的情境了,一味的追求課堂的知識點和環(huán)節(jié),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使人摸不著頭腦。前兩周我們學校的一位年輕教師上了一節(jié)三年級數(shù)學的《分數(shù)比較大小》,開課非常精彩:笑笑吃了一個蛋糕的四分之一,淘氣想比她吃得多,你建議他吃多少?孩子們也不負眾望的回答到了,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二分之一。我們期待著下面精彩的環(huán)節(jié)……結(jié)果這位老師就放棄了孩子們的建議說我們來學完書上的比較方法就知道了。頓時,聽課老師和孩子們的情緒就落到谷底了。后來我們集體要求把后面的環(huán)節(jié)改成把孩子們的建議分成兩種:一種是同分母的分數(shù),一種是同分子的分數(shù)。分別和笑笑的四分之一比較之后得到兩種分數(shù)比較方法,后來果然在片區(qū)賽課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修改后的課堂給人的感覺正像葉瀾教授說過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p>
二、預設有效目標,重視生成的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彩紛呈的歷程,教師把握的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對的是學生——未知的答案,由于每個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過程中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的疑惑,產(chǎn)生認知的偏差,相互碰撞激起思維的火花,有啟智的火種,也有創(chuàng)新的靈光,這種教學過程中生成的種種信息為我們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六年級數(shù)學下期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時,我引導孩子們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一個孩子說:“我發(fā)現(xiàn)這幾個立體圖形上下一樣大,它們的高處處相等,任意一個橫截面都和底面積相等,是不是有這樣特征的圖形都可以這樣求體積呢?”孩子們抑制不住興奮主動探討了起來,最后在我的適當引導下拓展到以下知識:具有以上特征,像三棱柱、或底面是平行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柱體都可以這樣算,孩子們?yōu)樽约旱陌l(fā)現(xiàn)歡呼雀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也更濃了。
三、正確對待意外生成,關注學生參與積極性
經(jīng)??吹嚼蠋焸?yōu)榱思ぐl(fā)學生興趣,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但學生又“殺偏了”,往往沒有回答到有效答案的孩子遭到被一筆帶過或挨冷眼的待遇,而“正中紅心”的孩子往往被大加贊賞,久而久之,孩子們愛上了猜謎,看看誰才能猜中老師心思,這樣的課堂只有走向陌路,漸漸的孩子的意志被抹殺,激情被破滅。比如我?guī)滋烨奥牭囊还?jié)三年級數(shù)學《認識分數(shù)》課:一個蘋果被平均分成兩份,每份用哪個數(shù)表示?孩子們思考后積極回答,當孩子們說到可以用0.5、50%表示時老師傻眼了,直接不予評價的讓他們坐下,對回答二分之一的孩子大加表揚。課后老師們評課說到為什么不處理0.5和50%時,上課老師說我們這節(jié)課不研究,要四、五年級才學,聽課老師反問一句:你沒想過學生能知道嗎?老師搖搖頭。像這樣沒有正確對待意外生成,沒有關注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課堂是可悲的,老師至少可以交代一句,不至于抹殺孩子的求知欲。
四、關注錯誤生成,有效引導,及時反思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栽谟幸欢螘r間里,我特別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一次,我在執(zhí)教四年級數(shù)學《用字母表示數(shù)》時,引入采用了撲克牌里的J、Q、K各代表哪些數(shù)?孩子們特別興奮,因為符合它們的生活經(jīng)驗,后來的教學也一帆風順,但是當探索淘氣和她媽媽的年齡差是26,用M表示淘氣年齡時,媽媽年齡怎么表示?大多數(shù)的學生能用M+26表示媽媽年齡,但有一個孩子說:“老師,我知道媽媽多少歲。因為M在英文字母里排在第13位,所以淘氣是13歲,他媽媽是39歲!”看著他自信的表情,我內(nèi)心一陣恐慌。接下來我表揚了他,肯定了M可以表示13,但同時也指出M可以代表各種數(shù)字,沒有既定的答案……
我們從事的職業(yè)是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光是交流,還有共同啟迪,開啟智慧的任務。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關注知識的預設,落實課堂的生成,抓住孩子智慧的靈光,及時予以肯定、正確評價、合理引導,才能收獲精彩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燕青.從意外中收獲精彩——記一節(jié)沒有預設的探究課[J].中學數(shù)學,2009(17):14-16.
[2]葉松英.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巧用意外收獲,精彩生成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18):51.